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寶文
劉國超,中國石油上海銷售公司振興加油站經理。
2006年7月大學畢業,劉國超進入加油站工作之后,懷著對中國石油的赤忱之心,憑著身上的那股干勁、闖勁、鉆勁、拼勁、韌勁、親勁,敢想敢干敢爭先,創造了一個個“超”越奇跡。
劉國超出色的工作表現,先后獲得上海市經信委優秀黨員、共青團上海市委優秀突擊隊員、集團公司明星站經理、集團公司勞動競賽先進個人、上海市五四青年獎章和中央企業勞動模范等眾多榮譽。
扎根基層、為油拼搏的那股干勁
劉國超不象別的年輕人,在一線呆不住,總想往機關管理崗位鉆;而他,從走出大學校門投身加油站工作的第一天起,就立志成為加油站經營管理的行家。
為此,他一年近2400個小時工作在現場,晚上就去離站不遠的宿舍休息。他刻苦鉆研技術業務,練就了過硬的加油操作技能和管理本領;并用三年時間迅速成為公司技能鑒定考評員、質量考評員。即便在今天,他參加站里組織的操作技能競賽,從未出過前三。
劉國超超越了自己,他從普通加油員成長為新一代加油站職業經理人后,仍然堅持在現場加油、引導車輛,從未脫離過一線工作。為了他所熱愛的“加油”事業,他舍小家為大家,即使家在上海,也一周才回一次家。女兒出生,女兒發高燒,他都因站里有重要任務而不能回家。即使回到家里,他也是惦記著站里安全,雨中他擔憂下水道的通堵,周末他憂心“最惠星期天”的高峰,他就是這樣忙碌著,快樂著。
勇立潮頭、開拓創新的那股闖勁
在劉國超的眼里,凡是有困難、有問題的地方就有機遇。他管理的三個加油站,都在他創造性地工作下,突破主客、觀條件的限制,取得了超出人們預想的突出業績。
從恒辰站偏僻的地理位置,他看到了發展非油團購業務的商機,硬是憑著一雙腳和三寸舌,在2008年公司開展非油業務的第一年,以26萬元的驚人業績成為當年團購冠軍。2010年,劉國超更帶領恒辰站摘得了“上海市世博突出貢獻獎”的桂冠。
2010年12月,劉國超調任昕鑫站經理,從昕鑫站眾多高端車用戶中,他看到了發展高端非油業務、推廣自助加油的契機。一年不到的時間,加油站持卡用戶增加了7%,加油站銷量增加了9%,帶領昕鑫便利店折桂上海銷售非油第一店。
擔任振興站經理,劉國超身上壓力很大。振興站2003年就已榮膺集團公司“百面紅旗單位”,在前幾任站經理的努力下,年銷量達到近18000噸,但此后,2萬噸似乎成了越不過去的坎。但他從振興站高峰期擁堵頑疾中,“邊路突破”提出了“斜線停車法”。2013年10月26日,當年油品銷量首次突破2萬噸。2013年全年,油品銷量超過2.4萬噸,考核利潤達到1500萬元,非油收入突破460萬元。
精細管理、增量創效的那股鉆勁
劉國超先后在公司恒辰加油站、昕鑫加油站和振興加油站任站經理,每到一站,他都能以獨特的視角找到加油站增量創效的突破口,使小站也能有大作為,大站能有新飛躍。這訣竅在于,劉國超基于對加油站優劣的準確把握后,精準定位客戶群和制定營銷策略。
劉國超眼里,加油站百千平方米的空間,處處是會下金蛋的金雞。振興站不到十平米的ETC充值點,除了ETC業務,他又挖出50萬的非油營銷額、10萬元的利潤。
定位加油站不同商品的黃金銷售區域,不同品號油槍用不同顏色槍套、摩托車專用通道、加油卡綠色通道、車位引導牌等,都是劉國超提高加油站效率、效益的竅門;崗位合并、成立機動班組,對油品盈虧實行專人管專項抓,并開展競賽,張貼了節電節水的出門備忘錄,都是劉國超節流增效的好辦法。這都是他關注細節、注重執行,把降費、增量、創效內化為動力的行為養成。
銷量有限、服務無限的那股拼勁
跟劉國超打過交道的客戶都說,劉經理可信可靠可敬。
劉國超知道,作為中國石油服務社會、面向大眾的窗口,加油站的服務好不好,直接關系著中國石油的品牌形象和整體效益的實現。劉國超的服務信條就是“顧客需要就是我們的行動指南”。2010年中秋,一個老客戶要給員工發杏花樓月餅,臨到交貨期發現需要的套餐沒有庫存了。劉國超幫忙從網上找到了杏花樓的銷售點,先后聯系了20多家門店,跑了100多公里在5家門店湊齊了老客戶需要的月餅,并在規定的期限內將貨物送到了所有員工手中。
劉國超總把自己的名片放在收銀臺和充值點,供顧客取用。他提供的周邊免費道路救援服務,助許多客戶于急難之中;他設立的便民服務區,解了很多顧客燃眉之急;他創立油站QQ客服群,實時向客戶播報站內車流情況、市場行情、油品知識等信息。他還多年堅持不懈幫助社區孤寡老人,會一口氣幫客戶將100箱鹽汽水背上沒有電梯的4樓。
樹立品牌、展示形象的那股韌勁
加油站是銷售行業、服務行業。劉國超對營銷與服務的理解與實踐,遠遠超越了現場,超越了賣油,他把營銷與服務當成品牌來規劃、經營。其實,他自己就是品牌的代言人,品牌的活名片。
他在振興站推出了一系列針對特定細分市場、有廣泛影響力的營銷舉措。比如,“高標號汽油辦卡計劃”,調整了罐容和機位布局,擴大了高品號油品的供應能力,引導客戶辦理中國石油加油卡,讓顧客享受到自助加油、快速車道等貼心服務,并且利用加油卡可限品號加油的功能,最大程度避免了員工加錯油,使95#汽油日銷量由9噸飛躍至22噸。“加油送檢測”活動也是充分利用振興站換油中心可以提供車輛保養服務的便利,推出了月加滿1000元送十項檢測,加滿2000元送15項檢測。
另外,他推出的交通卡空卡兌換非油商品活動,既解決了市民空卡沉淀的問題,又為站里帶來每年近20萬的營業額。這都是他從日常經營入手,鍥而不舍地將中國石油加油站的品牌形象嵌入客戶的消費意識、消費行為和消費習慣的永恒追求。
凝心取力、打造團隊的那股親勁
在劉國超看來,帶好隊伍有兩個法寶,一是一直在現場,二是激勵和關愛。
用他的話說,“在現場有兩個好處,一是讓員工知道我與他們共甘苦,讓員工看到我工作標準就是示范;二是在現場能及時發現問題,不管是員工工作的問題還是顧客的訴求”。
“在現場、在一起”是劉國超始終對自己與員工關系的定位,他把工位設在最方便看到現場的地方。劉國超記住了每個員工的生日,就是大年三十也會陪著員工過節;他有著解員工之所難、體員工之所困、思員工之所想、做員工之所做,打造團結和諧的“家”油站的質樸情懷,他還幫助兒子患白血病的員工蔣慶新渡過了難關。徐紅琴、李晨輝、石慶林等一批員工能夠迅速成長為加油站骨干,就是他關心、培養和創建“員工情智疏導家園”的結果。
面對一步步走到今天并且站在中國石油百面紅旗站經理位置的劉國超,他沒有沾沾自喜,而是清醒地認識到:追求永無止境,奮斗永不停息。
對劉國超來說,振興加油站是他夢想開花的地方。而他,則通過自己的努力,不斷完成一次次超越,這就是劉國超的“中國夢”、石油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