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資》記者 汪洋
拜耳非常看重中國市場
——訪拜耳作物科學管理董事會主席康德
□《中國農資》記者 汪洋
在本次拜耳作物科學年度新聞發布會上,拜耳作物科學管理董事會主席康德在近1個小時的演講中,分別從產品、技術創新、農業可持續發展等話題先后4次提到了有關中國元素的話題。中國元素為何如此受到拜耳作物科學未來全球發展戰略的重視?為此,中國農資傳媒記者代表中國媒體第二個現場提問并在會后專訪了康德先生。

未來計劃在15個項目中更傾向于中國市場,一方面保證市場規模的穩健增長,實現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在新產品與新技術研發、推廣方面加快步伐。
——康德
《中國農資》記者:在您剛剛精彩的演講中4次提到了有關中國的話題,為什么會有這么高的頻率?您如何看待拜耳作物科學在中國市場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康德:我曾經在中國工作過5年,對中國有著特殊的親切感,我的一個兒子就是在中國出生的。同時,我認為在快速發展的中國將擁有巨大的農業市場前景,隨著中國“三農”現狀的巨大轉變,拜耳必將迎來更大的機遇和挑戰。首先,我們發現隨著中國城鎮化建設的步伐加快,更多的年輕人離開農村外出打工,中國現有的農民數量和層次也在發生相應的改變;其次,隨著中國土地流轉政策的加速,農業種植更趨于一種規模化的經營,一批種植大戶正在涌現;最后,食品安全是目前全世界共同關注的話題,我認為當前在中國尤為突出,如何為種植者提供安全高效、綠色環保的農用化學品將成為未來農化企業關注的重點工作。
對于拜耳作物科學來說,如何在中國幫助更多的農民提高糧食產量和改善環境是公司開展各項業務的首要前提,通過創新發展將是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
《中國農資》記者:在中國市場的產品布局、技術創新等方面,拜耳將通過哪些措施進行努力和改善?
康德:拜耳作物科學對全球農業市場的前景表示樂觀,并承諾將大幅投資于創新性解決方案,以此來推動公司整體的可持續性發展,在年投入10億歐元用于創新的影響下,拜耳未來將在中國推出21個新產品,其中新一代殺蟲劑格外引人關注。
公司在中國的投放項目計劃逐年增多,這與中國農業的快速發展、農村勞動力結構的變化以及整體國情背景息息相關,未來計劃在15個項目中更傾向于中國市場,一方面保證市場規模的穩健增長,實現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在新產品與新技術研發、推廣方面加快步伐。公司將招聘更多的營銷和技術人員,因地制宜地開發和推廣各類高質、高效的產品,以此來保證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此外,我們還要加強與中國企業的強強合作,只有雙贏,才會成功。在保證公司盈利的同時,更多地去為中國農業的發展、公眾的幸福生活服務。
《中國農資》記者:產品價格影響到農民的種植投資,您如何看待將產品價格與拜耳提出的作物解決方案聯系在一起?
康德:必須讓消費者正確認識產品與價格之間的關系,拜耳提出的作物解決方案能有效提高作物產量。雖然投入價格看起來比較高,但長遠來看能保證作物穩產、增產,是一種比較劃算的投資計劃。如何讓農民接納并采用,這就需要通過更多的試驗示范項目、不同形式的教育和培訓方式來向農民闡述采用作物解決方案的優勢和好處。通過一目了然的數據和效果讓更多農民接納和認可。
《中國農資》記者:環保問題、不合理使用農藥是中國政府、農化企業十分重視的話題,您怎樣看待農化企業發展與其之間的關系?
康德:一家農化企業要想發展必須要通過盈利,更需要在保證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下穩健盈利。拜耳作物科學一直將保護環境列為公司戰略規劃考慮的重中之重。拜耳公司投資和管理一直秉承三大原則:一是擁有良好的農業實踐;二是增加公司的銷售;三是增加產量的同時不會造成環境危害。隨著氣候、環境、水源等方面的影響,中國的農業發展必將迎來更大的挑戰,其中,保護和珍惜水源的合理使用顯得尤為重要。
針對不合理使用農藥問題,拜耳公司長期以來和中國農村的基層農技推廣站保持了非常好的密切合作關系,這些農技推廣站在帶領、指導各地農民正確使用化學農藥方面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由于這種遍布全國的第一線農技員所發揮的巨大作用,施用農藥的農作物是健康的,符合消費者要求的。
《中國農資》記者:好的農藥需要適宜的農藥機械來配套,您對當前中國農藥機械的使用現狀和未來如何看待?在產品知識產權專利保護方面,您有什么樣的看法?
康德:中國農藥機械的市場潛力很大,但目前規模還很小。我所了解到的是在大規模的農場中的使用程度較高,但如何正確合理的使用還需因地制宜地推廣和實踐。隨著中國土地流轉速度的加快,我認為未來的發展前景必將非常樂觀。
對于產品知識產權專利的保護,是任何一家提倡創新性發展企業的關注重點,拜耳同樣如此。假冒偽劣產品對于企業的健康發展勢必會帶來不可預估的損失,如何讓消費者正確辨別和認識假冒偽劣產品帶來的危害需要政府、企業和消費者共同來努力,我們希望與中國政府在打擊假冒偽劣產品、保護企業產品知識產權專利方面開展更多深度的合作與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