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鏈鋸,他展示著精妙的切割技巧,考驗著手腕的柔韌程度。和其他三名決賽選手一樣,21歲的卡米耶·諾萊希望鎖定法國伐樹錦標賽第四輪也是最后一輪的冠軍。現場的DJ也在煽風點火:“尤安·卡帕羅斯(另一名選手)是修枝外星人。”修枝也是這項賽事的第5個項目:選手將事先準備好的樹干上呈扇形排列的30個小木樁鋸斷,最先完賽的人將獲得勝利。最終諾萊獲得了勝利,但在總成績榜上屆冠軍卡帕羅斯衛冕成功。來自瓦爾省的靦腆的卡帕羅斯也成為了CBS的新老板。
CBS?是的,就是伐樹運動的簡稱,同時也是法國鄉村體育聯合會的一個分支。CBS包括三個比賽項目:斧式、龍鋸(一種大片刀刃的手鋸)以及鏈鋸。CBS的比賽如今也成為法國鄉下的節日之一。
比賽中,必備的工具需要保證其安全性,這也是比賽的基礎要求之一。在不遵守規則的情況下,積分將會被自動扣除。比如禁止單手拿機器,必須佩帶聽覺和視覺的保護裝備等等。目前鏈鋸項目只有100多名會員,在法國體育界中渺不足道。這與現代的多功能球場以及法國政府新制定的75%的富人稅毫無關聯。從某種程度上說伐樹運動甚至與現實社會有些脫節,他們不強調精英主義,競技表現也不和金錢掛鉤。“一項運動如果和金錢有太多的關聯就會變得不夠純粹。”參加過三屆鋸大樹世界錦標賽的卡帕羅斯說道,“運動應該保持純粹的愉悅。如果有人為我付錢,而需要我承受勝利或是失敗的后果的話,我寧愿保持自由。”
“當很多冠軍將年少時的愛好變成了謀生的工具時,伐樹運動員們則走出了一條相反的軌跡:是職業將我們帶上了體育之路。”50歲的讓-米歇爾·珀蒂克說道,他是伐樹的標志性人物,曾獲得2010年世界亞軍,還是卡帕羅斯的啟蒙導師,,“很多伐木工都不知道自己的能力有多大。當我們聚在一起比賽時,外人難免會說三道四:成績不佳,不夠職業……從我個人來講,外界的觀點不會給我造成困擾。”珀蒂克說。三十年前剛剛服完兵役的他成為了伐木工,“對我來說這是種自由。我們開車穿過起伏的丘陵,砍伐樹木,不依賴任何人。我的愛好不需要任何消費,也不會給我帶來什么收入。25年來我沒有過任何假期,但沒關系。”
伐樹比賽的氣氛讓人想起摩托車越野賽,隨意的牧場、強力的發動機以及快速轉動的鏈條。至于比賽本身,珀蒂克將之與十項全能相比:“兩天內選手們要參加5項比賽,總成績排名高者獲得冠軍。”比賽項目包括伐樹,拆解安裝鏈鋸,精確切割、組合切割以及修枝。“這些項目都是我們平時干活時會遇到的。”珀蒂克總結道。在精確切割中,選手要有細膩的手法和冷靜的頭腦,這與四十年前托比·霍珀導演的著名恐怖電影《德州電鋸殺人狂》里所展示的野蠻形象完全不同。對此珀蒂克笑道:“我總是聽人這么說,不過我覺得羅伯特·恩里科在1965年導演的《大嘴》更符合我們伐木工的生活。法國并沒有悠久的伐木文化,但這項運動很適合在法國展開,我們在沃日、中央高原以及阿爾卑斯山有很多漂亮的森林。”
伐木錦標賽持續整個周末,伐木者只有很短的時間展現他們的天賦:總比賽時間只有4-5分鐘,平均每項比賽用時不到1分鐘。選手們拆解安裝鏈鋸只需要10秒鐘。41歲的大衛·多芬打破了這個項目的全法紀錄,只用了9秒06。多芬是克羅尼森林高中的教師,自稱為森林而生。在他看來精確切割之于伐木工等同于F1之于司機。年輕時曾練過柔道的多芬近10多年來一直是法國伐木隊的成員,給鏈鋸換鏈條是他的特長。“我們通過各個角度的視頻來研究技術的改善,2002年,我們俱樂部還獲得了世界冠軍。我們也在農業館進行示范,9天的時間完成500多次鏈鋸的拆解安裝。”伐木工們為了增加難度,甚至會蒙著眼睛進行訓練。
這項比賽也反映了商業競爭,目前市場上的鏈鋸被德國的Stihl和瑞典的Husqvarna壟斷,兩家的設計和構造迥然不同,各有各的拆解安裝的世界紀錄,并且都被伐樹協會認證。珀蒂克屬于Husqvarna旗下,多芬則是Stihl的猛將。但他們的近況都不太好。“Stihl已經四年沒理過我們了,他們不負責我們的交通費用,也不管我們報名參賽的費用……我們外出比賽晚上只能睡帳篷、他們喜歡把錢投在Timbersports(另一種伐樹比賽)對于精確切割他們已經不感興趣了。”在Stihl的贊助下,Timbersports成為了一項觀賞性極強的伐樹運動,參賽運動員都跟摔跤手一樣有著殘暴健壯的身材。“這是一場秀,毫無技術可言。如果我在電視上碰巧看見,就會隨便看看,但這是一種比拼力量的比賽,是另外一種理念。”珀蒂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