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魏曉文
霧霾成今年地方兩會最熱詞匯,超九成《政府工作報告》提及大氣污染,15省市區提及治“霾”。
春節期間,全國多地遭遇霧霾天氣,除夕夜邢臺、濟南、南京、西安等眾多城市更是遭遇“爆表”。
去年,中國經歷了數次大范圍的霧霾天氣,最嚴重的一次曾波及17個省份。“霧霾襲城”已不僅局限在工業集中、人口密集的華北、華東地區,包括西南邊陲廣西、中部省份湖北等在內的多個省市區紛紛“淪陷”。
霧霾治理已經成為了今年地方兩會除改革外提及頻度最高的熱點,北京、江蘇、廣東等多個省市更是把霧霾治理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中。提目標、下任務、聯動治理更是成為各地治理霧霾的主題。
全國兩會閉幕,根據官方數據,人大代表提出的468件議案,涉及環保方面的較為集中,有54件議案交由環資委審議。而在政協委員總共提交的5875件提案中,有596件是圍繞加強污染防治和生態建設而提出。
這些生態環境類議案、提案,內容主要包括了:加快修改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等法律;加大防治大氣、水、土壤污染力度;完善生態補償機制;加強水資源、森林資源和野生動物保護等。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環資委關于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主席團交付審議的代表議案審議結果的報告。對于數百名全國人大代表提出的關于修改大氣污染防治法的提案,全國人大環資委建議盡快修改完善有關大氣環境標準、責任制及監督考核機制等法律制度,加大對違法行為處罰力度,有效改善大氣環境質量。
大氣污染防治法修改已列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和國務院2013年立法工作計劃,由國務院提交審議,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國務院的重要立法項目。
徐龍等328位代表提出修改大氣污染防治法的議案10件,周洪宇等30位代表提出制訂清潔空氣法的議案1件。議案建議盡快修改完善大氣環境標準、責任制及監督考核機制、總量控制、區域聯防聯控、機動車污染防治、應急管理、信息公開與公眾參與等法律制度。
據介紹,環保部針對當前嚴重的霧霾問題重新研究和組織起草了大氣污染防治法修改建議稿。上述11件議案中提出的有關修改完善大氣環境標準、責任制及監督考核機制等具體建議,基本上納入了環保部的建議稿中。
我國現行的大氣污染防治法自1987年制定以來,1995年和2000年作過兩次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