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曙東劉文雅王爭葉永富
(1.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江蘇 南京 210002;2.解放軍73096部隊醫院,江蘇 南京 210049)
紅茴香揮發油和水提物鎮痛抗炎作用比較的實驗研究
王曙東1劉文雅1王爭1葉永富2
(1.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江蘇 南京 210002;2.解放軍73096部隊醫院,江蘇 南京 210049)
目的:研究比較紅茴香揮發油和水提物的鎮痛抗炎作用,優化紅茴香提取工藝。方法:通過小鼠尾壓痛試驗,觀察紅茴香揮發油和水提物的鎮痛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腫脹和角叉菜膠致大鼠足跖腫脹模型,比較紅茴香揮發油和水提物的抗炎作用。結果:紅茴香水提物能提高小鼠尾壓痛閾值,揮發油未見顯著提高作用;揮發油和水提物均能顯著減輕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腫脹,且揮發油對角叉菜膠所致大鼠足跖腫脹有顯著的抑制作用。結論:紅茴香水提部位的鎮痛作用優于揮發油部位,但揮發油對于炎癥的抑制作用強于水提部位,紅茴香揮發油和水提部位均為鎮痛抗炎的有效部位。
紅茴香 揮發油 水提物 藥理學
紅茴香系木蘭科八角屬植物莽草(Illicium lanceolatum A.C Sm ith)干燥的根或莖的皮,具有止痛、消腫、抗炎等功效,常用于跌打損傷、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1-4]。常用劑型目前除民間偶有粉劑、酒劑口服或外用外,現有泰康藥業獨家生產紅茴香注射液,為紅茴香根、皮經水提醇沉制成的水溶液,提取過程損失了揮發油部分,而揮發油部位也可能為藥用有效部位。我們對紅茴香揮發油部位和水提部位的鎮痛抗炎作用進行了比較研究,以期為改進紅茴香注射液的制備工藝提供實驗依據,現報道如下。
1.1 藥物與試劑紅茴香揮發油(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制劑科自制,0.1g/mL,批號:20120816),紅茴香水提物(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制劑科自制,0.1g/mL,批號:20120817),扶他林軟膏(主要成分雙氯酚酸二乙胺,10mg/g,北京諾華制藥有限公司,批號:X2758),云南白藥氣霧劑(85g/瓶,云南白藥集團有限公司,批號:2012006),角叉菜膠(Sigma公司,批號:9000-07-1),二甲苯(分析純,上海凌峰化學試劑有限公司,批號:050403)。
1.2 動物SPF級大鼠(180~220g),SPF級小鼠(18~22g),由南京江寧青龍山動物養殖場提供,動物合格證號:SCXK(浙)20080033。1.3儀器YLS-7B大鼠足跖容積測量儀(濟南益延科技發展有限公司),YSD-4G型藥理生理多用儀(安徽蚌埠醫學院無線電二廠),ZH-YLS-3E型電子鼠尾壓痛儀(淮北正華生物儀器設備有限公司),YLS-Q4型鼠耳打孔器(濟南益延科技發展有限公司),FA1104N型電子天平(上海精密科學儀器有限公司)。
2.1 紅茴香揮發油和水提物的制備紅茴香揮發油提取:取紅茴香根皮粉碎成粗粉,加水適量浸泡12h,以磨口水蒸氣蒸餾提取裝置,用水蒸氣蒸餾法提取,至揮發油不再增多為止,收集揮發油;提取的油水混合物用乙醚萃取,經無水硫酸鈉干燥,離心后取上清液,得紅茴香揮發油。紅茴香水提物提取:取揮發油提取后的殘留蒸餾液,過濾,濃縮,即得。
2.2 紅茴香揮發油和水提物的鎮痛作用實驗觀察藥物對小鼠尾壓痛痛閾值的影響[5-6]。將小鼠置于固定器內,尾部和四肢暴露在固定器外,待動物安靜后進行實驗。測痛前在小鼠尾部距尾尖1/3處作為施壓點標記,施壓時以小鼠出現掙扎或嘶叫作為疼痛反應指標,此壓力值即為該鼠痛閾值,連測2次,取平均值作為對照值。共挑選50只小鼠,隨機分成5組(10只/組),雌雄各半,即空白組、云南白藥組(5mL/kg)、扶他林組(50mg/kg)、紅茴香揮發油組(500mg/kg)、紅茴香水提物組(500mg/kg)。給藥時用微量注射器將藥物涂抹于小鼠尾部受壓點,5mL/kg,測定給藥后15min、30min小鼠痛閾值,計算Δ痛閾(Δ痛閾=藥后痛閾值-藥前痛閾值)。
2.3 紅茴香揮發油和水提物的抗炎作用實驗
2.3.1 對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腫脹的影響取雄性KM小鼠,隨機分為5組(10只/組),即空白組、云南白藥組(5mL/kg)、扶他林組(50mg/kg)、紅茴香揮發油組(500mg/kg)、紅茴香水提物組(500mg/kg)。給藥時用微量注射器將藥物涂抹于小鼠左右耳廓,5mL/kg。耳廓給藥30min后,利用微量注射器將0.05mL二甲苯分別滴于右耳兩側,保證所滴位置一致,左耳作對照。3h后將小鼠脫頸椎處死,沿耳廓基線剪下兩耳,用直徑9mm的打孔器分別在左、右耳同一部位打下圓形耳片,稱重,求左右耳片重量之差作為腫脹度(mg),與空白組比較組間差異。[7]
2.3.2 對角叉菜膠所致大鼠足跖腫脹的影響取SPF級雄性大鼠,隨機分為5組(10只/組),即空白組、云南白藥組(1mL/kg)、扶他林組(10mg/kg)、紅茴香揮發油組(100mg/kg)、紅茴香水提物組(100mg/kg)。于右后足踝關節處標記,利用足跖容積測量儀先測大鼠正常右后足跖體積。利用微量注射器將藥物涂抹于右后足跖部,1mL/kg。足趾給藥30min后,每只鼠右后足跖皮下注射1%角叉菜膠0.1mL,并于給角叉菜膠后30、60、120、240、360min再測大鼠右后足跖體積(mL),并計算腫脹度(mL)。足跖腫脹度=給角叉菜膠后不同時間足跖體積-給角叉菜膠前同側足跖體積。[8-9]
3.1 紅茴香揮發油和水提物對小鼠尾壓痛痛閾值的影響見表1。結果表明:紅茴香水提物在給藥后15min能顯著提高小鼠尾壓痛閾值(P<0.05),紅茴香揮發油未見顯著增加小鼠尾壓痛閾值的作用。
表1 紅茴香揮發油和水提物對小鼠壓痛痛閾值的影響(±s)kg

表1 紅茴香揮發油和水提物對小鼠壓痛痛閾值的影響(±s)kg
注:與同時期空白組比較,*P<0.05。
組別空白組動物數(只)10給藥前痛閾值0.60±0.33給藥后15min痛閾值Δ痛閾痛閾值0.70±0.31 0.10±0.29 0.59±0.25給藥后30min Δ痛閾-0.02±0.41云南白藥組10 0.67±0.15扶他林組10 0.52±0.27 0.77±0.35 0.25±0.42 0.95±0.35 0.42±0.36*紅茴香揮發油組10 0.59±0.27 0.86±0.27 0.28±0.46 0.94±0.37 0.35±0.48紅茴香水提物組10 0.59±0.30 1.05±0.35 0.46±0.42*0.95±0.42 0.36±0.47 0.81±0.19 0.13±0.22 0.95±0.30 0.27±0.25
3.2 紅茴香揮發油和水提物的抗炎作用
3.2.1 對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腫脹的影響見表2。結果表明:與空白組比較,紅茴香水提物和紅茴香揮發油均能顯著減輕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腫脹程度(P<0.05)。
表2 紅茴香揮發油和水提物對小鼠耳腫脹的影響(±s)

表2 紅茴香揮發油和水提物對小鼠耳腫脹的影響(±s)
注:與空白組比較,*P<0.05,**P<0.01。
組別動物數(只)劑量空白組腫脹度(mg)10 5mL/kg 10.07±3.86 10 5mL/kg扶他林組10 50mg/kg 4.71±3.01**紅茴香揮發油組10 500mg/kg 5.29±3.57*紅茴香水提物組10 500mg/kg 5.47±4.84*云南白藥組5.44±4.89*
3.2.2 對角叉菜膠所致大鼠足跖腫脹的影響見表3。結果表明:與空白組比較,紅茴香揮發油于給藥后30min能顯著減輕大鼠足跖腫脹程度(P<0.05),紅茴香水提物組大鼠足跖腫脹程度未見明顯減輕。
表3 紅茴香揮發油和水提物對大鼠角叉菜膠足跖腫脹度(mL)的影響(±s)

表3 紅茴香揮發油和水提物對大鼠角叉菜膠足跖腫脹度(mL)的影響(±s)
注:與空白組比較,*P<0.05。
組別動物數(只)劑量空白組30min 10 1mL/kg 60min 2.20±0.54 120min 240min 2.30±0.80 360min 1.89±0.59 1.85±0.421.74±0.67 10 1mL/kg扶他林組10 10mg/kg 1.72±0.43*1.67±0.49*1.78±0.39 1.50±0.30*1.58±0.26紅茴香揮發油組10 100mg/kg 1.66±0.33*1.79±0.45 1.79±0.37 1.76±0.61 1.95±0.77紅茴香水提物組10 100mg/kg 1.81±0.60 1.99±0.72 1.83±0.57 1.89±0.56 2.03±0.80云南白藥組1.92±1.00 2.17±1.54 1.96±1.18 2.08±1.07 2.25±1.31
紅茴香可改善局部組織微循環,加速滲出液的吸收,故而能起到消腫、止痛、散瘀作用;還具有使損傷的局部炎癥消退、組織粘連減輕作用,利于組織損傷的修復,預防瘢痕形成。臨床研究也表明,紅茴香具有很好的鎮痛抗炎作用,但未開展其相關有效成分的研究。紅茴香根皮或莖皮中主含黃酮類、揮發油等成分,我們對其揮發油成分進行分析發現,其中有多個化學成分具鎮痛抗炎作用,故對紅茴香揮發油及水提物進行藥效試驗比較是十分必要的,其具體的作用機理有待進一步研究。
紅茴香揮發油和水提物的鎮痛抗炎作用比較研究表明:揮發油和水提物均能顯著減輕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腫脹程度,紅茴香揮發油給藥后30min能顯著減輕大鼠足跖腫脹程度,而水提物組未見大鼠足跖腫脹程度的明顯減輕,但水提物在給藥后15min能顯著提高小鼠尾壓痛閾值。以上提示紅茴香揮發油部位對于炎癥的抑制作用強于水提部位,但水提部位的鎮痛作用優于揮發油部位。說明紅茴香揮發油部位也是鎮痛抗炎的有效部位,應予保留。因此,紅茴香注射液的制備工藝有待進一步改進,以提高藥材的藥用價值。
[1]龍碧波.紅茴香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療軟組織損傷.海南醫學,2000,2(11):58
[2]王曙東,劉文雅,江再茂,等.紅茴香與徐長卿的協同鎮痛抗炎作用研究.解放軍藥學學報,2013,29(3):256
[3]鄧德權,倪杏艷,劉芳,等.紅茴香噴霧劑雙側面部止痛效果臨床觀察.東南國防醫藥,2013,15(2):173
[4]鄧德權,倪杏艷,劉芳,等.紅茴香噴霧劑聯合半導體激光理療治療帶狀皰疹神經痛和后遺神經痛的臨床觀察.醫學研究生學報,2013,26(10):1061
[5]戰祥毅,王文萍,王艷,等.中藥止痛巴布貼鎮痛效果實驗.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1,13(7):45
[6]阮葉萍,金銘.當歸四逆湯鎮痛作用實驗研究.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10(36):1108
[7]龔旭初,周鳴劍,楊萬富,等.“新芙黃膏”鎮痛、抗炎、抑菌作用的實驗研究.江蘇中醫藥,2010,42(5):75
[8]郭建生,張猛,曾貴榮,等.濕熱顆粒抗炎、止癢的實驗研究.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1,31(1):41
[9]韋錦斌,周勁帆,馮潔,等.兩面針葉不同提取部位的抗炎鎮痛作用研究.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2013,24(2):123
R282.710.5
A
1672-397X(2014)07-0077-02
王曙東(1965-),男,博士,主任藥師,主要從事中藥制劑研究。
葉永富,236991683@qq.com
2014-04-08
編輯:吳寧
南京軍區醫學科技創新基金(10MA102);南京軍區醫學科技創新重大項目(ZX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