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春來
摘 要 伴隨移動智能終端的蓬勃發展,APP應用程序也進入爆發式的發展階段。文章剖析了APP軟件開發的一般流程,并在此基礎上深入探討了Native APP,Web APP以及Hybrid APP三種APP開發模式。通過對比三大主流開發模式的對比,筆者認為Hybrid APP開發模式或將成為未來APP開發模式的首選,尤其對于企業級APP應用軟件。
關鍵詞 APP開發;Native APP;Web APP;Hybrid APP
中圖分類號:TP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14)05-0035-02
APP是APPLICATION的縮寫,其中文原始釋義“應用”。伴隨著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移動互聯網以及移動智能終端的興起,APP目前已特指專為移動互聯網或移動智能終端開發的軟件應用程序。搭乘著“移動”的東風,APP也進入了大爆炸式的發展時代,目前業界比較著名的有蘋果商店(APP Store)、谷歌商店(GOOGLE Play)以及微軟商店(Window Phone)三大APP集成發布平臺。
1 APP 軟件開發的一般流程
APP軟件開發會根據不同的產品特征,制定相應的開發流程。但一般意義上,APP軟件開發的主要階段包括需求分析,軟件設計,代碼編寫,測試以及發布與維護。
1)需求分析。相比其他軟件,APP軟件更注重客戶的特定需求,因而軟件開發者必須深入了解客戶訴求,明確客戶需求,根據APP軟件的定位以及其目標用戶群的用戶特征,明確相關的功能訴求以及友好界面訴求。
2)軟件設計。完成用戶需求分析后,就需要對APP軟件進行規劃設計。設計階段主要包含功能設計和界面設計。前者是APP軟件的核心,通過功能設計滿足用戶群的使用訴求;而后者則是友好界面設計,在APP多如牛毛的今天,界面設計往往成為決定APP軟件是否獲得市場成功的關鍵和重要因素。
3)代碼編寫。該階段,編程人員根據功能設計和界面設計內容,完成相關的代碼開發編寫工作。根據開發模式的不同,主要的編程語言包括原生語言ObjectC、Java、.net等和網頁語言HTML5+JS。
4)測試階段。測試在APP軟件開發中尤為重要,通過測試反饋,可以不斷地修正APP產品,使之無限接近客戶需求。一般APP軟件會在完成代碼編寫工作后生產Demo,加入相關界面元素,在目標客戶群中進行測試,收集反饋意見,并不斷完善。
5)發布與維護。反復測試與完善后,APP軟件即可正式發布運營,但后期軟件開發者還需要對軟件進行有效維護,應對突發事件。
圖1 APP軟件開發的一般流程
2 APP軟件開發的主要模式
APP軟件開發模式主要包括Native APP(原生開發模式)和Web APP(網頁開發模式)兩大類,以及在這兩大類基礎上衍生的Hybrid APP(混合開發模式)。
2.1 Native APP開發模式
Native APP開發模式又稱傳統型開發模式,是基于本地操作系統運行的APP應用程序,因而在軟件開發過程中需要針對不同的手機操作系統,如蘋果IOS或者GOOGLE的安卓系統,采用不同的語言和框架進行開發。一般包括云服務器數據和APP應用客戶端兩個構成部分,但所有的UI元素,內容以及邏輯框架均需要下載安裝在移動終端中。
Native APP開發模式的應用程序位于平臺層上方,具有較好的下行訪問和兼容能力,可以充分利用設備的資源,提供良好的交互式體驗。如Native APP開發的應用程序可以支持在線或離線,消息推送等。此外Native APP最大的優勢在于其可以充分實現智能移動終端的本地資源訪問,并調用硬件設備資源,如攝像頭、撥號功能的調取等。
但是Native APP開發模式開發成本要高很多,其開發要結合移動終端差異化的操作系統以及邏輯架構,因而維持多個版本的更新升級比較麻煩,用戶的安裝也需要一定的硬件支撐,門檻比較高,并且不易移植到其他平臺。
2.2 Web APP開發模式
Web APP開發模式是一種框架型的開發模式,簡單來說Web APP本質上是針對智能移動終端特殊優化后的web站點,它使用的技術也就是Web開發的常用技術,如HTML或HTML5、CSS3、JavaScript,服務端技術JAVA、PHP、ASP。
Web APP一般包含HTML5云網站和APP應用客戶端兩個構成部分。通常APP的數據需要每次呈現時需要去云端索取數據,而對于客戶用戶端來講,只需要按照程序的框架協議。因而Web APP開發具有跨平臺性,開發者不需要花費太多精力聚焦于底層適配和跨平臺開發語言的問題,加快開發效率。安裝簡便,更新方便。
Web APP每次呈現需要調用云端資源,用戶的交互式體驗不如Native APP,在消息推送,離線模式以及調用移動終端資源的能力相對較弱。
2.3 Hybrid APP
Hybrid APP開發模式是在Native APP 和Web APP開發模式基礎上衍生的APP開發模式,表面上看比較接近Native APP,但里面訪問確是一個Web APP。Hybrid APP開發模式較好的整合了Native APP開發模式的交互式體驗以及Web APP開發模式的跨平臺開發優勢。
Hybrid APP開發模式適應了移動互聯網的大爆炸發展的趨勢,兼具體驗以及低成本優勢Hybrid APP在Native APP以及Web APP中獲得突破式發展,一些國內外主流的APP應用其實就是架構在Hybrid APP開發平臺基礎上,比如臉譜,百度搜索等。
根據Native以及Web視圖交互模式的不同,Hybrid APP通常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類型是多View混合型,Native和Web交替出現,相對呈現,但是Native依然是常見主體,因而具有良好的用戶體驗,但開發成本也相對較高。第二種類型是單View混合型,Native 和Web 共生存在,層疊呈現,百度搜索也正是采用這種視圖交互模式,單View混合型相比多View混合型,用戶體驗更佳,但開發成本會相對更高。對于低成本開發的APP軟件可以選用多View混合型,而對于諸如百度搜索這樣企業級的重量級APP可以選擇用戶體驗更佳的單View混合型。第三種類型Web主體型,以Web為主,穿插Native,常見主體是Web,因而用戶體驗差,但開發成本較低。
3 企業級APP應用軟件開發模式
隨著智能移動互聯網的用戶群日益強大,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到移動互聯網的戰場,爭先開發企業級APP軟件,更好地進行品牌推廣和用戶群服務。Hybrid App兼有Native APP和Web APP的優點,既有跨平臺低成本開發優勢,又能良好的交互式體驗和調用智能終端設備的優勢,因而逐漸成為企業及移動APP開發的首選模式。
一些大家耳熟能詳的移動APP,如Facebook,百度搜索等就是基于Hybrid APP模式開發。國內的一些著名圖書館也基于Hybrid APP開發模式開發了各具特點的APP應用軟件,如中國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廈門大學圖書館等。廈門大學圖書館APP運用蘋果操作系統MAC OS X的XCode開發套件作為開發環境,以Hybrid開發模式進行移動APP開發。該APP利用iOS的各種接口,可充分調用移動終端的各種資源,同時又嵌入UI Web View的構架,可以快速發布更新,方便用戶群能夠快速的實現移動圖書館的功能。廈門移動圖書館在開發中,出于提高運算速率的考慮,大部分的任務交由服務器端處理。應用程序接口API被開發為通用接口,實現交互,將繁瑣的數據庫操作語句轉化成簡單的“發送HTTP POST或GET請求”,而后“對返回的XML進行解析”的過程。
參考文獻
[1]張月樓,劉紅.論軟件開發平臺的選擇與應用[J].電腦知識與技術(學術交流),2007(03).
[2]陳俊杰,黃國凡.移動圖書館APP 的構建策略和關鍵技術[J].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12(9).endprint
摘 要 伴隨移動智能終端的蓬勃發展,APP應用程序也進入爆發式的發展階段。文章剖析了APP軟件開發的一般流程,并在此基礎上深入探討了Native APP,Web APP以及Hybrid APP三種APP開發模式。通過對比三大主流開發模式的對比,筆者認為Hybrid APP開發模式或將成為未來APP開發模式的首選,尤其對于企業級APP應用軟件。
關鍵詞 APP開發;Native APP;Web APP;Hybrid APP
中圖分類號:TP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14)05-0035-02
APP是APPLICATION的縮寫,其中文原始釋義“應用”。伴隨著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移動互聯網以及移動智能終端的興起,APP目前已特指專為移動互聯網或移動智能終端開發的軟件應用程序。搭乘著“移動”的東風,APP也進入了大爆炸式的發展時代,目前業界比較著名的有蘋果商店(APP Store)、谷歌商店(GOOGLE Play)以及微軟商店(Window Phone)三大APP集成發布平臺。
1 APP 軟件開發的一般流程
APP軟件開發會根據不同的產品特征,制定相應的開發流程。但一般意義上,APP軟件開發的主要階段包括需求分析,軟件設計,代碼編寫,測試以及發布與維護。
1)需求分析。相比其他軟件,APP軟件更注重客戶的特定需求,因而軟件開發者必須深入了解客戶訴求,明確客戶需求,根據APP軟件的定位以及其目標用戶群的用戶特征,明確相關的功能訴求以及友好界面訴求。
2)軟件設計。完成用戶需求分析后,就需要對APP軟件進行規劃設計。設計階段主要包含功能設計和界面設計。前者是APP軟件的核心,通過功能設計滿足用戶群的使用訴求;而后者則是友好界面設計,在APP多如牛毛的今天,界面設計往往成為決定APP軟件是否獲得市場成功的關鍵和重要因素。
3)代碼編寫。該階段,編程人員根據功能設計和界面設計內容,完成相關的代碼開發編寫工作。根據開發模式的不同,主要的編程語言包括原生語言ObjectC、Java、.net等和網頁語言HTML5+JS。
4)測試階段。測試在APP軟件開發中尤為重要,通過測試反饋,可以不斷地修正APP產品,使之無限接近客戶需求。一般APP軟件會在完成代碼編寫工作后生產Demo,加入相關界面元素,在目標客戶群中進行測試,收集反饋意見,并不斷完善。
5)發布與維護。反復測試與完善后,APP軟件即可正式發布運營,但后期軟件開發者還需要對軟件進行有效維護,應對突發事件。
圖1 APP軟件開發的一般流程
2 APP軟件開發的主要模式
APP軟件開發模式主要包括Native APP(原生開發模式)和Web APP(網頁開發模式)兩大類,以及在這兩大類基礎上衍生的Hybrid APP(混合開發模式)。
2.1 Native APP開發模式
Native APP開發模式又稱傳統型開發模式,是基于本地操作系統運行的APP應用程序,因而在軟件開發過程中需要針對不同的手機操作系統,如蘋果IOS或者GOOGLE的安卓系統,采用不同的語言和框架進行開發。一般包括云服務器數據和APP應用客戶端兩個構成部分,但所有的UI元素,內容以及邏輯框架均需要下載安裝在移動終端中。
Native APP開發模式的應用程序位于平臺層上方,具有較好的下行訪問和兼容能力,可以充分利用設備的資源,提供良好的交互式體驗。如Native APP開發的應用程序可以支持在線或離線,消息推送等。此外Native APP最大的優勢在于其可以充分實現智能移動終端的本地資源訪問,并調用硬件設備資源,如攝像頭、撥號功能的調取等。
但是Native APP開發模式開發成本要高很多,其開發要結合移動終端差異化的操作系統以及邏輯架構,因而維持多個版本的更新升級比較麻煩,用戶的安裝也需要一定的硬件支撐,門檻比較高,并且不易移植到其他平臺。
2.2 Web APP開發模式
Web APP開發模式是一種框架型的開發模式,簡單來說Web APP本質上是針對智能移動終端特殊優化后的web站點,它使用的技術也就是Web開發的常用技術,如HTML或HTML5、CSS3、JavaScript,服務端技術JAVA、PHP、ASP。
Web APP一般包含HTML5云網站和APP應用客戶端兩個構成部分。通常APP的數據需要每次呈現時需要去云端索取數據,而對于客戶用戶端來講,只需要按照程序的框架協議。因而Web APP開發具有跨平臺性,開發者不需要花費太多精力聚焦于底層適配和跨平臺開發語言的問題,加快開發效率。安裝簡便,更新方便。
Web APP每次呈現需要調用云端資源,用戶的交互式體驗不如Native APP,在消息推送,離線模式以及調用移動終端資源的能力相對較弱。
2.3 Hybrid APP
Hybrid APP開發模式是在Native APP 和Web APP開發模式基礎上衍生的APP開發模式,表面上看比較接近Native APP,但里面訪問確是一個Web APP。Hybrid APP開發模式較好的整合了Native APP開發模式的交互式體驗以及Web APP開發模式的跨平臺開發優勢。
Hybrid APP開發模式適應了移動互聯網的大爆炸發展的趨勢,兼具體驗以及低成本優勢Hybrid APP在Native APP以及Web APP中獲得突破式發展,一些國內外主流的APP應用其實就是架構在Hybrid APP開發平臺基礎上,比如臉譜,百度搜索等。
根據Native以及Web視圖交互模式的不同,Hybrid APP通常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類型是多View混合型,Native和Web交替出現,相對呈現,但是Native依然是常見主體,因而具有良好的用戶體驗,但開發成本也相對較高。第二種類型是單View混合型,Native 和Web 共生存在,層疊呈現,百度搜索也正是采用這種視圖交互模式,單View混合型相比多View混合型,用戶體驗更佳,但開發成本會相對更高。對于低成本開發的APP軟件可以選用多View混合型,而對于諸如百度搜索這樣企業級的重量級APP可以選擇用戶體驗更佳的單View混合型。第三種類型Web主體型,以Web為主,穿插Native,常見主體是Web,因而用戶體驗差,但開發成本較低。
3 企業級APP應用軟件開發模式
隨著智能移動互聯網的用戶群日益強大,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到移動互聯網的戰場,爭先開發企業級APP軟件,更好地進行品牌推廣和用戶群服務。Hybrid App兼有Native APP和Web APP的優點,既有跨平臺低成本開發優勢,又能良好的交互式體驗和調用智能終端設備的優勢,因而逐漸成為企業及移動APP開發的首選模式。
一些大家耳熟能詳的移動APP,如Facebook,百度搜索等就是基于Hybrid APP模式開發。國內的一些著名圖書館也基于Hybrid APP開發模式開發了各具特點的APP應用軟件,如中國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廈門大學圖書館等。廈門大學圖書館APP運用蘋果操作系統MAC OS X的XCode開發套件作為開發環境,以Hybrid開發模式進行移動APP開發。該APP利用iOS的各種接口,可充分調用移動終端的各種資源,同時又嵌入UI Web View的構架,可以快速發布更新,方便用戶群能夠快速的實現移動圖書館的功能。廈門移動圖書館在開發中,出于提高運算速率的考慮,大部分的任務交由服務器端處理。應用程序接口API被開發為通用接口,實現交互,將繁瑣的數據庫操作語句轉化成簡單的“發送HTTP POST或GET請求”,而后“對返回的XML進行解析”的過程。
參考文獻
[1]張月樓,劉紅.論軟件開發平臺的選擇與應用[J].電腦知識與技術(學術交流),2007(03).
[2]陳俊杰,黃國凡.移動圖書館APP 的構建策略和關鍵技術[J].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12(9).endprint
摘 要 伴隨移動智能終端的蓬勃發展,APP應用程序也進入爆發式的發展階段。文章剖析了APP軟件開發的一般流程,并在此基礎上深入探討了Native APP,Web APP以及Hybrid APP三種APP開發模式。通過對比三大主流開發模式的對比,筆者認為Hybrid APP開發模式或將成為未來APP開發模式的首選,尤其對于企業級APP應用軟件。
關鍵詞 APP開發;Native APP;Web APP;Hybrid APP
中圖分類號:TP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14)05-0035-02
APP是APPLICATION的縮寫,其中文原始釋義“應用”。伴隨著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移動互聯網以及移動智能終端的興起,APP目前已特指專為移動互聯網或移動智能終端開發的軟件應用程序。搭乘著“移動”的東風,APP也進入了大爆炸式的發展時代,目前業界比較著名的有蘋果商店(APP Store)、谷歌商店(GOOGLE Play)以及微軟商店(Window Phone)三大APP集成發布平臺。
1 APP 軟件開發的一般流程
APP軟件開發會根據不同的產品特征,制定相應的開發流程。但一般意義上,APP軟件開發的主要階段包括需求分析,軟件設計,代碼編寫,測試以及發布與維護。
1)需求分析。相比其他軟件,APP軟件更注重客戶的特定需求,因而軟件開發者必須深入了解客戶訴求,明確客戶需求,根據APP軟件的定位以及其目標用戶群的用戶特征,明確相關的功能訴求以及友好界面訴求。
2)軟件設計。完成用戶需求分析后,就需要對APP軟件進行規劃設計。設計階段主要包含功能設計和界面設計。前者是APP軟件的核心,通過功能設計滿足用戶群的使用訴求;而后者則是友好界面設計,在APP多如牛毛的今天,界面設計往往成為決定APP軟件是否獲得市場成功的關鍵和重要因素。
3)代碼編寫。該階段,編程人員根據功能設計和界面設計內容,完成相關的代碼開發編寫工作。根據開發模式的不同,主要的編程語言包括原生語言ObjectC、Java、.net等和網頁語言HTML5+JS。
4)測試階段。測試在APP軟件開發中尤為重要,通過測試反饋,可以不斷地修正APP產品,使之無限接近客戶需求。一般APP軟件會在完成代碼編寫工作后生產Demo,加入相關界面元素,在目標客戶群中進行測試,收集反饋意見,并不斷完善。
5)發布與維護。反復測試與完善后,APP軟件即可正式發布運營,但后期軟件開發者還需要對軟件進行有效維護,應對突發事件。
圖1 APP軟件開發的一般流程
2 APP軟件開發的主要模式
APP軟件開發模式主要包括Native APP(原生開發模式)和Web APP(網頁開發模式)兩大類,以及在這兩大類基礎上衍生的Hybrid APP(混合開發模式)。
2.1 Native APP開發模式
Native APP開發模式又稱傳統型開發模式,是基于本地操作系統運行的APP應用程序,因而在軟件開發過程中需要針對不同的手機操作系統,如蘋果IOS或者GOOGLE的安卓系統,采用不同的語言和框架進行開發。一般包括云服務器數據和APP應用客戶端兩個構成部分,但所有的UI元素,內容以及邏輯框架均需要下載安裝在移動終端中。
Native APP開發模式的應用程序位于平臺層上方,具有較好的下行訪問和兼容能力,可以充分利用設備的資源,提供良好的交互式體驗。如Native APP開發的應用程序可以支持在線或離線,消息推送等。此外Native APP最大的優勢在于其可以充分實現智能移動終端的本地資源訪問,并調用硬件設備資源,如攝像頭、撥號功能的調取等。
但是Native APP開發模式開發成本要高很多,其開發要結合移動終端差異化的操作系統以及邏輯架構,因而維持多個版本的更新升級比較麻煩,用戶的安裝也需要一定的硬件支撐,門檻比較高,并且不易移植到其他平臺。
2.2 Web APP開發模式
Web APP開發模式是一種框架型的開發模式,簡單來說Web APP本質上是針對智能移動終端特殊優化后的web站點,它使用的技術也就是Web開發的常用技術,如HTML或HTML5、CSS3、JavaScript,服務端技術JAVA、PHP、ASP。
Web APP一般包含HTML5云網站和APP應用客戶端兩個構成部分。通常APP的數據需要每次呈現時需要去云端索取數據,而對于客戶用戶端來講,只需要按照程序的框架協議。因而Web APP開發具有跨平臺性,開發者不需要花費太多精力聚焦于底層適配和跨平臺開發語言的問題,加快開發效率。安裝簡便,更新方便。
Web APP每次呈現需要調用云端資源,用戶的交互式體驗不如Native APP,在消息推送,離線模式以及調用移動終端資源的能力相對較弱。
2.3 Hybrid APP
Hybrid APP開發模式是在Native APP 和Web APP開發模式基礎上衍生的APP開發模式,表面上看比較接近Native APP,但里面訪問確是一個Web APP。Hybrid APP開發模式較好的整合了Native APP開發模式的交互式體驗以及Web APP開發模式的跨平臺開發優勢。
Hybrid APP開發模式適應了移動互聯網的大爆炸發展的趨勢,兼具體驗以及低成本優勢Hybrid APP在Native APP以及Web APP中獲得突破式發展,一些國內外主流的APP應用其實就是架構在Hybrid APP開發平臺基礎上,比如臉譜,百度搜索等。
根據Native以及Web視圖交互模式的不同,Hybrid APP通常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類型是多View混合型,Native和Web交替出現,相對呈現,但是Native依然是常見主體,因而具有良好的用戶體驗,但開發成本也相對較高。第二種類型是單View混合型,Native 和Web 共生存在,層疊呈現,百度搜索也正是采用這種視圖交互模式,單View混合型相比多View混合型,用戶體驗更佳,但開發成本會相對更高。對于低成本開發的APP軟件可以選用多View混合型,而對于諸如百度搜索這樣企業級的重量級APP可以選擇用戶體驗更佳的單View混合型。第三種類型Web主體型,以Web為主,穿插Native,常見主體是Web,因而用戶體驗差,但開發成本較低。
3 企業級APP應用軟件開發模式
隨著智能移動互聯網的用戶群日益強大,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到移動互聯網的戰場,爭先開發企業級APP軟件,更好地進行品牌推廣和用戶群服務。Hybrid App兼有Native APP和Web APP的優點,既有跨平臺低成本開發優勢,又能良好的交互式體驗和調用智能終端設備的優勢,因而逐漸成為企業及移動APP開發的首選模式。
一些大家耳熟能詳的移動APP,如Facebook,百度搜索等就是基于Hybrid APP模式開發。國內的一些著名圖書館也基于Hybrid APP開發模式開發了各具特點的APP應用軟件,如中國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廈門大學圖書館等。廈門大學圖書館APP運用蘋果操作系統MAC OS X的XCode開發套件作為開發環境,以Hybrid開發模式進行移動APP開發。該APP利用iOS的各種接口,可充分調用移動終端的各種資源,同時又嵌入UI Web View的構架,可以快速發布更新,方便用戶群能夠快速的實現移動圖書館的功能。廈門移動圖書館在開發中,出于提高運算速率的考慮,大部分的任務交由服務器端處理。應用程序接口API被開發為通用接口,實現交互,將繁瑣的數據庫操作語句轉化成簡單的“發送HTTP POST或GET請求”,而后“對返回的XML進行解析”的過程。
參考文獻
[1]張月樓,劉紅.論軟件開發平臺的選擇與應用[J].電腦知識與技術(學術交流),2007(03).
[2]陳俊杰,黃國凡.移動圖書館APP 的構建策略和關鍵技術[J].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12(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