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資》記者 宋安勇
“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農資產業”系列報道之五
齊齊哈爾:黑土地上的變革
□《中國農資》記者 宋安勇
黑龍江省,這片位于祖國北部邊陲的黑土地,歷來是國家最為重要的儲備糧、商品糧生產基地。環抱三江平原,肥沃的黑土地和四季分明的氣候條件,使得這里具備了種植優質農作物的自然條件。可以說,這片黑土地上出產的一切糧食,都是自然的饋贈。在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進程中,這片黑土地又將煥發出怎樣的生機?記者踏上黑土地一探究竟。
記者踏上黑龍江的第一站是哈爾濱。中農集團控股黑龍江有限公司趙柏漪介紹,在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過程中,黑龍江省內的多家農資企業都在進行大規模的土地流轉。由于黑龍江省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廣人稀的土地結構,這些流轉土地的農資企業往往流轉的土地面積是比較龐大的。盡管很多企業的總部都設在哈爾濱,但是他們的土地流轉卻是輻射到全省范圍內的,可以說哈爾濱是整個黑龍江省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土地流轉工作的“大本營”。這些農資企業流轉的土地,東至佳木斯市撫遠縣,西至黑龍江省和內蒙古自治區交界處,南到牡丹江市與吉林省交界處,北達黑河市中部地區,有些企業參與流轉的土地與黑龍江農墾系統開發的大型農場相距不遠。現在的黑龍江省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土地流轉工作的現狀就是以哈爾濱為圓心,東西南北四處“開花”,然而在諸多參與到土地流轉的農資企業當中,中農集團控股黑龍江公司的動作,可以稱得上是“大手筆”。
中農集團控股黑龍江有限公司總經理高曉明告訴記者,從2013年秋季開始,公司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下轄的訥河市學田鎮開展了大范圍的土地流轉工作。經過中農土地流轉專項經理和土地流轉團隊的不懈努力,中農在當地流轉了超過7.6萬畝農田,基本上將訥河市學田鎮下邊的學田村、保昌村、增產村全部農田收入囊中。首期土地流轉合同簽訂后,中農向當地流轉土地農民共支付土地出讓金超過1.6億元。土地流轉完成后,中農在訥河市學田鎮成立了中農學田、中農保昌、中農增產三家農業合作社,與此同時,為了保障現代化大農業生產的有序進行,在這三家農業合作社的基礎之上,中農黑龍江公司還籌備建立起了兩家農機專業合作社。

黑龍江中農公司大面積的土地流轉完成后,采用了世界先進的農機設備進行耕作,科技大農業在這一地域正在悄然興起。
隨后,記者來到齊齊哈爾市下轄的訥河市進行實地采訪,訥河市屬于齊齊哈爾下轄的縣級市,地處嫩江上游,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完善的水利設施使得這里成為了各家企業土地流轉的“兵家必爭之地”。這里的土地平整度較高,有些面積較大的農田地塊,其長度已經延伸到了人們視野的地平線以下。在學田鎮學田村,中農學田合作社的春耕生產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只見大面積的黑土地上,重型農機忙得不亦樂乎。記者采訪到了中農學田合作社負責人劉海軍、中農保昌合作社負責人田利剛、中農增產合作社負責人馮玉偉,這三位合作社負責人就是原來三個村莊的黨支部書記,隨著大面積的土地流轉,村里的農民有不少人外出務工,即使是沒有外出務工的農民,也大多搬到了學田鎮或訥河市居住,往日農村里炊煙裊裊、雞犬相聞的景象一去不返。隨著中農集團控股黑龍江有限公司在這一地域進行的土地流轉,三位村支書帶領著沒有外出務工的農民順理成章地成為了中農黑龍江公司的員工,沒有外出務工的農民,成了公司的農業工人,而他們三位村支書,則成為了公司農業開發項目的基層負責人。他們還告訴記者,成為農業工人以后,不僅有土地出讓金和月薪的雙重收入,公司還為他們上繳了社會保險,現在他們的狀態,與城市里工作的產業工人已經沒有太大區別。
中農集團控股黑龍江有限公司土地流轉項目專項經理王忠慶告訴記者,經過這場大范圍的土地流轉之后,中農黑龍江公司在這一區域內的農業開發項目已經形成完備的體系。目前三家農業合作社已經開始正常的工作,三位合作社負責人的年薪可以達到10萬元,秋收之后,每一家合作社產量達到公司制定的保底產量之后,超額產量折現,合作社所有成員將會享受到公司的分紅。
據記者了解,黑龍江省鶴崗市綏濱縣農業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縣工商銀行組團到訥河市考察黑龍江中農的土地流轉和農業開發模式,下一步希望中農能參與到綏濱縣的土地流轉當中。
面對7.6萬畝土地流轉的大手筆,高曉明向記者詳盡地介紹了新型城鎮化建設環境下農資體系和農資產業格局以及農資企業帶來的一系列變化。高曉明告訴記者,目前從黑龍江地區來看,土地集中連片的程度會越來越高、越來越快。這樣對我們農資銷售終端來說,銷售模式的變化是一定會出現的。原來傳統的銷售模式是逐級銷售,即從經銷商向下延伸到村鎮一級的零售商店,大面積的土地流轉之后,村鎮一級的零售商店發揮不了多大作用。因為種糧大戶出現之后,他們的用肥量大,不會從零售商店買貨。規模相對較小的種植大戶,可能從大的批發商手里買貨;而規模大的種植大戶可能直接從生產廠家拿貨。這對原有的農資銷售渠道產生相當大的影響。
當種植大戶出現之后,農資流通格局的改變也是顯而易見的,農資企業新的服務性業務將會衍生出來。這就要求農資銷售企業應該提高整體競爭力,一個是服務,因為種植大戶對農業生產作業要求比較高,他們對農業生產資料要了解、要會使用、要了解這些產品的特性,這就要求對農化服務提出更高要求。再一個就是專業化產品,比如有的農場主要種玉米,那么在玉米這方面,農場主或種植大戶的要求很高。玉米專用肥能達到什么樣的水平?真正的測土配方會帶來多大的市場?這是農資企業都要考慮到的命題。還有一點就是物流,農資銷售季節性非常強,很多農場和種植大戶可能平時不會存貨。但是他們要用的時候就需要農資企業把配好的肥料盡快直接送到他們的田間地頭上。這對當下的農資物流提出全新考驗。
高曉明認為,如果未來政策扶持到位,或許有更多企業愿意參與土地流轉,如果再有一部分企業短時間內來到黑龍江進行土地流轉,那么這里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會有井噴式的發展。現在很多的食品企業,因為對產品要求的原因,也開始對黑龍江省的土地流轉產生了濃厚興趣。因為這里的土地有機質含量高、污染少,很多食品企業到黑龍江建立自己的生產基地,這必然會進一步加快土地流轉進程,也將推動當地農資市場格局發生改變。
齊齊哈爾可以說是東北黑土地的一個縮影,在這里你能感受強烈的收與放的力量,土地流轉、農資格局的“收”與糧食產量、農民生活水平的“放”都在加速推進,在聚收與釋放之間,黑土地正在為我們呈現一個農業變革的大東北。
記者手記
有地利,更具人和
在齊齊哈爾的遼闊的田地里,記者的心里總是能回蕩起那首膾炙人口的民歌——《在希望的田野上》。
誠然,中農黑龍江公司在齊齊哈爾市訥河地區如此大規模的土地流轉和農業開發,為農資行業樹立了一個樣板。在東北,農業格局正在改變,農資格局也在改變,這源于東北的天時地利,更源于在這片土地打拼的農資人。
可以說,他們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打造出了一片希望的田野。站在一望無垠的黑土地,記者心中升起一個萬畝良田孕育的豐收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