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靜
摘 要:電網供電的可靠性建立在對供電企業的經濟效益上,所以探討出相關因素對供電網有直接的影響,便能增加供電可靠性體系。從電網的供電設備、電網建設、線路等環節入手,分析出對供電可靠性管理的針對性特點。嚴格整理城市供電網體制可對國家經濟增長動力,所以企業部門在完善供電設備不足的同時,在員工的培訓上加大力度,積極開展各項提高技能的培訓工作,為有效完善落實電力發展作出努力,也為電網工程未來的健康發展加以輔助。文章就城市配電網的結構、如何維護電網的可靠性,加強電網可靠性的措施分別進行論述。
關鍵詞:城市電網;供電;可靠性
1 城市配電網結構及要求
我國相比較其他發達國家,在電網的規劃上欠缺完善的研究方法。電力企業管理水平隨著規劃情況的改變而改變。從電力市場的整體環境來審視電網的價值,是建立在導電規劃水平上。根據電力市場的外部環境對各類信息進行整合,然后處理得出電力的供求關系,整改長期的缺點走向緩和局勢。城市配電網的結構在于“重發、不管用、輕供”的問題下,因此導致網絡結構繁雜,不能將投資資金有所利用。所以城市配電網的結構在建立供電可靠性上,起到重中之重的作用。在考慮電荷的負責轉移能力上,必須采用環網結構的對供方式,提高可靠性指標達到“N-1”的標準。
城市配電網的結構,是考慮經濟條件的前提下對配電網架的合理性和可靠性的提高。無論線路是以輻射、單環網還是雙環網的方式進行開關配置,都應對配電網進行自動化。配電網自動化的實施,是取決于一次系統的建立和二次系統的配置。對城市配電網的要求是從結構規劃、功能規劃、通信規劃。
自動化的結構是依照開放性、安全性、可靠性、簡化性的原則下進行創立的,保證信息資源的共享,能源的安全運行、維護簡單、節約投資資金的目的。自動化結構是從兩個方面構建規劃。首先是建立縱向結構,對配網規模、規劃通信網絡、二級結構的設置、流量狀態構成二至三層的結構維護,在三層系統下,要做到上傳下達的作用。無論是在變電站還是供電所都要把現場的終端信息上報至主站,接受主站的安排命令后,對管轄范圍進行故障處理。最后建立橫向結構,在以主站作為第一層后,二層建立為底層終端,通過將各個系統獨立建立的同時,還可以到達信息共享。功能規劃是根據主站、子站以及元檔終端的特點進行分別設置。通信規劃是以配網自動化作為建設關鍵,配電運行方式、管理功能設置作為配電系統通信的基礎軌道,并將光線通信和波載通信技術結合在一體,為提高配電網的靈活性、自由拓展功能做出突破。
2 建設供電可靠性管理信息平臺
電力企業的深化改革對供電可靠性要求的更高,建立出供電可靠性管理信息平臺,能夠贏取最大的生產效益,適應當地的電力供應,并可以隨著系統進行同步開發,實現平臺上的信息流轉,把原始數據加工為具有規范性的信息,對數據進行整理規劃,找尋出適合企業電力發展趨于可靠性的方式方法。建立系統的總體目的是,采用基于J2EE組建體系架構的B/S結構,建設集中獲取供電可靠性的管理信息平臺。企業集團的運作與管理應滿足爭取最大的經濟效益。信息系統應在高度的集成條件下,自動化完成主機獲取信息,減少人工作業,提高工作效率和精準性。強化對基礎數據和運行數據、統計指標、基礎指標的管理指導水平。
業務發展對現行的系統數據都有顯著的影響,為定義詳細的軟件結構系統程序處理都要明確的規范說明。SOA應用架構體系要保證平臺要具有開放性與兼容性,在J2EE的三層結構體系下,建設出的信息管理平臺要具有足夠的擴展性和適應性。電力員工在供電可靠性管理下建立出的管理平臺是實現手工錄入、計算機軟件、手工匯總的管理工具。這樣可以減少錄入的重復性、緩解數據維護的緊張度。為可靠性管理帶來更多的準確數據,實現可靠性專業人員的工作效率。可為數據逐一上報的環節上節約時間,提高效率,實現可靠性數據的統一匯總、綜合查詢數據。供電可靠性管理平臺為配電網的管理帶來更標準、更規范、更具有信息化的操作依據。
3 加強可靠性數據的統計及分析
供電可靠性是指城市的各個電網在供電系統下持續供電的能力,為體現出城市電網的技術裝備水平和管理水平,應直接統計出供電系統下為城市用戶輸送電力的供電水平。在經濟飛速發展的現代生活中,人民對電力可靠性的依托建立在對城市電網規劃和改造上,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提供供電企業不斷進步的推動力。努力開展電網規劃,可以滿足用戶用電需求的可靠性指標,部分電網存在運行壽命周期不能到達淘汰標準就更換改造,對資金造成浪費。在投資浪費的同時,還出現另一個問題是,對供電網經濟的評估過于簡單會導致得出的結論不夠科學,將供電可靠性與經濟性的矛盾激烈,成為在電網規劃中的難點問題。
3.1 加強可靠性數據的統計可以帶動經濟成本的提高
高水平的電網經濟性研究方法會致使供電可靠性的數值與經濟的投入成本發生變動,影響供電可靠性的平穩。根據供電可靠性進行分析得出只有擁有合理的電網規劃才能進一步滿足供電可靠性到達指標。供電可靠性可以保障工作的建立和完善管理規章制度、考核標準,并約束員工在適時過程中遵守相關制度的落成。現在的電力發展需要先進的科技手段進行輔助以達到信息的合理化運行,為提高市場的應變能力,需運用檢測手段對供電情況進行早期控制,而且在停電時間要遵守企業制定的停電制度,對停電時間內進行合理的安排。
3.2 加強可靠性數據的統計可以防微杜漸
日常電力巡檢是維護工作穩定進行的關鍵,通過發現問題、隱患可以及時對突發狀況進行預判,對加強城市電網的可靠性有利無害,而且通過日常的維護與改進,提高設備水平,供電企業今后的發展增光添彩。作為供電企業在為居民提供電力的同時,向用戶們宣傳安全用電意識和保護電力設備意識,從深處提高居民的供電可靠性的認知度。分配各個部門的任務職能時,要對管理體系與評估水平進行嚴格的分化,組織員工進行預防演練,模擬事件發展,加強各個部門之間的協調能力,促進工作的規范化與標準化開展。
3.3 加強可靠性數據的統計可以加強對故障的預判能力
供電企業在培訓崗位員工上要注意對專業技能的培訓,只有加深對工作質量的監督,才能嚴格維持企業供電的可靠性。員工們的技能在高科技手段的協助下,可以應對供電企業市場的改變,以及對故障進行預判。電網維護人員在工作中進行自動化維修業務技術水平培訓,提高電網故障檢測、定位故障、及時恢復用電、電網故障處理等專項技術,提高工作效率,促進各部門之間的相互配合能力,充分體現出工作人員愛崗敬業的專業素質。工作人員不斷為配網的可靠性注入新的熱血,將自身的積極性、創造性融入進去,而且在向用戶們宣傳安全用電、節約用電的相關知識,提高用戶們的安全意識。
4 結束語
文章通過對城市電網結構的探索,制訂出適合現在國家電網配置的體系結構。應對城市電網供電可靠性的需求,建設具有管理效果的信息平臺,可以有效查找出停電時間、故障位置等問題,減少停電次數,保證電力供應,對日常采集的數據進行分析和評定,可以為以后事故發生進行預判,完善供電企業對可靠性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徐向磊.配電網用戶供電可靠性計算與改進措施的研究[J].科技資訊,2009(32).
[2]何劍,程林,孫元章.電力系統運行可靠性成本價值評估[J].電力系統自動化,2009(02).
[3]宋云亭,吳俊玲,彭冬,張東霞,梁才浩,邱野,陳志剛,吳瓊,曹靜.基于BP神經網絡的城網供電可靠性預測方法[J].電網技術,20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