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國鋒,符奧,楊振田,田利坤
(日照供電公司,山東日照276800)
城區電力電纜防外力破壞探討
田國鋒,符奧,楊振田,田利坤
(日照供電公司,山東日照276800)
隨著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電纜破壞事故頻頻發生,外力破壞的隱患一直威脅著電纜線路的安全運行,嚴重危及電網和人民財產的安全。分析導致電纜外力破壞的原因,介紹國網日照供電公司電力電纜管理體制,提出防外力破壞的措施,有效地防止和減少了外力破壞事故的發生。
電力電纜;外力破壞;措施
日照市是新興的沿海旅游城市,為了美化城市市容,城區配網線路均采用電纜線路供電,截至2012年電纜總長度達690 km,占整個配電線路的57.42%。隨著城區電纜線路的增多,電纜發生的故障次數也呈上升趨勢。近年來,外力破壞導致的電纜故障占總故障的比例很高,嚴重影響線路的安全運行,給人民的生活、生產帶來不必要的損失。電纜外力破壞引起的故障主要包括:外力直接造成故障;電纜挖傷后經長時間運行后造成故障;外力破壞故障修復后電纜中間接頭運行造成故障。為了更好地控制電纜故障次數,提高供電可靠性,需對電纜外力破壞的情況進行分析,并采取相應的對策。
對日照市2012年發生的電纜故障原因進行分類統計,統計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外力破壞占電纜故障的64.81%,外力破壞是導致電纜故障最主要原因,只要解決好外力破壞問題就可以大大降低電纜故障次數。以下對外力破壞引起電纜故障的原因分別從人員、方法、環境3個方面進行分析。

表1 2012年電纜故障分類頻次表
1.1 人員方面
巡視不到位。配電運檢室負責管轄日照市城區10 kV線路128條,覆蓋面積廣,工區將所有線路劃分至個人,實行線路巡視責任制,但是由于線路多,人員不足,依然會出現因巡視人員不能及時發現缺陷,進而引起的電纜外力破壞故障。同時在施工地點多,線路巡視人員無法全過程進行監控,同樣會出現電纜遭挖傷現象。
電纜保護的意識淡薄。在日常生活中,非電力人員對電纜保護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尤其是施工人員在施工時忽視電纜的保護,忽視規章制度,在施工時在不了解地下情況便進行施工。另外,在地下有電纜區域,電纜標樁和電纜警示牌破壞現象嚴重,無法起到有效的告警指示作用,易發生電纜外力破外事故。
1.2 施工方法問題
電纜施工質量差。電力電纜質量與施工質量都影響電纜的使用壽命和抵抗外力破壞的能力。在電纜施工時,根據規程規定,需對電纜進行穿管、護板等保護,并在電纜上方同步敷施警示帶[1]。但是在實際施工現場,由于施工監督和驗收環節不到位,造成很多電纜無蓋板或PVC管保護,就容易造成電纜外力破壞故障。若在電纜修復過程中制作的電纜中間接頭工藝較差,經過長時間運行也會造成故障。
施工現場告警指示效果差。在施工現場,采用最多的是用電纜警示牌和電纜標樁對施工人員進行告警,但是通過現場勘查發現,施工現場警示牌由于妨礙施工,被破壞或移位現象嚴重,對于電纜標樁而言,由于土質原因,電纜標樁同樣容易被移除。現有的手段已無法起到有效告警作用。
1.3 施工環境問題
電纜路徑不明。近年來,由于市政建設和電纜線路發展很快,電力電纜GIS圖更新不及時,新施工電纜沒有及時定位測量,導致日照市檔案館存有的電纜管線圖與現場實際不符,這樣如果施工單位不聯系電力相關部門進行施工,就會造成電纜故障。同時,由于城市空間有限,地下如熱力、煤氣、自來水等管線單位所屬地下管線之間多成平行、交叉或上下疊行,地下管線單位在鋪設新管線或更換舊管線時電纜設施也極易造成破壞。由于道路施工,原有的電纜埋設深度將有可能變化,如果不及時進行數據更改,施工時就容易造成電纜挖傷。
施工單位不恰當施工。隨著日照的快速發展,市政建設、道路開挖等項目大規模展開,電纜的運行環境變得越來越惡劣,隨時都有可能遭到破壞。目前施工及建設單位開工前不認真查閱資料盲目開工,特別是那些頂管施工的工程,將給電纜的安全運行帶來極大隱患。
2.1 加強巡視力度
日照供電公司2007年開始制定電纜巡視制度,并及時更新。加強巡視密度,實行現場巡視和績效考核掛鉤制度,將線路巡視管理權劃分至個人,并納入考核范圍。為了更好的了解線路上的實時情況,與環衛處簽訂護線合同,將危及電纜正常運行的現象及時反饋工區,派線路巡視人員到現場進行制止。
線路巡視人員對負責線路內的所有施工地段做好記錄,定期到施工現場進行監督,并對所有施工人員進行施工指導,對電纜所處位置和埋設深度進行告知,保證電纜安全萬無一失。
2.2 加強宣傳
加大電力電纜重要性的宣傳力度,組織相關人員對施工人員或附近居民發放電力防護聯系卡和挖斷電纜危害性圖文,告知電力電纜的重要性。同時工區每年開展電力設施保護條例宣傳月活動,深入施工現場進行講解指導。為解決因巡視人員不足造成的外力破壞發現不及時、監督不到位的問題,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和力量,城區配電線路防外力破壞巡視與市政環衛處合作,加強城區配網防外力巡視力度,制定城區配電線路防外力破壞外維方案。并與市刑警隊等單位建立聯動機制,加大電纜外力破壞處罰力度。
2.3 加強電纜施工質量與施工驗收
加強電纜的本身質量管理與施工質量監督,以提高電力電纜的使用壽命和抵抗外力破壞的能力。加強對電纜施工的驗收,嚴格按照相關規程規定,在施工電纜進行穿管、護板等保護,并在電纜上方同步敷施警示帶。在電纜施工完成后,在電纜上方應埋上電纜標樁,根據不同的土壤類型,使用相適應的電纜標樁[2]。
2.4 加強施工現場電纜有效指示
針對電纜標注移除丟失的現象,研制出一種新型的電纜標樁。在原有的電纜標樁基礎上使用水泥及工業用膠等材料,對電纜樁進行改進,這種電纜標樁增加了受力面積,使其更加牢固。對丟失的電纜標樁進行及時補充,并根據不同土質,安裝相應的電纜標樁。
研制了新型聲光感應型電纜警示牌,具備聲、光兩種警示效果。當得知施工地段下方有電力電纜時,配電運檢室提前派人進行專門遵守或在施工地點采用撒白石灰、噴紅漆、插小旗、放帶電纜防護的路障樁、放聲光感應型電纜警示牌等措施進行電纜位置指示,以防電纜遭到破壞。
2.5 加強與有關單位溝通
制定詳細的施工開工流程,如圖1所示,并嚴格遵守該流程。

圖1 施工審批流程
加強與政府部門、管線單位、施工單位之間的溝通聯系,嚴格規范建設單位設計的審批程序,加大對現場施工單位的監管,避免施工作業中的開挖、打樁等工作造成對電力電纜的損傷。首先,政府部門在收到施工方動土手續后,及時通知電力部門到現場查看是否有電纜,如果施工現場有電纜,施工單位應到檔案館打印地下管線圖,然后在電力人員的現場指導下進行施工,最后將施工變動情況告知檔案館,以便及時更新數據。
2.6 及時更新電纜GIS圖
對新敷設的電纜應及時更新電纜GIS圖,并將數據傳送到檔案館。公司制作了1套84坐標系轉日照54坐標軟件,實現坐標轉換,并繪制了電纜GIS坐標更新流程,如圖2所示。

圖2 電纜GIS更新流程
采取以上措施,線路電纜外力破壞次數得到大大減少,對2013年7—12月電纜外力破壞次數進行統計,如表2所示。

表2 2013年7—12月電纜故障統計表
由表2可知,電纜月平均故障次數為1.67次,較2012年相比減少2.9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只要做好日常及前期預防工作,外力造成的電纜故障可以有效控制。通過改善施工方法,采取措施依法保護電力電纜,有效減少電纜外力破壞次數,減少經濟損失,提高供電可靠性,保證居民的正常用電。
[1]Q/GDW 512—2010電力電纜線路運行規程[S].
[2]Q/GDW 519—2010配電網運行規程[S].
Preventing the External Force Damage of Urban Power Cable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 construction,cable broken accidents occur frequently.The external force damage threatens the safety of power cable,and endangers the safety of the power grid and the people's property seriously.In this paper,the reasons for the damage of power cable are analyzed,the power cable management system of state grid Rizhao power supply company is introduced,the measures of preventing the damage of the external force are proposed.The measures effectively prevent and reduce cable broken accidents of external force damage.
power cable;external force damage;measures
TM773
:B
:1007-9904(2014)04-0066-03
2014-06-10
田國鋒(1974—),男,高級工程師,從事配電運行管理工作;
符奧(1989—),男,從事配網運行工作;
楊振田(1972—),男,從事電力電纜運行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