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琴
智利被稱作“距離中國最遠的國家”,如果在中國打一口深井,穿透地球,井的另一端就是智利。
然而這個“最遙遠的國家”,卻與中國有著深厚淵源。在南美國家里,智利擁有多個“第一”:第一個同中國建交的國家,第一個支持中國恢復聯合國席位的國家,第一個承認中國為世界貿易組織(WTO)創始國地位并與中國簽訂入世協議的國家,第一個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并與中國簽署雙邊自貿協定的國家。
2000年以后,前往南美開拓事業的中國僑商越來越多,義烏商人成建新是他們當中的先行者。身為智利中國義烏商會會長、智利華商聯合總會副會長、聯合國華人友好協會副主席及南美洲秘書長、中南美洲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秘書長的成建新,在智利這片熱土艱苦打拼、開拓事業的同時,也承擔起了僑領的職責。
守法才能得到尊重
上個世紀9 0年代,成建新先去了巴西,而后轉到智利。社會治安良好、政策透明是智利吸引他的重要原因。
成建新告訴記者,那時候智利知道義烏小商品的人并不多。他一開始做服裝生意,將義烏的襯衫帶到南美,低廉的價格迅速吸引了大量客人排隊購買,一天最高可以賣出4萬美金。
回憶起初到智利的日子,成建新說異常艱苦,語言不通是最大的困難,還因此被騙過,交了不少學費。伴隨著艱辛,成建新先后在智利的圣地亞哥和伊基克創辦了智利中國義烏商貿集團、智利成氏集團、智利金特力國際貿易公司等多家貿易企業,并定居在智利。
2006年,成建新牽頭組織在智利經商的40多名義烏商人成立了智利中國義烏商會。成建新說,在智利,義烏商人的知名度甚至超過了溫州商人,因為很多人都知道義烏有一個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場。
“智利的市場里,90%的產品是中國制造的,而其中的絕大部分,又是義烏出去的。”成建新說。
義烏市的領導曾給予南美義烏華僑高度肯定,一是他們創業過程格外艱苦,二是為義烏做了貢獻。成建新笑著說,很大貢獻不敢說,一定貢獻是有的。
多年來,智利中國義烏商會一直注重增強內部的凝聚力。“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當年我們出去很苦的,現在可以有一個自己的組織,一旦遇到困難,由組織出面幫助協調。另外就是商貿上的,哪些商品好賣,哪個區好賣,華僑過來也會先來商會了解情況。”成建新說。
法制學習一直是義烏商會推進的一項重要工作。成建新經常組織華僑學習當地的法律,甚至請當地司法機構來為華僑們講課。“能否得到當地人的尊重,關鍵在于你是否守法。”成建新說。
每當中國遇到自然災害,無論是廣西雪災還是汶川地震,成建新所在的商會都會組織募捐。成建新認為,海外華僑的共同點是愛國愛鄉。“如果家鄉有什么事,我們都是義不容辭。不管怎么樣,祖國這個家是我們共同的。”
不僅如此,多年來,義烏商會也在智利地震災害、孤兒撫養、改善殘疾人生活質量等領域做出了自己的貢獻。“我們在當地賺的錢越多,就要回報當地越多,這樣他們對我們的評價才會越高。”成建新表示。
生意促進文化融合
2010年2月27日,智利發生8.8級地震。當時成建新正在圣地亞哥的莊園里睡覺,突然被一陣強烈的搖晃晃醒。房子劇烈晃動、吊燈突然掉落的場景,讓他意識到這次地震不同以往。于是他來不及穿上外套,穿著短褲和拖鞋就往外沖。
站在自家院子里,看著10多米遠的房子在黑暗中劇烈晃動,成建新心有余悸。持續了20多分鐘,震感慢慢減退,成建新壯膽走回家,趕緊與智利北部伊基克的小兒子一家取得聯系,得知他們大小都平安后,心里的一塊石頭才落地。第二個電話他想立即打給國內的妻子和大兒子,可通訊中斷,根本無法聯系。成建新于是自己下廚,做了幾個菜慶祝死里逃生。
震后第二天是周六,成建新和智利華商聯合總會的其他負責人一起,奔赴各地走訪僑社,了解華人華僑受災情況,幸運的是,雖然華僑們有不同程度的財產損失,但沒有傷亡事件。
在恢復通訊后,成建新立馬向全國人大僑務委員會辦公室、全國僑聯、中央統戰部等打了四五十個電話報平安。
成建新為自己的僑領身份感到自豪。他記得在某次會議上,時任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勉勵僑領:“祖國不會忘記你們,人民不會忘記你們,歷史不會忘記你們。”這話讓他十分感動,銘記至今。
另一方面,他也深深感到國家的強大才是華僑們最堅實的后盾。成建新迄今保留著觀看國慶60周年閱兵典禮的座位票——天安門城樓西側臨時觀禮臺第一排第一座。
莊嚴磅礴的閱兵典禮讓他激動萬分,當胡錦濤主席在重要講話中說“人民萬歲”時,他忍不住流淚了:“看到祖國這么偉大,我驕傲,我自豪!”
現場接受記者采訪時,他激動地說:“祖國是我的母親;祝福祖國繁榮昌盛,祖國偉大了,華僑華人在國外腰桿直了。祖國萬歲!”
那次觀看典禮的經歷,加深了他如今對中國夢的理解。“小家有小家的夢,國家有國家的夢。國家富強,才有人民幸福。從小就知道國富民強,現在要倒過來,國強民富,這是全中國人民的夢。”
成建新非常看好智利與中國的商貿前景,尤其是在銅礦、水產、水果、木材等領域。智利是第一個獨立同中國簽訂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此協定在2006年生效,意味著中智兩國的大部分貿易產品都以零關稅進入對方市場。同時,兩國在對外貿易方面有很大的互補性,智利主要對華出口銅、紙漿、配制飼料和水果,而從中國進口服裝、紡織品、輕工產品和機電產品。
兩國人民的融洽相處,也是良好商貿前景的重要保證。在成建新看來,智利不但在歷史上與中國有著友好的交往,在今天,智利的環境依然是南美洲里最好的。
多年來,成建新看到,智利華僑的經營大大帶動了當地人的致富,也促進了兩國文化的相互融合。智利人天性樂觀,習慣超前消費,買再小的東西都刷卡預支,往往沒到月底工資就已花光。在和中國人的交往中,智利人也漸漸學會了生意經和節儉之道。
成建新說,以往智利人習慣在9月份采購圣誕節的各種物品,如今他們改到了11月份,因為這時可以跟擔心貨品滯銷的中國商人砍砍價。“還有,以往他們的圣誕樹用完就扔,現在學會包起來,留著明年再用啦!”成建新大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