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若 水
群文隊伍的閃亮之星
——房德和
★文/若 水
房德和教授出生于1955年,1973—1987年先后在喀左民族文工團、朝陽影調團任笛子獨奏演員和琴師,1987年-1990年畢業于沈陽音樂學院作曲系,1990年至今在遼寧省群眾藝術館文藝部工作,現任文藝部主任。2003年被評為副教授,2008年被評為教授(國家一級作曲)。多年來,他在群眾文化事業上努力學習,勤奮工作,開拓進取,勇于創新。在組織策劃全省大型活動方面,在聲樂演唱、作曲、輔導方面,在全省各項工作的組織和協調上,在理論研究上,都做出了突出的業績。
2000年以來,房德和直接參與策劃組織實踐國家級及全省性的文化藝術活動、調演、比賽達30余次。在參與組織發動、策劃指導、演出賽事中,多次出任藝術總監、舞臺監督、評委等職務,在工作中盡心盡力,其工作成績顯著,在全國及省內有著較大的影響并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
房德和教授創作了很多的音樂作品,并在國家級、省級賽事中多次獲獎:2007年在全國第十四屆群星獎比賽中,舞蹈音樂《竹林笛韻》獲創作獎。2010年在全國第十五屆群星獎比賽中,嗩吶與京胡《樂.緣.情》獲群星獎。2013年在全國第十六屆群星獎比賽中,嗩吶、京胡與竹笛《情系東北風》獲群星優秀表演獎。2004年由遼寧省音像出版社出版的笛子個人創作、演奏、MIDI制作專輯《東北情》CD光盤銷售全國。還有,他創作的聲樂《留守的小月亮》《放歌大東北》《莊稼漢的歌》《大東北》、嗩吶與京胡《山鄉喜悅》、嗩吶《東北情》、笛子《鄉情》、表演唱《打冰尜》、舞蹈音樂《竹林笛韻》《又見夕陽紅》、器樂《樂·緣·情》在遼寧省“群星獎”音樂舞蹈比賽等活動中獲金獎;輔導的器樂作品《引子·主題與變奏》《遼河小曲》(創作)榮獲第五屆全國盲聾培智學校學生藝術匯演輔導金獎。他輔導的器樂曲《花兒為什么這樣紅》參加第六屆全國殘疾人藝術匯演獲金獎。在輔導、人才培訓等諸多方面,他展示了較全面的音樂藝術修養和較深的藝術造詣。為遼寧普及音樂藝術,培養人才、推動音樂創作,弘揚傳播音樂文化等做出了較為突出的貢獻。
房教授在全省群文各項工作中,能獨立較好地組織和協調各方面的工作。能堅持方向,服務基層,凡事從工作出發,為基層著想。除在本系統外,在與全省民委系統、殘聯系統及省財政廳等合作中都能竭盡全力,做好工作。多次被文化廳、省館評為先進個人和業務標兵。2009年被遼寧省文化廳聘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音樂專家。他在組織全省的社會音樂藝術實踐中,積累了廣泛的學識,并具備了相應的理論修養,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十余篇,并具有創造性、權威性。
在群眾文化的基層,最需要具有實際能力的人才,只有具有創作能力、活動能力、組織能力等綜合性素質的文藝骨干才能勝任,房德和教授在此基礎上還兼備了多年的經驗與歷練,是音樂文化基層工作者的杰出代表,也是群眾文藝領域的閃亮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