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楠


深藏在山林中的影調大師與卡普尼格羅在—起的62小時
保羅·卡普尼格羅
英文名:Paul Caporigro 1935年生于美國波士頓。在世界攝影史中保羅卡普尼格羅與安塞爾亞當斯、愛德華韋斯頓、保羅斯特蘭德等一系列“純影派”、“直接攝影”風格的藝術家被記載于同一時代,保羅卡普尼格羅是老一派“直接攝影”風格唯—仍然在世的攝影家。
盧驍
北京泰吉軒畫廊藝術總監,長期致力于攝影史上著名攝影大師原作的收藏、整理,推動國內影像收藏中攝影史經典原作的普及與收藏。已成為安塞爾·亞當斯基金會、愛德華·韋斯頓家族、依莫金·坎寧安基金會、邁克爾·肯納、約翰·塞克斯頓、今道子等多位攝影大師或其家族在中國的代理人。曾策劃《尤金阿杰的舊夢巴黎》尤金·阿杰特攝影展,《亞當斯在約塞米蒂》、《以史為鑒》博蒙特紐霍爾攝影展等多部攝影史重要大師攝影原作展。
Q&A聲驍
《攝影之友》:此次去美國約見保羅·卡普尼格羅的目的是什么?盧驍:在此之前曾經在一些藝術展上看過他的部分作品,當時他的作品從影調到風格上就讓我印象很深刻,一個偶然的機會讀到了一篇柯達·伊斯曼博物館在給保羅卡普尼格羅做回顧展的時候寫的一篇文章,文章的標題是《從史蒂格利茨到卡普尼格羅》,文章里詳細闡述了他的攝影作品和史蒂格利茨所倡導的直接攝影之間的關系,加深了對他藝術思想上的認識。這也是決定要想辦法聯系他將他的展覽引入到國內的一個直接動力。當然在見到本人之后對其藝術思想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攝影之友》:保羅·卡普尼格羅住在深山中,你是怎么聯系到他的?
盧驍:這要感謝我畫廊代理的另外一位藝術家羅曼·羅尼克,我們2013年5月給他做中國首個個展的時候他本人也來到了中國,在閑談的時候我得知他和卡普尼格羅認識,隨即我拜托他回到美國后幫我聯系一下看看能否將他的展覽引入中國。這樣才得以與這位隱居的大師取得聯系。
DAY1當地時間16:00——
中國北京
在之前通過兩次電話之后,我決定親自前往保羅-卡普尼格羅的家里去和他會面。一位隱居山林的攝影泰斗,老派“直接攝影”的最后一人。他沒有電腦,沒有電郵,和他聯系只能打電話或者給他寫信。用他自己的話說,他是活在上個世紀的人。為了盡快能夠促成展覽,讓如此重要的一位攝影大師的作品盡快同國人見面,我登上了飛往美國的航班。
DAY1當地時間14:00
美國,紐約州紐約市
抵達紐約,稍作休息后,租車前往卡普尼格羅的住地,那是位于紐約向北640公里的羅克波特,中間要跨過波士頓、波特蘭兩個重要城市,從紐約州跨越康涅狄格州、馬薩諸塞州、新漢普州,才能到達他家所在的緬因州。
DAY1當地時間 22:00
美國緬因州羅克波特鎮
在經歷了近8個小時的長途旅行后,終于到達了位于緬因州的羅克波特,這是一座位于海濱的小鎮。到達了提前預訂好的旅店,辦好手續后準備和旅店老板打聽一下第二天的路況。保羅·卡普尼格羅是當地的名人,當得知我要去見他后,老板非常高興。卡普尼格羅曾經有兩個學生,現在這兩個學生每年還會回到這里去拜訪他。而他們每次來的時候也都會選擇住在這一家旅店。看來這家旅店和卡普尼格羅還真是有些緣分呢。
DAY2當地時間9:00
美國緬因州卡普尼格羅的住所一大早便驅車前往保羅·卡普尼格羅的家。隨著車輪行進,逐漸從沿海公路開到了森林之中,GPS提示在一個沒有公路的地方右轉拐進森林里。我猶豫了一下,將車下道開上了土路,大約行進500米后,一塊破舊的木箭頭釘在樹上,上面歪歪扭扭的寫著卡普尼格羅家的門牌號碼。跟隨木牌左轉又行進了約200米,道路盡頭一棟三層木結構小屋展現在眼前。
卡普尼格羅的“直接攝影”
卡普尼格羅:隱藏的大師
“直接攝影”作為攝影史中十分重要的一個派別,最早于1917年由美國近代攝影教父:阿爾弗雷德·史蒂格利茨提出。“直接攝影”里所謂的“直接”是宣示著同之前畫意攝影風格的一個區分。在攝影術誕生最初的半個多世紀中,攝影師一直力求的是利用攝影來模仿和替代繪畫。“直接攝影”的最具代表性的當屬1 932年以安塞爾-亞當斯、愛德華-韋斯頓、依莫金·坎寧安、等7個人為成員的F64小組在美國西海岸的成立。保羅·卡普尼格羅第一次見到亞當斯的作品的時候就深深的被其吸引。很榮幸他能夠很快融入到當時這些響當當的攝影大師的群體之中。
DAY2當地時間9:30——
美國緬因州卡普尼格羅的住所拾級而上,輕扣門環,一個面相也有如童話故事里的老爺爺一般的人打開了房門。門外隨處可見的石頭、貝殼、雕刻、陶罐精心擺放著。而進入到室內之后,樹葉被有秩序地散落其間,石塊與石塊之間感覺都是有關聯的。泡上一壺我專門為他帶來的中國“大紅袍”茶,他自然地點上一根沒有過濾嘴的“駱駝”,開始了我對他的一個訪談。
DAY2當地時間11:00——
美國緬因州卡普尼格羅的住所結束了訪談,他邀請我參觀了他的暗房和工作室,接下來他可以稍作休息,工作轉交給我,由我開始挑選即將在中國首展的作品。他有一間小房間來存放他所有的作品。兩排貨架上整整齊齊地碼放著一個個的作品盒。盒子朝外的一側都詳細寫著盒子中所存放作品的系列及內容。一幅幅無論拍攝還是制作都堪稱完美的作品令我十分難以抉擇。
DAY2當地時間10:00
美國緬因州卡普尼格羅的住所工作讓我有機會接觸到一些大師。這讓我始終有—種責任感,讓我覺得應該抓住這些機會而留下點文字及影像資料下來。像卡普尼格羅這樣的攝影大師,對他的訪談并不少。但是能夠真正從中國的思維、語言習慣以及我們的文化背景下進行的訪談應該還是第一次。在前往美國的飛機上我擬好要采訪他的內容,現在則靜靜地聽這位攝影大師娓娓道來。
DAY3當地時間10:00
美國波特蘭卡普尼格羅的住所當我再次走進他的工作室,所有作品都已經非常整齊地包裝完畢。很難想象這樣的工作都是老人自己獨立完成的。一張印有卡普尼格羅徽章的信紙,一架老式機械打字機打出來的作品目錄清單。談起他即將舉辦的展覽,他說這是他的作品第一次被帶到中國,如果自己再年輕10歲,他一定親自面對面與中國觀眾分享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