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榮斌
小長頸鹿從母體生下來后,背部著地,幾秒之后,便蜷縮著身子。母鹿低下頭來迅速看一眼之后,一些讓人看似不可思議的事情便發生了。它揮舞長腿踢它的小鹿,如果小鹿不起來,這種“暴力”的動作就會重復下去。小鹿嘗試著去站,已經很累了,但母長頸鹿還在不停地踢。最終,小鹿第一次靠它虛弱的腿站了起來。
母鹿反反復復踢小鹿,目的何在?在荒野中,努力站起來很重要。因為小鹿必須要能夠盡快地站起來和鹿群在一起。鹿群里安全,不少兇猛的野生動物都喜歡吃小鹿。
母鹿“虐待”小長頸鹿,為它創造“艱苦的”環境,目的是鍛煉它的能力和意志。
艱苦的環境有利于磨練品格,激勵斗志和增強能力。同樣的道理,在生活中讓孩子遭受困難和逆境并非壞事。如今的不少孩子,生活在幸福里、溫室中。有時候,他們經受不了哪怕是一點點的風吹雨打,一點點挫折和艱難。他們總是弱不經風的樣子。
席慕容說過:人生就像攀登一座山,而找山尋路,卻是一種學習的過程,我們應當在這個過程中學會堅定、冷靜,學會如何從慌亂中找到生機。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有3個女兒,他把她們當作掌上明珠,但他經常找機會就為孩子們“創造困難,設置挫折”讓她們學會去面對,磨練自己。他始終認為,只有學會失敗才能學會成功。
一個人的情感、意志等都屬于非智力因素。有時,非智力因素在一個人的發展中也相當重要,甚至會超過智力因素。困難和挫折來臨時,家長和老師不要遷就孩子,而是教會他們不要妥協,學會勇敢面對,勇敢地面對生活,面對生活中的一切。這樣,你的孩子才會用努力和意志去創造屬于自己的奇跡。
可能的時候,也“踢”你的孩子一腳吧。不要怕,風雨過后,自是一片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