王 琳 范傲楊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工商管理學院 北京 102249)
MPAcc專業跨高校特色實驗平臺構建的思考
王 琳 范傲楊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工商管理學院 北京 102249)
將MPAcc專業人才培養成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新型跨學科、跨專業復合型的創新人才,是MPAcc專業發展需要探索和解決的新課題。本文從MPAcc專業創造能力、創新能力、創業能力、就業能力與綜合素質的培養為首要目標出發,從MPAcc跨高校實驗平臺建設的意義、特色和創新性三方面探索了MPAcc專業專業人才培養的實驗教學新模式。
MPAcc;跨高校;特色實驗平臺
2014年4月10日,全國會計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以下簡稱會計教指委)全體會議暨教學管理工作會議在北京國家會計學院召開。會計教指委全體會議審議了《會計碩士專業學位教育質量認證體系》,新的評估條件對本專業的教學環境和實驗教學模式提出了很高的新要求,針對新的認證體系結合專業發展的實際需求,MPAcc在實驗實踐教學方面需要重點解決實驗教學與社會現實環境仿真程度脫離、實驗教學跨學科與專業交叉仿真功能不足和跨校聯合實驗平臺實踐環境能力不足三個問題。構建跨高校實驗平臺建設將開啟一種全新的MPAcc實驗教學模式。
(一)跨高校實驗平臺建設意義
從學生綜合素質與創新能力培養目標出發,既打破高校間專業限制、打破本校原有專業限制,又充分考慮不同院校的專業背景,建立適合現代創新型人才的經管實驗、實踐教學體系,為MPAcc專業提供一個發揮創新性思維、提升溝通能力、團隊意識、職業道德等方面綜合素質的實驗、實踐教學平臺。
(二)跨高校實驗平臺的特色
1.跨高校實驗平臺設計理念獨特。跨高校實驗平臺實現方法具有突破性創新,平臺基于現實社會經濟環境下企業的全生命周期模式進行仿真,在高度映射經濟實體間的經濟交易活動和產品全生命周期供應鏈經營的環境中展開,在復雜經濟社會環境與激烈的商品經濟競爭環境下跨校互動完成教學實踐活動,達到現實社會經濟運行環境與理論教學、實驗、實踐教學緊密銜接。
2.跨高校實驗平臺的多元性。跨高校實驗平臺支持多高校、多專業,多地域學生在線互動參與實驗、實踐學習,相互競爭,相互學習,相互交流,充分體現創新能力與素質教育的培養要求,具備由單項性實驗實踐、課程綜合性實驗實踐、專業綜合性實驗實踐、正課實驗實踐、課余時間上網實驗實踐、本校內模擬實習、跨校網絡競爭實驗實踐實習組成的較為完善的實驗實踐教學體系。
3.跨高校實驗平臺模擬的多樣性。跨高校實驗平臺可進行自由投資與融資方式的選擇;自由經營模式與方法的選擇;自主經營發展道路建立等充滿各種選擇自由與現實不確定因素,全面仿真商品流通、物資交易、金融服務、生產制造、地產開發、生活消費需求、政府管理等企業間各種經濟經營流通活動。
4.跨高校實驗平臺實驗手段的融合性。“云計算”、“物聯網”、“軟硬一體觸摸教學”、“集群并發”等先進信息化技術,在國內經管專業實驗、實踐領域是第一款跨高校大型基于現實社會經濟運行環境仿真實踐、實驗教學平臺。
(三)跨高校實驗平臺的創新性
MPAcc跨校服務平臺是建立一個集中區域平臺服務、跨地區聯合教學、本校專業授課、學生實踐、學生學習練習為一體的綜合性基礎平臺。平臺分為:區域組網服務平臺、區域組網運行監控平臺、區域聯網支持平臺、區域師資培訓實驗中心和本校學生實踐中心。
1.填補國內高校MPAcc實驗教學領域的一項空白。跨高校實驗平臺建成后,將成為國內第一個跨高校實現動態化完成實驗、實踐教學交流平臺。該平臺填補了實驗實踐教學方面的空白,將提升MPAcc實驗中心教學質量,回報社會的示范效應;將推動地區內高校在實驗、實踐教學上的交流、探索與改革;提升復合型人才培養質量;解決當前教學交流的瓶頸等問題。
2.促進高校在MPAcc專業跨校實驗教學模式上的創新。跨高校實驗平臺建成實現進網運行,將豐富高校實驗、實踐教學內容,形成新型高效教學模式;促進高校間進行教學交流與探討;促進高校廣大師生進行教學創新和探索;促進跨高校、跨專業、跨年級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推動跨高校、跨專業、跨年級廣大學生進行創業、就業經驗交流;促進高校間共同探索、交流、總結新型教學模式。
3.創新高校之間、專業之間的實驗教學新模式。跨高校實踐平臺全天候開放,支持多高校、多專業、多地域學生在線互動參與實驗、實踐學習,相互競爭、相互學習、相互交流,充分滿足創新能力與素質教育的培養要求,具備由單項性實驗實踐、課程綜合性實驗實踐、專業綜合性實驗實踐、普適性實驗實踐、課余時間上網實驗實踐、本校內模擬實習、跨校網絡競爭實驗實踐實習組成的較為完善的實驗實踐教學體系。
跨高校財經類專業實踐教學平臺項目的根本目的是打破MPAcc實驗教學現有地域限制、專業界限、教學與訓練模式,構建跨高校、跨專業以培養學生創造能力、創新能力、創業能力與綜合實踐能力為目標的實驗教學新模式。用創新的理念、創新的模式、創新的方法探索跨高校、跨專業開放式實驗實踐的互動式新型實驗教學模式。
MPAcc across professional experimental platform construc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ang Lin, Fan Ao-yang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Institut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2249, China)
MPAcc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as 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new interdisciplinary, cross major innovation talents, is the new task that need to explore and solve. This article from the MPAcc professional creativity,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employment ability and the cultivation of comprehensive quality as the first target, From MPAcc across the meaning of university experimental platform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 and innovative three aspects to explore the MPAcc specialized professional experiment teaching new mode of talent training.
MPAcc; across universities; characteristic experiment platform
G643
A
1000-9795(2014)09-000212-01
[責任編輯:周 天]
王 琳(1963-),女,河南安陽人,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工商管理學院,教授,碩士,研究方向:會計學。范傲楊(1993-),女,四川人,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工商管理學院,學生,本科,研究方向:會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