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滿 趙慧君
(長春師范大學 吉林長春 130031)
幼兒園轉崗教師工作困局及其破解策略
王 滿 趙慧君
(長春師范大學 吉林長春 130031)
幼兒園轉崗教師的出現是當前我國面對基礎教育形勢作出的有效應對之一,但轉崗教師在轉崗的過程中面臨著崗位安置難適應、原有經驗無處用、新工作所需專業知識技能明顯不足的工作困局。理性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主要有:角色定位有偏差、缺少幼兒教育專業培訓、轉崗機制不完善。為了加強轉崗教師的專業素質,開展有效的幼兒園轉崗教師培訓是合理的解決策略,要做到準確了解培訓需求,科學制定培訓方案;嚴格管理培訓過程,靈活調整培訓流程;強化訓后跟蹤指導,做好訓后總結反思。
幼兒園轉崗教師;困局;培訓
《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確定的發展目標是:到2020年,我國幼兒園毛入園率要從2009年的50.9%提高到75%,新增幼兒園教職員工數據估算至少在140萬人以上。[1]隨著大量幼兒園的興辦,幼兒教師師資匱乏問題愈加嚴重。一方面,為了擴充幼兒教師隊伍,緩解我國當前學前教育師資缺乏的現狀;另一方面,為了優化教師資源配置,有效解決中小學教師富余問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中小學富余教師經培訓合格后可轉入學前教育”。各地區目前已經有大量中小學教師轉入了幼兒教師隊伍,但轉崗教師在工作中暴露出的問題不容忽視,亟待解決。
(一)崗位安置難適應
多數轉崗教師剛進入幼兒園工作后都面臨著難以適應新崗位的問題,這種不適應主要體現在兩大方面:心理不適應和環境不適應。一是心理不適應的問題。在幼兒園教師供不應求,中小學教師供過于求的現實背景下,轉崗教師應運而生。不可避免的是一些中小學教師是聽從組織安排而被動的轉崗為幼兒教師,從站在講臺上有威嚴的教師變成整天看孩子的幼師,這種“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思想觀念使得許多轉崗教師心理不平衡、不適應。二是環境不適應的問題。轉崗教師來到幼兒園進入了一個新的集體,變為一名新幼師,一切都要重新開始,這種新的工作環境,人際關系會引起轉崗教師的焦慮和不適。然而,學前兒童不同于中小學生,他們年齡相對偏小,自理能力差,吃、喝、拉、撒、睡樣樣都需要幼師全方面的照顧,這瑣碎又責任重大的工作對轉崗教師是極大的考驗,教育對象的轉變更是使轉崗教師對崗位難以適應。
(二)原有經驗無處用
轉崗教師在轉崗之前都有比較豐富的中小學教學經驗,但由于中小學教育與學前教育在教育對象、教育目標、教育方法、教育理念等方面存有較大差別,其原有的知識經驗難以遷移到幼兒教育上,反而會阻礙轉崗教師的專業成長、危害幼兒的身心發展。這些錯誤的教育觀念和行為極易造成學前教育“小學化”。一是偏重知識的傳授。轉崗教師原有的教育經歷使他們的教育思想還停留在滿足應試教育的要求上,他們在日常教學中依然十分注重知識的傳授,用“能寫會算”來衡量幼兒的學習成果從而量化工作成效,這違背了幼兒教育的教育目標。二是忽視游戲活動。中小學教育以有組織、有計劃的“上課”為主,而幼兒教育則更多的以開展游戲活動“寓教于樂”。轉崗教師習慣的以“灌輸”為主要的教育方式,缺少與兒童的互動交流,為了安定課堂紀律而減少游戲活動,這背離了幼兒教育的教育方式。三是強調自身權威。中小學中尊師重教的氛圍較濃,教師豐富的知識、良好的班級組織協調能力樹立了權威的形象。然而,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平有限,幼兒教師應該營造一個關愛、平等的氛圍,重視兒童天性,多鼓勵少批評,否則則扭曲了幼兒教育的教育理念。
(三)新工作所需專業知識、技能明顯不足
與其他教育階段的教師一樣,幼兒園教師的知識也是由三個部分構成的:基礎修養知識、日常生活知識和專業知識。教師對于這三項知識中的很大部分,都應該能踐行、能表述、能論證、能靈活應用。幼兒園課程涉及的音樂、美術、體育、語言、數學、自然、科技、社會、健康等方面的內容均是幼兒園教師的必備知識。[2]對于大多數轉崗教師來說,以他們的學歷層次和積累的豐富教學經驗完全具備了幼師所需的基礎修養知識和日常生活知識,但是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欠缺也是不爭的事實。一是專業知識的匱乏。作為一名專業的幼師應該學習過幼兒教育學、幼兒心理學、幼兒衛生學、幼兒園課程等必修理論課。部分轉崗教師在轉崗之處接受了相關的專業培訓,但短期的學習并不能將理論和實踐良好的結合起來。二是專業技能的缺失。幼兒園課程不分科,劃分為藝術、健康、社會、科學、語言五大領域,幼兒教師要融會貫通各個領域的教學。轉崗教師原有的單一知識結構要更新,要學習新的幼兒教育專業技能,這就給轉崗教師提出了巨大的挑戰。三是忽視保教結合。與父母照顧孩子不同,幼兒園教師要同時照顧全班的數十個幼兒,應對全班幼兒的生活和情感需求,這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工作,保教并重也由此成為幼兒園教育的重要特征,如何照護幼兒生活的知識和能力及相應的態度就成了幼兒園教師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3]然而轉崗教師常常重教輕保,難以將保育和教育結合起來,做到保中有教,教中有保。
(一)角色定位有偏差
現如今,人們對于幼兒教師這一職業的認識普遍存有誤區。許多人認為幼師就是看孩子的人,如同“保姆”、“阿姨”, 幼兒教師社會地位往往低于中小學教師的社會地位,與中小學老師在學校受到學生和家長的尊敬的情況不同,幼師常被看作大多數人都能干的行業,沒什么技術含量。這種認識誤區容易造成轉崗教師的心理落差,對個人職業認同感降低。而且幼兒園的轉崗教師常被誤認為是在原學校教學水平不高而被分流到幼兒園工作的,這更是加劇了轉崗教師的心理負擔,產生消極情緒,認為自己不被需要。一旦轉崗教師陷入角色定位的誤區中,很難積極的參與到工作和學習中去,失去重新開始的動力。
(二)缺少幼兒教育專業培訓
轉崗教師進入到幼兒園工作后,工作制度有了明顯變化,中小學是以教師上課的節數來確定工作量,課余時間相對充裕。幼兒園則是以天來計算工作量,幼師需要整天陪伴著幼兒,工作時間長達八個小時左右。對于想要提高專業知識、技能的轉崗教師來說,很難拿出大量的業余時間進行自主學習。幼兒園以及相關部門也很少組織轉崗教師進行職后培訓,已有的短期集中專業培訓也難以滿足轉崗教師的需求,轉崗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遇到問題時只能請教有經驗的幼師,這使得有些轉崗教師意識不到的問題始終存在,轉崗教師始終沒有建立正確的兒童觀和教育觀,導致其專業素養很難有質的飛躍。
(三)轉崗機制不完善
對于轉崗教師的選擇要既要考慮到年齡限制,也要考慮到崗位和人才的匹配。由于轉崗機制不完善,存在著現有的轉崗教師群體整體年齡偏大和崗位人員分流不合理的現象。35歲以上的轉崗教師適應新環境和學習新知識的能力有限,面對精力旺盛的幼兒們,難以開展教學。有些年齡較大的轉崗教師是為了逃避原教學任務壓力而選擇轉崗到幼兒園工作的,他們認為只要幼兒在班級里不出危險自己就盡到了幼師的責任,對幼兒的行為束縛十分苛刻,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不能寓教于樂,反而壓制幼兒的天性。教育管理部門的統籌調配工作不到位,致使一些轉崗教師不能根據自身優勢轉崗到合適的崗位上。一些年級較長并且經驗豐富的轉崗教師可以安置在幼兒園管理崗位上,有美術、音樂等特長的教師可以和一些主班教師相搭配,發揮轉崗教師的優勢。
(一)準確了解培訓需求,科學制定培訓方案
在開展培訓之初,培訓組織單位應通過調查問卷等形式對參加培訓的轉崗教師進行培訓需求的調查。通過征求參加培訓的人員意見開設相應培訓課程,從而保證培訓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可依據轉崗教師轉崗階段為劃分對其培訓需求進行分析,轉崗初期的教師與轉崗幾年的教師對培訓的需求側重點不同。轉崗初期的轉崗教師進入新的環境,面對新的教育對象,難以適應自身角色的轉變,感覺工作無從下手。他們更加渴望通過培訓調整自己的心態,對幼兒教師職業有一個深入的認識,對幼兒教育的內容有基本的了解;然而,轉崗工作若干年的轉崗教師已經熟悉了工作環境,有了一定的幼兒教育知識、技能的積累,已有的教育經驗讓他們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專業發展的短板,他們對于培訓的需求則更加細化。所以可以針對不同階段的轉崗教師科學的制定培訓方案,提高培訓的針對性。
(二)嚴格管理培訓過程,靈活調整培訓流程
培訓的管理和監控是培訓過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嚴格的管理和監督能保障培訓的質量。在培訓之初,教育主管部門應召集受訓轉崗教師,對培訓過程的方方面面予以告知并征求意見,根據反饋意見及時調整安排,從而減少培訓過程中潛在的問題,同時準確的傳達培訓期間的規章制度和獎懲辦法。
在培訓的過程當中,不同的主講人和學員們的學術交流會碰撞出火花,有些參加培訓的轉崗教師會在培訓的過程中轉變了思想,對培訓有了新的期望和需求;有些時候,高密度的培訓也會使受訓教師感到疲憊,學習效率降低。這時培訓組織這就應該把握時機靈活的調整培訓流程,比如按照轉崗教師的現實需求安排專題講座,在集中的專題講座中穿插優秀幼兒園參觀等。在培訓中關注學員的情緒和反應,對已有的培訓流程靈活的調整,從而能最大限度的利用短期時間給轉崗教師們提供豐富的學習素材。
(三)強化訓后跟蹤指導,做好訓后總結反思
短期的轉崗教師培訓結束后,對學員的跟蹤指導不能忽略。培訓結束后可以通過網絡建立一個QQ群,學員和培訓主講老師可以在這個網絡平臺上探討問題、答疑解惑,學員們之間也可以溝通交流。在培訓過程中一些理論知識需要在幼兒園工作中去應用,實踐中難免不會出現一系列的問題,訓后跟蹤指導則幫助轉崗教師們解除困惑。一些幼兒園由于參加可以參加培訓的名額有限,所以往往參加培訓的轉崗教師還肩負著回園傳達學習內容的任務,而訓后的跟蹤指導可以幫助受訓教師給那些沒有機會參加培訓的教師提供培訓的講義、課件等資料,有助于其他教師的自主學習。
訓后總結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環節,總結主要通過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學員的反饋信息,另一方面的培訓組織者的自我反思。參加培訓的轉崗教師的訓后滿意程度和意見能客觀地反映出此次培訓的存在的問題,比如培訓主講人講座內容太高深,培訓一日生活時間安排太緊湊,研討環節過少等問題。培訓組織者全程跟蹤培訓過程后也會有所反思,比如對一些突發事件的準備工作不足等。組織者應做好深入的總結反思為今后承擔轉崗教師培訓工作積累經驗,在不斷完善的過程中形成培訓理論體系,以便更好的完成下一輪培訓。
[1]姜乃強.我國幼兒教師缺口大[J].教育導刊,2011(08):95.
[2]虞永平,等.學前課程的多視角透視[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
Troubles of teachers' work of kindergarten transfers and its strategy
Wang Man, Zhao Hui-jun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31, China)
Basic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face the situation to make the effective measures are teachers of kindergarten transfers, but transfer teachers faced with job placement is difficult to adapt to, the original experience is used, the lack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skills required for a new job to work. The reasons mainly are: role has deviation, lack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professional training, job-transfer mechanism imperfe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teachers, to carry out effective kindergarten job-transfer training is reasonable resolution strategy, to achieve accurate understanding of training needs, scientifically formulate training programs; Strict management training process, flexible adjustment of the training process; Tracking guidance after strengthening training, after training lessons.
teachers of kindergarten transfers; trouble; training
G615
A
1000-9795(2014)09-000213-02
[責任編輯:周 天]
王 滿(1989-),女,吉林長春人,長春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學前教育學。
趙慧君(1965-),女,吉林長春人,長春師范大學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學前教育學。
長春師范大學研究生教育創新基金項目(項目編號:CSCXY201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