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最近買了新的顯示器,你可能被它背后豐富的接口嚇一跳。我桌上這臺顯示器現在提供VGA、HDMI、DisplayPort和DVI四個顯示接口,另外附送一堆USB接口和讀卡器。當年顯示器一根VGA信號線一根電源線的簡單日子已經是遙遠的回憶了。
作為電腦上數據傳輸量最大的外部設備,顯示器的接口最近幾年來在不斷更新。早年的模擬VGA接口生命周期最長,得有30年了。隨后數字化的DVI接口隨著液晶顯示器在市場上普及。但DVI接口體積大、帶寬有限,于是在影音設備上普及的HDMI也加入了顯示器接口的行列。HDMI接口影音都能傳輸,而且有升級潛力,但它的問題是需要花錢才能用。于是一群廠商又搞了一個Displayport開放標準出來,免費給大家用。所以現在市場上稍微高級一點兒的顯示器就得提供好幾個接口來保證兼容性。
其實用戶不在乎你到底用的是什么接口,簡單好用就行了。要求高一點兒的話,如果這個接口能在大多數設備上普及,甚至簡化到電腦只需要一種接口,那是最好的。不出意外,市面上是有這個接口的,就是蘋果電腦上已經配備的Thunderbolt接口。
Thunderbolt是英特爾提出,與蘋果共同開發的接口技術。從規格上看這個接口是相當先進:第一代傳輸速率就達到10Gbps,2013年的二代產品20Gbps直接干翻最新的USB3.1,未來還將提升到100Gbps。更吸引人的是,有了充足的帶寬,Thunderbolt接口除了能連接顯示器,還能附加以太網、USB甚至硬盤,它支持各種總線協議,完全可以成為PC唯一的對外接口。實際上蘋果有一款顯示器就提供了網絡、USB等接口,而只需要一條纖細的Thunderbolt電纜連接到主機。
但是從2011年發布以來,基本上除了蘋果沒人用它。為什么?價格高是重要原因?;旧?,只有專業用戶或者不差錢的發燒友才買得起市面上的Thunderbolt設備。另一方面,它的超高帶寬目前也缺少用武之地,畢竟現有的高帶寬外設已經都有了自己的專屬接口,花巨資更換新設備,只是讓電纜看起來簡單一些,對用戶來說吸引力并不強。Thunderbolt接口還有一個優勢是接口體積小巧,這對筆記本或者平板電腦來說是個賣點,但昂貴稀少的外設還是抑制了它的普及速度。而且現在筆記本和平板電腦已經很便宜了,消費市場的用戶缺少動力為高價外設買單。
所以,看起來已經廣泛普及USB還是最有潛力的。幾乎所有的手機都使用Micro USB接口,你知道它的體積已經足夠小了。同時,USB設備極其豐富,如果設備只能選一個接口它基本上是唯一的選擇??此评线~的USB接口似乎能煥發第二春了。
但是USB 2.0接口有限的帶寬還不能真正支持顯示器的應用,除非只顯示基本不變化的靜態內容。所以在大多數顯示器上基本沒有用作視頻傳輸的USB接口。好消息是,USB 3.0接口在新設備上已經普及,它能夠支持全高清的視頻傳輸。再進一步,即將出現的USB 3.1帶寬再次翻番,可以達到10Gbps,能滿足基本的4K視頻無壓縮傳輸。就看顯示器廠商們是不是愿意支持這個接口了。
不過USB 3.0為了實現高速傳輸,接口定義稍有變化。在兼容2.0的時候可以用老電纜,但如果想利用全部帶寬,還需要新的線纜甚至額外的接口。這給行業造成了一些困擾。
USB的另一大優勢是它已經普遍成為移動設備的充電接口。最初USB供電能力只是為了驅動最低功耗設備如U盤、攝像頭等設計的,最大電流0.9A(5V)。很快手機、平板電腦消耗的電力就對USB提出了更高要求,現在大多USB充電器已經能提供2A的電流。未來USB PD規范制定的充電能力將讓USB可以提供最高100W的(5V 20A)的功率,甚至可以直接給筆記本電腦供電了,顯示器也不成問題。
希望到時候USB連接的顯示器,電纜價格不要太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