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鳳蓮等
新課改后的三種教材都設置了豐富多彩的欄目,不同的欄目承載著不同的功能。這些欄目的設置到底有何用意?教師又該如何引導學生充分感悟這些資源潛在的教育價值和功能,更好地落實新課程的三維目標,全面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呢?
一、總覽教材——熟知三種教材中各欄目的功能和教育教學價值
1.各欄目的功能概述
聯想質疑、你知道嗎欄目,引導學生回顧已有知識,在新舊知識之間架起“橋梁”,設置有關學習情境、引發思考,激發探究的欲望。
思考、討論與交流欄目,通過對此欄目所提問題的交流討論,學生將獲得更多的信息,并使其對有關問題的認識更加深刻,同時也為學生聰明才智和豐富想象力的發揮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實驗欄目,在實驗的設置上,三種教材都增大了探究的內容,甚至在部分實驗上還讓學生自行設計,引導學生積極投身實踐活動,通過實驗探究或其他形式的探究活動來揭示化學科學的奧秘,在“做中學”的自主探究中享受發現的快樂。
知識歸納欄,學生可以在此欄目的引導下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的收獲進行總結,增加自我反思和評價的力度。資料欄目提供科學前沿的知識和與社會生活相關的知識,大大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開拓了視野,進一步領略化學的奇妙和魅力,引導學生高觀點、大視野、多角度地認識化學科學。
習題欄目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應用知識解決某些實際問題。
2.圖片的類型及功能
教材中的圖片大致可以分為四類。
(1)場景、人物類:為教師設置教學情境提供素材,讓學生身臨其境。如魯科版圖4-3-2“神舟六號”載人飛船圖片。教師可以以此為契機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引導學生養成社會責任感。
(2)模型類:如魯科版圖2-2-5氯化鈉的導電性實驗為化學原理模型,有機教學中常用的球棍模型等微觀結構模型。起著直觀教學效果,增加學生對微觀世界及抽象概念的理解。
(3)實物、實驗現象:增進學生對物質性質的了解,提高識記效率。
(4)流程類:將復雜的轉化關系形象直觀地呈現給學生,從真實的情景素材中感受化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和實際應用意義,感受化學是一門社會迫切需要的實用科學。
二、精心設計——讓各欄目貫穿課堂始終
要進行一個完整的教學設計,要從不同的線索去分析教材,比如首先要看它的知識線、情景線、問題線、活動線、學生認識發展線等,下面以《硫的轉化》為例從這樣幾條線索來分析教材,從而體現各欄目在教學中的教育教學功能。
1.知識線及深廣度確定
大體的原則是這樣的,教材的節標題告訴我們主要的知識以及內在的邏輯關系,教材的遷移應用欄目、習題欄目提示我們這個知識的深廣度?!读虻霓D化》的知識線就是自然界中的硫(自然界中不同價態硫元素的轉化、硫的單質)——實驗室里不同價態硫的轉化、硫的化合物——酸雨及其防治。
2.問題線
第一個就是聯想質疑,它通常給出這一節核心的驅動問題;第二個就是教材正文中往往會關于這個內容有一個核心的驅動問題;第三個就是交流研討中具體的小問題。
3.學生的認識發展線
從火山噴發了解硫的存在——通過觀察思考欄目了解硫的單質——由活動探究欄目了解硫的化合物——最后理論聯系實際對酸雨的防治提出合理建議。
4.情境素材線
聯想質疑欄目中火山噴發的景象為硫的引入提供了情境素材,觀察思考欄目為硫單質的性質的引入提供了情境素材,活動探究欄目為硫的轉化提供了情境素材,被酸雨腐蝕的圖片為酸雨的教學提供了直觀情境素材。
5.活動線
聯想質疑中的問題是引入這節內容的一個活動。這節有兩條活動線索,一是為硫的單質及化合物的性質的認識提供的觀察思考、活動探究這條線,二是為知識的應用推出的交流研討這條線。
三、潛心研究——使各欄目的隱性知識外顯化
教材中各欄目存在著大量隱性知識,學生很難發現,因此化學教學時,應采用啟發誘導的方法,使隱性知識外顯化。
1.圖形知識的外顯化
教材中每幅圖都隱含著不同的知識。如生產生活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增強學生STSE意識及對自然與社會的責任感,讓學生從化學的視角處理科學技術與社會生活問題。再如科學家的肖像圖,教師可以以科學家為榜樣,激勵學生開拓創新,掌握先進的科學方法,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2.閱讀材料的外顯化
教材中每篇材料除文字表面的知識外,還蘊藏著大量的隱含知識。如人教《化學1》對王水的介紹,教師可以給學生介紹丹麥物理學家波爾利用王水完好的保存獎杯的故事,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再如資料卡片中提到的《化學武器公約》,可以引發學生對將化學武器用于戰爭的譴責,潛移默化地激發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達到情感教育的目標。
四、鏈接高考——引導學生關注拓展性欄目
1.編制簡單習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各欄目
如人教版《化學1》硫酸鋁鉀,銅鹽的介紹,教師可以設計如下習題:水是無色的,為什么游泳池的水是藍色的?游泳池里的水為什么總是清澈見底的?游泳池里的水是怎么消毒的?從學生熟悉的游泳池入手設計問題,貼近生活,能夠潛移默化地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引導學生認同化學對個人生活和社會發展的貢獻,同時也引導學生學會從化學的視角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
2.解讀高考試題——探究各欄目的教學價值
筆者通過分析近幾年全國各地高考試題發現,這些欄目經常成為高考中聯系生產、科技和社會實際的素材,也是高考考查學生學習新知識和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載體。
如:2013山東理綜第30題關于鈦的化合物的制備,考完后學生感覺做得并不理想,主要是因為對物質比較陌生,不是我們較熟悉的銅鐵鋁等元素的化合物。事實上對于鈦的介紹教材上多次提到,就是因為我們對教材的各欄目關注不夠。魯科《化學1》化學與技術——制備單質硅和鈦,化學前沿——21世紀金屬——鈦,人教《化學1》科學視野——未來金屬鈦。2013年安徽理綜第27題以一種重要的稀土氧化物CeO2為素材進行出題。人教《化學1》科學視野欄目就介紹了用途廣泛的稀土金屬。2010年山東理綜第29題電解法生成鋁的致密氧化膜,人教《化學1》資料卡片欄目——鋁的氧化膜的多種形成方法中就有介紹??茖W視野——火箭為什么能飛天正是2012山東理綜29題的素材。當然,還有很多高考題的素材都來源于教材上的不同欄目,這里就不再一一列舉。
因此,我們應該認真研讀教材,研究高考試題,在新授課時可以根據高考試題改編成簡單的練習,從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高三復習課上可以直接將高考試題呈現給學生,并讓學生從教材中找到相應素材,從而達到讓學生回歸教材,重視教材的目的。
總之,中學化學教科書各欄目中蘊涵著大量的知識,具有重要的教育教學價值,在教學中應充分重視其教育教學功能,更好地落實新課程的三維目標,全面提升學生的化學素養。
(收稿日期:2013-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