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揚
聽大夫主訴
□楊揚
Listening to a Doctor’sComplaint
【編輯留言】醫生拿起刀是為患者治病,而一些患者拿起刀,卻是要了醫生的命。同是以性命相托,為何如此不信任。當醫患關系再亮紅燈,需要治病的也許不只是身體。
過年聚會,表妹又遲到了,在市里兒童醫院當醫生的她,每年春節都會這樣。醫生沒有常規節假日,只要醫院有患者,她們時刻都有工作。
年夜飯開始后,她才匆匆趕來,臉色特別難看。吃完飯,細細一問才知道她今天又被病童的家長罵了。“怎么能這樣呢?”“太不講道理了吧這些父母,哪怕擔心,也不能這樣吧!”我們一群平輩開始為表妹抱不平,她卻淡淡地說:“這算客氣的,你們沒聽說每年都有殺醫事件嗎?沒聽說過有專業醫鬧嗎?現在的醫生已經與尊重、信任等詞匯沒有關系了,反而是人人畏懼的職業。”
表妹見我們不信,特意打開網頁:中國醫生職業滿意度降至新低,不滿意的達到95.79%,僅2%的醫生沒有被罵過;63%的患者寧愿相信電視上的“養生專家”,也不相信手里的醫生處方。
這個數據讓所有人大跌眼鏡,為了證實數據的真實性,表妹補充道:“你們回憶一下,身邊有沒有人和醫生發生過沖突,比如說醫生亂開藥,開高價藥,說醫生態度不好……”表哥說:“哎呀,有時候醫生的態度是太簡單粗暴了一點嘛。”表妹立即說:“那是因為你沒有在醫院里上過班,你知道中國醫生一天要開多少個處方,問診多少個病人嗎?那樣的節奏讓人沒辦法保持溫柔、細致。盡管如此,絕大多數醫生都還是本著良心,本著醫德在看病的。不信,下次單位聚會我帶你們去,看看真實的醫生。”
之后,我和表妹的同事們吃了幾次飯,說起醫患關系,一名男醫生說:“男怕入錯行,我現在就想轉行了。你聽說過2012年11月,天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的一位女醫生在醫院被砍死的事嗎?”我大吃一驚,這群醫生卻嫌我大驚小怪,紛紛說:“這僅僅是遇害醫護人員長長清單上的一個例子。”“2013年有12例暴力侵害醫護人員的事情發生了,只是你們圈外人不知道而已。”
表妹則嘆了口氣,“要想看一個職業是不是稱心,就問問從業者想不想讓自己的孩子繼承自己的職業。中國88.7%的醫生認為收入、待遇不匹配,有45.59%的醫生表示有機會就換工作,還有80%不愿意孩子從事醫療行業。”

排開極端的例子,80%的醫護人員都認為自己勞累過度,在二三級醫院薪酬過低。“在大多數醫院,高年資的醫生每次的掛號費也就10塊錢。而且醫院還會額定工作量,干不完就拿不到全額工資。”因此,醫護人員常常不得不依靠增加工作時間,來維持基本收入。表妹說:“即便如此,一個三級甲等醫院的內科醫生,他們的月收入也只有5000元。”
雖說5000元已經高于社會平均工資,但對醫生而言,勞動和報酬不成正比。要當上醫生,至少得讀7年醫科。即便找到了工作,也要時刻準備各種醫療業務考核。除了患者已知的工作量,還有多少是醫務工作者默默付出的?
據中國衛生組織統計,中國醫務人員的收入,是世界上最差的。美國醫生的收入是中國同行的40倍左右,但其工作量僅是中國醫生的1/4。即使是與印度、巴西、巴基斯坦等不發達國家相比,我們依然遠遠落后。最后看看離我們最近的,香港的醫生收入是內地的22倍,臺灣是大陸的14倍。不少人提出,醫生的年薪應為公務員年收入的2倍到4倍,為社會平均工資的4倍到6倍,這才能符合醫生的勞動付出。
醫生這個職業屬性不論在什么時代,什么地方,都是被社會認可、人民尊重的,收入自然不低,可為什么沾上“中國特色”,就貶值了?
看看發達國家,醫生們之所以獲得高收入,關鍵在于打破了行政壟斷,市場因素得到積極釋放。私人醫院及診所放開辦活了,醫生們成為自由職業者,流動性很大,可以多點執業。
在中國,公立醫院目前占了我國所有醫院的70%,其病床數目更是高占全國醫院病床總數的近90%,而民營醫院發展很難,難以形成真正意義上的有效競爭。作為最重要醫療資源的醫生被牢牢鎖在公立醫院,根本流動不起來。在這種過度壟斷的環境中,醫生值多少錢不是市場說了算,而是由政府決定。為了降低辦醫成本,政府施行低工資辦醫策略,這才是醫生們收入低的源頭。
表妹對現在醫生多點執業的政策感到很興奮,的確,解鈴還需系鈴人,只有破除行政壟斷,徹底放開醫療市場,降低醫生行醫門檻和減少醫生辦醫限制等方面多發力,才是從根本上解決醫患矛盾的方法。
醫患關系的緊張局面該如何破解?首先,要進一步推進醫保,解決中國醫療行業經濟的難題。其次,需要醫生和患者之間架起橋梁,讓每個會成為患者的普通人能聽到像我表妹這樣的醫生的心聲。
很多人認為,不管什么疾病,只要在醫院接受治療,都會獲得顯著的效果,痊愈也應該不在話下。但治病不從人愿,如果治療效果不理想,患者和親屬就把原因歸結是醫生敷衍治療,將不滿情緒宣泄給醫療方,其實是不理智的。當我們拖著病態的身體尋求幫助時,少點戾氣,相信醫務工作者的專業操守,也許身體和社會就都健康了。
責編/劉明燁lmy@lnddg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