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譚貢亮 意大利邁丘設計事務所合伙人/設計總監

Tan Gongliang discusses the problems that have accompanied the transfer of landscape design ideas and practices from the West to China, with respect to the experience of the Italian firm, Metrostudio. Tan observes that in many western countries, large-scale landscape designs are developed over the course of several years. In contrast, in China, landscape designers have several months to simultaneously develop two or three different projects.
Significantly, although the context of practice is different (scale and velocity,for example as well as language and culture), nevertheless, individual practitioners such as Antonio Inglese continue to practice as they did “back home”. They pursue individual styles and goals through experimentation,dialogue, and realization. In turn, this raises the question; just how localized is contemporary landscape design?
當我們再提到境外景觀設計公司的時候,大家已經不像十幾年前那樣陌生。大家熟知的如以美國為代表的 SWA,AECOM, Sasaki, Martha Schwartz 等;以歐洲為代表的如 Atkins,Gustafson Porter等,以亞洲為代表的如 TROP, Bensley, CICADA 等。這些活躍在當今景觀設計舞臺上境外公司給中國帶來了不同凡響的景觀體驗。隨著越來越多的優秀景觀項目在國內建成,使我們身臨其境體驗到國外高品質生活。境外景觀公司分支機構多數設在北京、上海、深圳。作品多數云集在一線和發展比較快的珠三角,長三角等城市,如北京三里屯SOHO、深圳華僑城歡樂海岸、廣州保利國際、上海仁恒河濱花園等,作品在當地變成新地標或新生活圈的代表,境外景觀設計公司展現出了一貫的專業性和創新性,推動了國內整體行業的設計審美,同時也孵化出一批本土化的景觀設計企業。
境外景觀公司在國內談論的最大問題就是如何跟上中國的發展速度,以METROSTUDIO(意大利邁丘設計事務所)(以下簡稱METROSTUDIO)為例,如何應對設計周期短,預算低,施工技術水平達不到國外標準,以及部分業主不專業等諸多問題。在國外一個項目會反復推敲,設計周期可長達1-2年,甚至更長。與在中國一兩個月兩三個項目,這種快餐式設計節奏完全不一樣。如何能適應中國市場,如何將西方設計理念與中國本土文化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促使公司在中國市場長期發展,是我們面臨的主要問題。因此,我們在國內進行了大量研究探索與設計實踐,在業界引起了廣泛關注。如深圳大芬油畫村景觀建筑提升改造,武漢華僑城生態藝術公園,成都華邑陽光里等項目。METROSTUDIO依托國際化的平臺,意大利,英國,菲律賓,深圳各地辦公室聯合網絡辦公,形成全球合作機制。根據項目選擇合適的團隊,互相交換項目,互相交流設計和人員互動。通過這樣的方式,METROSTUDIO既能保持持續的創新能力,又能應對國內的不同業主的設計需求。
談到設計風格,METROSTUDIO在中國探索實踐的這么多年,已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在意大利首席設計師Antonio Inglese(安東尼奧·因格里斯)(以下簡稱安東尼奧)帶領下,我們對設計語言的獨特理解 “每一根線都有它的意義”。我們每個設計師都工作嚴謹、思維活躍,源源不斷迸發創意靈感,力求藝術性與理性地解決設計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我們堅信規劃,建筑,景觀與生態和社會生活等是不可分割的。很多業內人士第一次看到METROSTUDIO的作品時,都覺得我們是一個很具有創新力,設計前沿,有想法的公司。我們對每個項目都是基于對場地的充分解讀和剖析,對建筑規劃的解讀,形成一個與環境與文化與建筑一體化的景觀,真正的將其順利的完成。
我們的設計師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國家文化和專業背景融匯在工作環境中。這樣全球化的背景也正是境外事務所能夠在世界各地進行設計創作的基礎。多樣的文化背景拓寬了設計視野,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具備了獨特的文化優勢。外來者總是能以新的敏銳的眼光來觀察、理解以及分析中國文化,往往會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國際化和本土化被業內討論了無數次。我們可以肯定的回答,兩者是同時并行的,只有在不斷的本土實踐中努力,完善,才能檢驗國際化的東西是否合適,是否是業主需要的,是否是我們所謂的好設計。而這一過程中,我們和業主互相交流對設計的看法,和對文化的不同理解,不斷學習各自的優點,這對經長期探索實踐的結果,真正對我們可持續性發展產生了長遠的積極影響。




隨著中國設計行業的快速發展,與國際接軌,一些政府機構和領軍地產商,越來越重視項目的設計理念及品質,以及節能環保,城市可持續發展等諸多問題,開始有目標性選擇團隊,他們不再盲目找設計公司,而是尋找優秀的設計團隊,有獨特想法的有經驗的設計師,成為其理性選擇設計機構的考慮點。如在深圳政府招標農科公園項目中,首次突破性的開展“開門問設計”的活動,不再閉門造車,廣泛的聽取各界同仁意見,以“人人都可以參與到設計中”。這是行業一次突破性的創舉。說明業主對設計公司的選擇也開始更加理性,更加開放。在這種環境影響下,我們自身不斷提高設計品質,為客戶節省造價預算,提供更好更完善的服務,設計出更適合業主所需要的優秀作品。因此,筆者也一直在進行中外的融合,我們面對一個新的項目啟動,中方的設計師及外籍設計師一起進行頭腦風暴,共同研究分析,使整個設計過程更加合理,落地性更強,使項目達到國際化的創新和實踐標準。
安東尼奧先生認為,“中國可以說是邁丘的第二故鄉”,境外設計師們充分學習東方思維,將東西方元素有機融合,游刃有余地融入到設計中。METROSTUDIO除了景觀設計,還在其他設計領域進行實踐包括規劃,建筑,城市設計,室內設計等。同時, METROSTUDIO參與當地諸多公益事業,關注當地城市發展等,推動著城市可持續化發展的進程。如深圳市寶安中心區建筑風貌研究,深圳市龍崗區大芬油畫村建筑和景觀改造項目等;安東尼奧先生還應邀先后在羅馬大學,米蘭理工大學,重慶大學,暨南大學等多所知名院校舉辦的學術講座等,希望通過自身的對設計的理念和實踐使國內的景觀設計與國際接軌,使未來的中國設計師能更好的了解設計了解世界。
METROSTUDIO經過研究和探索在五年內已經在國內參與了上百個項目,遍及全國各地,堅持創新,采用不斷升級新材料和新技術,從基地出發研究當地的文化歷史,引入西方設計思潮,將功能、藝術和技術三者緊密結合,使作品“更有生命力” 為人類創造更好的品質生活與工作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