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提起汽車,會想到買德國、日本車;提起手表,會想到買瑞士表,那么得了病,為什么不能選擇到海外醫治呢?”中介機構的總經理蔡強告訴記者,“在美國排名前五的醫院,有全世界最好的設備和最新的藥物。”
據統計,美國癌癥病人的五年生存率達到68%以上,相比之下,中國癌癥病人五年生存率為25%左右。可盡管如此,有有少中國腫瘤醫生認為,海外就醫只是“看上去很美”。
據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趙強觀察,在美國一些醫院,國際患者付出的費用幾乎是美國國內醫保患者的兩倍。
據趙強解釋,一般而言,美國醫院或醫生開出的賬單有很大水分,醫保病人的背后是聯邦政府商業保險公司,各項醫療服務價格三方已經達成協議,實收的診療費通常是賬單額的30%左右。但是沒有任何保險的病人有法律責任支付醫院或醫生自由開出的價格,因為他們沒有任何機構來代表他們與醫療提供方議價。
海外病人多數沒有保險,因此要支付醫院或醫生自由開出的價格,不受聯邦醫保和保險公司對醫療服務定價的約束。
通常來講,醫院也不會全額收取賬單價格。一位名叫李微的病人家屬帶著丈夫到美國看病,因為是現金付款,醫院還是給她的所有賬單都打了6折,原本標價500美金的看診費用,她最后付了300美金。
活檢穿刺的賬單價格是2.5萬美金,6折后,李微付了1.5萬美金,全部的治療結束后,李微一家一共付出了7萬美金。
如果牽涉到復雜的癌癥手術,價格會更高,據一家為海外就醫患者提供服務的中介機構總經理蔡強介紹,多數癌癥手術的價格都在10萬美金,他的客戶的治療費用多數在10萬到20萬美金之間。
小峰的弟弟壯壯在2010年被查出患有尤文氏肉瘤,后去美國看病。小峰弟弟的美國主診醫生在治療方案制定后,估算過一個費用,折合成人民幣,大概需要200萬人民幣,“觀在看來,這個數字還是保守的。”小峰說。?笪摘自《南都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