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寧
(遼寧師范大學國際教育學院 遼寧大連 116000)
對外漢語聽力課教學對策探究
——結合調查問卷結果
高 寧
(遼寧師范大學國際教育學院 遼寧大連 116000)
近年來,對外漢語的聽力教學已經有了很大發展,但是,不可否認仍存在很多問題。如何促進聽力課課堂教學的改進越來越得到學界的重視。本文在總結以往聽力課研究熱點問題的基礎上,結合針對漢語言專業本科三年級留學生問卷調查的結果,提出幾點對外漢語聽力課教學的建議及課堂策略。
對外漢語教學;聽力教學;問卷調查
隨著我國學界在對外漢語教學領域的研究不斷深入,對外漢語聽力課教學的重要性越來越得到廣大專家學者的重視。楊惠元(1992)在《中國對外漢語|聽力教學的發展》中提到,“教授和學習任何一種語言都是從聽到說、從聽到讀到寫。”楊先生還指出,“無論學習語言,還是用語言進行交際,‘聽’都是首要的。聽力不好,聽不懂對方的話,交際就無法進行。”對于聽力課的重要性本文不需再做贅述。
從1977年石佩雯、李繼禹發表了第一篇專門探討聽力教學的文章至今,我們看到有關對外漢語聽力教學的文章層出不窮,劉頌浩(2001)在《對外漢語聽力教學研究述評》中,總結并評論了70多篇有關聽力教學研究的文章,其中大部分是1990年后發表的,代表著這一階段我國聽力教學研究的基本成果。從2001年至今,對外漢語聽力教學的研究繼續深入,以往的學者在教學理論、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測試方法及教材編寫等方面都有論述。一些一線對外漢語教師提出了教學實踐的建議,強調教師在聽力課教學中的重要性及課堂練習的具體操作方法。總體看來,在聽力教學研究的著作論文中,大多數是經驗總結型的文章,探討理論模型類的文章相對較少。
筆者在查閱了多部對外漢語聽力課教學研究專著及論文的基礎上,總結以往聽力課研究的熱點問題,結合自身教學經驗,設計了針對漢語言專業本科三年級留學生的調查問卷,受訪學生共35人,問卷包含5個問題,分別涵蓋了留學生對聽力課上課時長、每周課時數、是否應在聽力課學習語法、是否應“視聽結合”以及是否應“聽說結合”幾個方面內容。現將調查結果總結如下:(一)你認為聽力課每節課時長多少分鐘合適?其中40%的學生選擇30分鐘,37%的學生選擇45分鐘,20%的學生選擇40分鐘;(二)你認為每周應該上幾節聽力課(每節課45分鐘)?其中60%的學生選擇每周4節,23%的學生選擇每周6節,11%的學生選擇每周10節;只有2名同學選擇每周8節;(三)你認為聽力課老師應該講解生詞和語法嗎?51%的學生選擇“應該在聽之前簡單講解”,選擇“應該在聽之前詳細講解”和“不需要講解,直接聽”的學生各占20%,另有三位同學選擇“在聽之后講解”;(四)你認為聽力課應該有視聽結合嗎?其中高達66%的學生選擇“需要”,29%的學生選擇“都可以無所謂”,只有2名同學選擇“不需要,只聽就可以”;(五)你認為聽力課應該聽說結合嗎?其中46%的學生選擇“需要”,43%的學生選擇“都可以無所謂”, 11%的學生選擇“不需要,只聽就可以”。
(一)課時長度不應過長,錄音資料語速要適中并貼近生活
聽力課區別于其他課的特點當然在于“聽”,如何讓學生積極熱情地參與課堂活動,不會覺得聽力課“很累”呢?值得注意的是調查中的課時長度一項,選擇30分鐘/節的同學最多,其次是45分鐘/節,筆者認為過長的上課時間會讓學生在反復聽練的過程中產生抵觸情緒,影響學習熱情。而語速問題很早就得到了關注,劉濂(1997)的計算說明,中央電視臺新聞節目的語速一般在280一300字左右,但不同級別的HSK考試中聽力材料的語速都低于此。筆者認為對于高級水平的漢語學習者來說,接觸的聽力材料語速應充分貼近真實生活而不要過慢“遷就”學生,以免造成“聽得懂聽力錄音卻聽不清楚路人的話”這樣的尷尬,給學生帶來困惑。包括應該在錄音中根據材料的不同場景加入背景音,如:在馬路上的對話應配上車水馬龍的音效,因為真實生活中的對話很少會像一些錄音中那樣,在絕對安靜的條件下進行,加入貼近生活的音效才能使學生的聽力真正得到鍛煉。通過控制課時長度,錄音語速,讓錄音更真實的辦法減輕學生疲勞感,提高學習興趣。
(二)聽力課上詞匯語法的講解方式應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調整
對于聽力課是否應該講解詞匯和語法的問題,一直以來都存在著不同看法。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是“詞匯和語法的教學,特別是詞匯教學,是對外漢語教學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任務。不同的課型應從不同的方面來分擔這項任務。”①大部分學者及一線教師都持這一觀點,認為聽力課當然要進行詞匯和語法的講解,需要研究的是,聽力課的講解如何突出聽的特點。在筆者的調查中,本科三年級的留學生51%選擇了“應該在聽之前簡單講解”,選擇“應該在聽之前詳細講解”和“不需要講解,直接聽”的學生各占20%。筆者認為在聽力課講解詞匯和語法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但是應該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安排不同的講解方式,例如對高級水平的學生而言,更應突出聽的特點,教師在聽前簡單講解就可,而不是像綜合課講得那樣詳細。對于初級階段的學生,掌握的詞匯量有限,當然應詳在聽之前細講解生詞,掃清聽的障礙。
(三)可以將視聽法應用于聽力課教學中
視聽法教學法在漢語教學實踐中的作用被廣泛關注,通過觀看影視資料來學習漢語是一舉多得的好方法,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上文的調查結果中提到,高達66%的學生在“你認為聽力課應該有視聽結合嗎?”的選項中選擇“需要”。例如邊聽邊看,看文字材料或形象的圖畫,可以幫助學生把語音形式和語義更好地聯系在一起,用看來輔助聽,從而幫助他們提高聽的能力。而如何選取合適的視聽資料作為教學資源,是值得我們重視并進一步研究的問題,對此,筆者認為建立面向各階段學習者的聽力材料資源庫是可行之法。當然,這是一個復雜又龐大的工作。
本文的觀點是筆者對對外漢語聽力教學的一些粗淺的看法,在實際教學中,單純依靠某一種教學法或僅憑經驗來解決問題是不可能的。作為對外漢語教師,需要我們根據實際情況,針對不同級別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法,選取適合學生聽力語速的資料,并考慮利用現代化的高科技教學手段使視聽結合,促進聽力課課堂教學的改進。誠然,“教有法,無定法”,對外漢語聽力教學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間,有待于各位專家學者進一步探討。
①劉頌浩.對外漢語聽力教學研究述評[J].世界漢語教學,2001(01)。
[1]劉頌浩.對外漢語聽力教學研究述評[J].世界漢語教學,2001(1):93-107.
[2]李紅印.漢語聽力教學新論[J].南京大學學報,2000(5):154-159.
[3]耿軍.對外漢語聽力教學的幾個方面[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07(6):148-150.
[4]楊惠元.中國對外漢語聽力教學的發展[J].世界漢語教學,1992(4):291-295.
[5]肖麗君.對外漢語聽力教學初探[J].現代語文,2008(3):101-102.
Explore the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listening teaching countermeasures——combined with questionnaire results
Gao Ning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Dalian Liaoning, 116000, China)
In recent years, the listening 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has had the very big development, but, there is no denying tha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How to improve listening course of classroom teaching is more and more get the attention of the academia. Summary of listening course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research hot topic, combined wit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in view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professional undergraduate course grade three students as a result,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listening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strategies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listening teaching;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H319
A
1000-9795(2014)09-000267-02
[責任編輯:劉 乾]
高 寧(1984-),女,吉林白城人,遼寧師范大學國際教育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對外漢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