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勝廣 譚林 周千里2
1.公安部第一研究所 2.北京市公安局 3.警務物聯網應用技術公安部重點實驗室

谷歌眼鏡集聲控搜索、攝影、錄像、導航、通訊等多種功能于一體,在諸多人眼中儼然是當今最科幻的電子產品。可穿戴式智能設備如雨后春筍般現身,蘋果、三星、小米、百度等科技廠商均提前布局可穿戴電子設備領域。可穿戴計算機給人們提供了一種全新的人機交互模式,以使用者的身體為物理支撐環境,通過眼鏡、手表、腕帶、紐扣、背包、背心、皮帶等形式穿戴在使用者身上。可穿戴性是其區別于其它計算系統(傳統PC、PDA等)最顯著的特征之一,既包括穿戴在人體的舒適性,又包括用戶與可穿戴裝備之間的交互關系。
目前已經問世和即將問世的可穿戴裝備基本包括四大類:
(1)運動和健康輔助的Jawbone Up、Nike+Fuelband、Fitbit Flex,以及百度的咕咚手環、大麥計步器等;
(2)可以不依附于智能手機的獨立智能設備iWatch,以及即將面世的果殼智能手表;
(3)作為互聯網輔助產品的谷歌眼鏡、百度Eye類產品;
(4)與物聯網密切相關的加拿大Thalmic Labs的體感設備MYO等。

谷歌眼鏡:具有智能手機、聲音控制拍照、視頻通話、GPS定位、上網、文字信息處理和電子郵件等功能。
索尼Smart watch MN2:安卓系統、支持多點觸控、與手機通過藍牙連接,可查看通訊錄、接收短信、查找手機、快捷回復短信、安裝APP等功能。
百度咕咚手環:用戶可以在官網上進行數據承載、展示,并可在社交網站上進行分享。當處于運動模式時,該手環能24小時記錄佩戴者的活動情況,包括行走的里程、步數和消耗的卡路里;當處于睡眠模式時,能監測睡眠質量和睡眠深淺狀態。
小米手環:每天記錄全天活動,計算行走距離及熱量消耗,30天超長續航,并且價格僅為79元。
Nike+ FuelBand 2.0手環:用戶可以為自己設定每日活躍程度目標,以及他們希望達成多少。FuelBand 2.0手環通過20個LED彩燈進行記錄。FuelBand內置的USB接口可以與Nike+網站相同步,或通過藍牙與免費的iPhone應用同步,從而記錄并跟蹤每一天的活動和進展。
據艾媒咨詢(iiMedia Research)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可穿戴裝備市場各種設備出貨量達到230萬部,預計到2015年,中國可穿戴裝備市場出貨量將超過4000萬部。艾媒咨詢分析認為,隨著全球可穿戴裝備市場的逐漸興起,中國可穿戴裝備市場也將迎來高速增長,而中國市場將逐漸成為全球可穿戴裝備市場的核心。不同形態的各種可穿戴裝備也將從各個方面進入人們的生活,成為未來市場的熱點。

美國咨詢公司高德納(Gartner)的預計更為樂觀,認為2016年可穿戴智能設備的全球市場規模將達到100億美元。美國科技博客Business Insider也有文章指出,到2018年,這一領域的全球市場規模將突破120億美元。
為什么研究可穿戴技術在單警裝備中的應用模式,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情報主導警務,狹義上說是把公安情報工作置于基礎、先導的位置,以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情報信息網和情報信息系統為基礎,進行公安情報的搜集整理、分析研判工作,根據分析研判得出的情報信息,把握社會動態特點與規律,為公安決策提供依據,引導警務工作重點,有針對性地采取“打、防、管、控”措施,先發、精確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實現公安工作的主動性。以智能眼鏡為例,可穿戴單警裝備將情報的搜索與警務工作緊密結合起來,不僅能夠實時實地獲取信息,而且前端智能可穿戴裝備具有某些重點人員的人臉識別等功能,實現了警員執勤過程中情報的獲取。
隨著云計算和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傳統取證方式已越來越不能適應公安工作的需要。可穿戴單警裝備能夠提供一種基于物聯網的云端取證技術體系架構,通過云端取證工作模式,實現取證工作的跨地域快速響應、遠程設備快速調用、分析取證便捷迅速、系統整體部署實現快、即插即用等特點。
目前,警務工作中大數據的獲取主要依賴大量固定式的視頻監控、各類人工采集數據輸入、社會資源數據導入等。部署在地面上的巡警、治安、便衣、交警等各類警察通過可穿戴單警裝備所獲取的情報資源,如果能夠實時連接后臺,將為目前的警務大數據提供有力補充。
單警裝備是指公安機關各警種單警在巡邏、執法、檢查等警務活動中,依據《公安部單警裝備配備標準》規定,穿著、攜帶和使用的裝備。單警裝備分為“必配”和“選配”兩種類型,“必配”是指公安單警完成基本工作任務所必須配備的裝備,包括警服、手銬、伸縮警棍、強光手電、催淚噴射器、急救包、多功能腰帶、防割手套、對講機;“選配”是指根據實際工作需要有選擇配備的裝備,包括槍支、警務通、防刺服、警用制式刀具、警用水壺、警用裝備包。
從功能上分,單警裝備可以分成三大類:(1)攻擊類單警裝備,制服違法犯罪分子的裝備;(2)防護類單警裝備,保護民警自身安全的裝備;(3)數字類單警裝備,記錄執法現場、通訊和遠程辦公等裝備。具體如圖3所示。

實際上,移動警務終端的研究和應用已經開展了很多年,各地公安機關也都先后進行了諸多實踐和探索,取得了不錯的成效,同時存在一定的不足:
(1)從一線民警調研,攻擊類、防護類單警裝備種類較多,但數字類單警裝備種類功能均比較單一。雖然執法儀等裝備集成了數碼相機、錄音筆、GPS定位等功能,警務通集成了手機、對講機、遠程辦公系統等功能,但這些裝備仍然相對笨重、功能單一、科技感不強。
(2)各警種終端配備多樣導致不同業務工作需要配備不同的終端,增加了一線民警負擔,給警務信息共享也帶來一定的困難。
(3)以電臺為主的警務終端能夠很好解決語音通信的問題,但由于終端屏幕和網絡帶寬問題,移動數據應用,特別是無線寬帶數據的應用一直是軟肋。此外,專用警務終端無法做到7×24小時服務于民警,用戶體驗和便攜性也一直是專用終端的弱項。
(4)特殊情況下需要隱蔽偵查時,專用終端不易于保密和隱藏,可穿戴裝備則更方便偽裝。
可穿戴單警裝備通過無線通信,實現低耗、靈活、便捷的數據傳輸,在民警的執勤過程中隨時檢測民警的位置信息和狀態,監測周圍環境和被關注對象,并通過網絡傳輸至監控中心,及時發現可疑情況,實現靈活警力調配和聯動指揮。目前的警用執法儀已具有可穿戴裝備的雛形,包括錄音錄像等功能。
目前,可穿戴單警裝備應具備以下全部或部分功能:
1.位置服務
可穿戴單警裝備應能夠獲取民警所在的位置。目前,可通過GPS/北斗/AGPS等獲得民警當前位置信息。
2.秘拍秘錄
目前的執法儀通過一鍵式操作即可控制拍照、攝像、錄音、送話、回放等功能,實現民警在現場的執法記錄功能。可穿戴單警裝備應具有聲音控制拍照、視頻通話、數據通信、方向辨明等功能,未來應實現人臉抓拍識別、聲音拾取識別、人體步態識別等更智慧的功能。
3.生命體征監測
包括體溫、脈搏/心率、呼吸、血壓等指標。
4.人體狀態監測
公安民警每天面對殺人、搶劫、強奸等各類罪犯,受到人身攻擊的幾率較大。通過人體運動模型,實現多傳感器協同監測,可以獲取包括民警的靜止、跌倒、扭打等異常行為信息。
5.運動監測
計算民警每天行走距離及熱量消耗,記錄全天活動,提供健康監測。
6.高速安全通信
民警的各類信息具有高私密性,在傳輸過程中應采取措施,實現高速安全的通信。
從具有可穿戴式雛形的執法儀,到未來的智能眼鏡、智能手表、電子腕帶、智能戒指、智能警戒、智能衣服、智能腰帶、智能手套、智能紐扣、智能背包、智能鞋子,可穿戴式裝備將全副武裝公安民警。

可穿戴單警裝備可實現實時監測警員脈搏、體溫等健康體征,實時定位、通信,實時采集音視頻、人臉圖像抓拍識別,實時監測身體狀態(摔倒、打斗、長時間靜止)、報警等。
目前,比較典型的可穿戴單警裝備在國際上有兩個成功案例:
2014年5月,倫敦500名警察配備了Taser Axon Body可穿戴攝像頭,散布在首都的10個區內執法。這款可穿戴攝像頭擁有130度廣角鏡頭,可輕松固定在警員的制服、太陽鏡和帽子上。這些攝像頭能夠方便警員記錄犯罪證據,也可防止有些警員不當執法。有研究表明,警員配備可穿戴攝像頭執法,能夠大大減少警員在執法過程中使用武力(案例顯示減少60%)的情況。與一般可穿戴攝像頭不同的是,Taser Axon Body擁有一個云服務平臺。Taser產品捕捉到的視頻會通過藍牙傳輸至智能手機(iOS或Android系統),然后通過移動數據連接上載至Taser的云平臺Evidence.com。
另據一名迪拜警方的官員2014年初稱,迪拜交警和交通員已經開始測試使用谷歌眼鏡。同時,相關部門還開發了兩款專門應用,一個用于拍攝和上傳違反交規的人的照片,另一個則能夠通過車牌號識別車輛。通過迪拜警方開發的應用,警察能夠便捷地將違規照片上傳至警方數據庫,還能夠記錄下車牌號,了解汽車信息——拍下的車牌號可與數據庫中的數據做對照。
可穿戴單警裝備涉及的關鍵技術包括:微傳感器低功耗設計、封裝技術、可穿戴舒適性研究、抗震性、系統散熱、系統續航、交互技術、虛擬現實融合技術等。這些技術的發展瓶頸決定了可穿戴單警裝備目前的應用限制。
1.微型傳感器技術
新時代的單警裝備對可穿戴的微型傳感器提出了新的需求,包括IC高性能運算、數據傳輸、小尺寸、低功耗和封裝。
2.電池續航技術
可穿戴單警裝備存在的最大問題是電池續航。簡單通過提高電池容量根本無法解決這個難題,因為增加電池容量勢必增加整體的體積和重量,影響可穿戴性能。通常采用三個方法來提高工作時間:(1)降低系統的功耗;(2)研究發明新的高容量電池,但高容量電池的安全性又需要重點關注;(3)借助人體發電的方式提高續航能力,這種方法需要開發新的裝置將人體動能轉化為電能。
3.可穿戴性能
可穿戴單警裝備的形狀系數是一個綜合指標,包括可穿戴單警裝備的尺寸、重量,直接決定其可穿戴的性能。形狀系數越小,可穿戴性能越好。如何進行結構創新,解決體積、性能、散熱及續航能力之間的均衡是比較棘手的問題。
4.交互問題
目前更多的可穿戴裝備是通過藍牙4.0與智能手機交互,智能手機提供了人機交互界面,但這種方式勢必會導致可穿戴裝備對智能手機的依賴。有些可穿戴裝備具有小寸屏,與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的觸控體驗相比,交互起來也比較麻煩。
5.安全問題
可穿戴單警裝備需要高度重視安全問題,包括數據的采集、傳輸和接入最后的公安網,都需要高度關注其安全問題。
可穿戴技術前景廣闊,但目前并未像智能手機那樣顛覆業界格局和人們的生活習慣,用戶對可穿戴裝備的依賴性并不強。現階段可穿戴單警裝備同樣存在用戶體驗差、缺乏突破性創新、產品同質化、產品售價過高、個人隱私保護和安全性等多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可穿戴單警裝備最終的目標是從“可穿戴”變為“想穿戴”,從“炫技術”成為“順剛需”。
[1]劉開吉.警用裝備與保障[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2(12).
[2]徐永丹.基于X86構架的可穿戴計算終端硬件設計與研究[D].成都: 電子科技大學, 2010.
[3]黃志奇.可穿戴計算機可用性的關鍵問題研究[D].成都: 電子科技大學, 2009.
[4]夏傳龍.低功耗可穿戴計算機樣機研制[D].成都: 電子科技大學, 2007.
[5]李聲飛.基于WSN的穿戴式人體姿態與健康監護系統的研制[D].重慶: 重慶大學, 2010.
[6]黃志奇, 王厚軍, 陳東義.可穿戴計算機的可穿戴決策模型研究[J].電子測量與儀器學報, 2009, 11.
[7]孫健, 譚林, 李勝廣, 李莉.ZigBee語音通信與定位技術在監所管理的應用[J].警察技術(公安監所智能監控技術專刊),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