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蘇女士由于打了一個多小時的電話,手機發熱把臉燙出一個大紅印,一個月后還沒消失,隨后被當地醫院診斷為“電輻燙傷”。那么,一般人被電話燙傷的幾率又有多大呢?
人體正常的表皮溫度處于36℃~37℃之間,長時間接觸高于表皮溫度的物體,有可能會導致燙傷。蘇女士通話超過1小時,在手機持續發熱的情況下長時間接觸,因而導致燙傷。電輻燙傷一般由180℃以上引起,出現皮膚老化、長紅斑等現象,手機產熱很難造成電輻燙傷。但有研究表明,手機的發射頻率在800~3000MHz,這個頻率的電磁波直接作用在皮膚表面,在一定強度下會產生熱效應,使皮膚表面溫度升高。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蘇女士的臉上烙下了紅印子。
為了避免被“高溫電話”燙傷,使用手機時要注意:不要頻繁鎖屏、解鎖,減少數據業務的使用,關閉手機不經常使用的功能;養成正確的使用姿勢,特別是躺著打電話時,如果長時間通話,最好采用免提,不要把手機直接貼在皮膚上;一旦手機發熱,令臉部不舒服,就要立即停止通話;如果臉部燙傷,要盡快就醫。?笪摘自《青年商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