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
醫改的確千頭萬緒,但仍可歸結在如何破解“以藥補醫”、如何創新體制機制、如何充分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等三大問題之中。其間,很重要的是醫療供給資源中的醫生資源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功效。本刊2009年一篇封面報道就曾提出:醫改的一大關節即在于“解放醫生”。
多年來,決策層面與社會各方,都在尋求根本性解決醫患沖突的通路,醫改試驗百花齊放,路徑折沖反復。觀其要點,不外為二:一為醫,一為患。
本刊記者通過對“急診科女超人”于鶯、“燒傷超人阿寶”寧方剛以及一批醫生在醫院內外真實經歷的采訪,注意到了當前醫改中面臨的兩大難題:一是“醫生自由執業”改革單兵突進,尚缺乏制度配套;二是“醫保總額預付制”這一政策設計,似乎讓醫院出現推諉病人的現象。
當前醫界現狀之痛,不僅痛在患者身心,同樣也痛在醫生心頭。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不能完全依賴“醫者仁心”和“蠟炬成灰淚始干”的道德奉獻,更多的,需要在醫療資源的有效供給上,展現直面現實問題、創造未來的治理智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