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昌芹
神童從一周歲開始
Is Child Prodigy Education Possible
□駱昌芹
2013年,東北師范大學迎來了一位年僅13歲的大學生——陳曉研。國人的神童情結再次被觸動。
美國的報紙曾經報道:“美國的匹茲堡市有一個名叫伊韋特·泰勒的女孩,兩歲就能讀書,8歲就學大學課程。她的志向是做一名產科醫生,而阿勒格尼堅社會學院也將為她圓夢,授予她一個學士學位。”報道中還提到,伊韋特之所以出人頭地成為神童,除了她本人具有天賦外,她母親創造的一套學習計劃也起很大作用。

愈來愈多的心理學家通過實驗證明:嬰幼兒是有先天稟賦的。他們的智力對以后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很可能決定著一個人的發展水平。美國心理學家本杰明·S·布魯姆作了大量的實驗研究,提出了智力發展的趨勢是:以一個人在l 7歲時所測得的智力標準來看,在1歲時的智力發展至少達到20%,到4歲時達到50%,8歲時達到80%,1 3歲時達到92%。從13歲到l7歲,這4年的智力增長只相當于整個17歲歷程所增長的全部智力的8%。
大多數的心理學家、教育學家已同意這樣的看法:從出生到7歲是智力發展最快階段,同時也是一個人學得最快、最容易、最愉快的時期。這個時期被稱為兒童生命的早期智力發展的關鍵期。當然,這種關鍵期的年齡依學習對象不同而異,如對形狀知覺的關鍵期是出生后到4歲左右,隨后逐漸減弱。兒童學習語言也有個關鍵期,即2至5歲為最好時期,對第二種語言的學習,在少年期最佳。兒童在3歲左右開始顯露出具有音樂能力的情況最多。
令人感興趣的是,這種智力發展的關鍵期在動物身上也有所表現。早在上世紀50年代,歐洲生態學家羅倫斯就發現,小鵝在出殼后一兩天內愿意追隨它第一次見到的活動的東西。這一、兩天就是小鵝追隨能力的關鍵期。以后,科學家對其它動物進行研究,也發現存在著這種關鍵期。如對出生后5~10天的白鼠給以刺激,它就會變成一個充滿好奇心的“探究者”;在生后第l4天給以刺激,它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知覺的能力便會有明顯進步。
嬰幼兒的先天稟賦在早期表現出來,科學上稱其為“人才早熟”或“能力早期表現”。這種現象習慣上稱為神童。我們可把智力表現較早的兒童就叫天才。所以說,神童、天才都不是神秘的。
嬰幼兒這種心理發展特點來源于其生理基礎,即在生命早期,大腦正在旺盛的發展。據研究資料,腦生理發展的關鍵期是出生后第3個月到第7個月之間,到了出生后的第2年,大腦就基本完成。
從腦量發展看,嬰兒在第一年的腦重量增加最快,剛生下來的嬰兒腦量平均約3 9 0克,9個月后達到660克,到了3歲時,兒童腦量達到ll10克,7歲時便基本上接近了成人的腦重量。嬰兒兩歲后,大腦重量的增加并不是發育出新的細胞,而是原有細胞的質量加大了。所以,人類學家認為,兒童到了2~3歲,腦的生理發展已基本就緒。這時,兒童的言語系統已經開始發展,感覺器官也初步能與外界建立聯系,即通過外界教育和自身理解,直接接觸吸收知識了。
眼下,無論是心理學家,還是教育學家都比較一致地認為,嬰幼兒神經系統有較大的可塑性,在生命早期某一個特定時期所固有的潛在能力,還只是為嬰幼兒提供心理發展的可能性;要把這種可能性變成現實,要恰好提供某種外界刺激。最有效的方法是教育,那種先天稟賦的潛在智力或才能就會發揮出來,這甚至如同揭開泉水口一般,猛烈噴發出來。否則,嬰幼兒內在的天賦潛力就難于得到充分發揮,還可能造成一生的后遺癥。
著名心理學家布魯姆在長期追蹤研究后發現,住在教養院的嬰兒,由于受到環境的限制,在嬰兒期缺乏智力刺激,結果,其智力發展普遍表現遲慢。心理學家還發現,嬰幼兒一旦失去社會環境,對其日后的智力、行為的發展極為不利,甚至終生難于挽回。人們所共知的狼孩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生院的心理學家懷特甚至斷言:“如果一個3歲的幼兒在與學術上有關的各個方面,如語言和解決問題的技能上遲開6個月或更多一些時間,那么,他就不可能在以后的學業經歷中獲得成功。”
這些便是時下流行的幼兒早教課程的產生原因。早期教育正是抓住嬰幼兒的心理發展的關鍵期,開發智力,使它們在早期得到突出的表現。今天,人們應當樹立一個新觀念:每個人都具有先天稟賦,只不過高低而已。抓住兒童生命的關鍵期,如適時地早點給予知識,并因材施教,兒童的智力就能得到充分開發,絕大部分人都有可能成為天才。換言之,早期教育造就天才。因此,兒童早期教育應當引起家庭和兒童教育機構的高度重視,應當成為每個家庭,甚至我國教育體制改革及培育人才的一項決策。
責編/劉明燁
lmy@lnddg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