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勇剛
(中國廣核集團合營嶺澳嶺東公司,廣東 深圳 518000)
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人的健康和生命是無價的,企業的發展必須以安全為前提。在火電廠、核電廠、水電廠等電力生產企業中,除了系統、設備固有風險外,還存在著各種的風險源,對作業現場的人身安全和設備安全造成威脅。隔離管理有效保障了電廠的日常生產和維修活動的安全有序進行。
電廠業務范圍內,包括廠房及附屬設施、設備及系統、作業活動等存在著多種危險源,隔離活動主要針對作業現場的危險源進行識別并采取措施。
電廠的能量主要有:電能(動力電源,加熱電源等)、機械能(氣源、水源、電源驅動的轉動等)、熱能、化學能(如氫、氮、二氧化碳等)。
除了系統、設備固有風險外,作業環境和條件的好壞也成為影響安全的重要因素。作業環境與條件一般包括:照明、通風、噪音、高處作業條件(高差≥3 米)、容器內作業、作業點周圍重大工業風險設備(如氫氣、燃油)等。
每一個工藝步驟和過程的變化,所帶來的風險不同。工作前,應根據工作步驟來確定每一工藝步驟所涉及的風險和先決條件,并確定相應的安全防護措施。電站存在著一些特種工藝,它們帶來一些特定的風險,進行風險分析時應引起重點關注,如:帶壓堵漏。
應檢索同類作業的經驗反饋信息,組織學習,吸取經驗教訓,改進作業方案或防控
隔離是在設備和系統上進行作業之前為人員提供適宜的安全條件的一種行為。通過適當的有限的隔離和排空操作來分離設施的各種工作能源,通過掛牌上鎖來標明隔離區邊界,以禁止對隔離、排空部件進行操作,來保證機組的設備安全和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
隔離遵守以下步驟:計劃、制定、實施、交付,跟蹤和解除。
2.2.1 計劃
隔離計劃的目的是為了限定運行操作,增加人員的安全性,并優化隔離的數量。計劃部門指派合格的人員,制定隔離計劃,并負責隔離計劃協調;制定隔離計劃的人員應與外部門充分溝通,做好隔離活動安排。
2.2.2 制定
隔離界定和操作的選擇首先要保證人員的安全。運行部門將制定的任務委托給一名授權人員,并且告知工作任務的確切性質;隔離經理檢查并確保預先制定的操作和指令清單與待進行的作業相匹配。在任何情況下,各種操作的最后選擇都由隔離經理負責。
2.2.3 實施
隔離經理委派有授權的人員或者親自執行操作單上提及的操作、掛鎖和懸掛隔離牌;用合適的方法驗證操作的執行和效果是否良好。簽字使工作許可生效,并承擔相應的責任。隨后,在隔離記錄本上登記。
2.2.4 交付
隔離經理(與已經完成隔離的人員可能不是同一個人)將工作許可證親手交給工作負責人。此外,當指派了工作負責人助手時,則交付許可證時,作業負責人助手必須到場。工作負責人(若有工作負責人助手,則也需要助手簽字)簽字之后,這種正式書面化的交付,證明在設備鑒別、隔離區邊界、預定作業的性質、關鍵點和工作負責人應該采取的安全措施方面均達成一致。
2.2.5 跟蹤
在作業期間,值長負責跟蹤并維持和隔離狀態有關的各種安全措施。
2.2.6 解除
工作結束,規定工作負責人恢復有關設備、設施到初始狀態,在工作許可證上簽字歸還工作許可證。隔離經理親自或委派其他授權人員檢查相關設備已恢復到初始狀態,親自或委派其他授權人員實施解除隔離操作。
驗證關鍵點,能夠使工作負責人確保其工作范圍在隔離區域內,并且確保設備處在工作所要求的安全狀態。關鍵點包括:無流體、電等能量、介質,電源開關的斷開并上鎖。
電廠進行隔離活動時,會使用計算機輔助隔離軟件,這種軟件建立了設備數據庫:包括有電廠機組的設備(編碼)、設備說明、設備位置等內容。方便工作人員查詢設備的實施狀態,方便工作人員準備維修工作。軟件對工作過程進行管理,有效規避隔離風險:錄入隔離指令,利用軟件實現實體隔離,將風險源隔離,并有效提示準備隔離人員不同設備的狀態,保護設備和人員的安全,完成多種許可證的準備、實施、中止、解除的工作。
工作許可證包括介入許可證、維修許可證、試驗許可證、引入外源許可證、特殊作業許可證。
介入許可證適用于運行以外的人員進入運行現場,在設備不退出運行條件下,從事不會對人身和設備安全造成威脅的工作。維修許可證適用于:設備、系統中的工作源有可能危及人身和設備的安全;進入區域的工作能源能夠被正常的隔離手段完整、可靠、合理地切斷。試驗許可證適用于需要將設備投入、退出運行或置于非正常運行狀態才能進行的工作。使用外源許可證適用于需要向設備、系統引入其自身以外的其它動力源的工作。特殊作業許可證既有維修許可證的特征,又有不同的特點:進入工作區域的工作源不能用正常的隔離手段完整可靠地切斷,需要頻繁地使用進入工作區域的工作源,避免維修和試驗許可證的多次轉換。
在各種類型的電廠中,總是不斷的存在多種多樣的設備缺陷,需要進行不同內容的維修活動,也就伴隨著多種潛在危險源。隔離管理通過風險分析,識別各種危險源,選用合適的工作許可證,輸入不同內容的隔離指令,通過隔離實施,將各種各樣的機械隔離和電氣隔離風險封鎖在實體屏障中,保障工作人員的工作安全,設備安全,機組安全。讓人和機器能夠共處,實現利益最大化。只有保障了人的安全,企業才能得到最和諧的發展。
[1]《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分類與代碼》[S].GB/T-13816-1992.
[2]《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S].2002年6月29日.
[3]《生產過程安全衛生要求總則》[S].GB/T12801-2008.
[4]《生產設備安全衛生設計總則》[S].GB5083-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