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字永琪,女,云南民族大學管理學院13級行政管理碩士。
摘要:對當代中國而言,擴大就業,促進再就業,關系到國家、政府、社會和人民的切身利益,是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關系到國家的長治久安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不僅是重大的經濟問題,也是重大的政治問題。就業是民生之本,人民奮斗后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相關。面對當前經濟下行的壓力、國內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政府應該充分發揮它的各項職能,努力緩解就業壓力,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本文將通過對我國政府職能與我國就業的形勢的介紹,淺談我國政府在推動就業方面的職能與責任。
關鍵詞:政府職能;民生;就業長期以來,嚴峻的就業問題已成為困擾當代中國和諧社會構建的重大現實問題。在人口與就業壓力巨大、勞動力市場發展相對滯后、失業率不斷攀升、由就業引發的社會問題不斷爆發的形勢下,在國家不斷進步,強調民生是黨政工作的重心的背景下,就業就顯得更為重要。就業保障就是生存保障。而解決民生問題的目的,就是讓人民能夠過的更好,所以說就業是民生之本,是安邦之策。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以科學發展為主題的時期,應該堅持把增加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在經濟結構調整的過程中,政府應主動改善就業結構,把改革發展和促進就業結合起來,以經濟發展拉動就業,以就業發展促進經濟,實現就業的量的穩定。
一、當前我國就業的形勢
我國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勞動力供求矛盾突出,就業任務繁重;困難地區、困難行業和困難群體就業問題突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規模加大,就業服務不完善;高校依然存在結構性就業的難題;初高中畢業生繼續處于政策邊緣狀態,退伍軍人就業困難;產能過剩、經濟波動和貿易摩擦引起的就業風險增加。
二、我國政府職能與就業之間的關系
我國政府的職能可以歸結為“管理與服務”。從我國政府的職能與我國就業形勢的情況來看,政府的職能與就業具有密切的關系。依據我國的國情,政府要對社會總需求和總供給進行總量調控,并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優化,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的發展;要依法對市場主體及其行為進行監督和管理,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通過制定社會政策和法規,依法管理和規范社會各項活動;要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包括發展社會就業、社會保障服務等。堅持以人為本,擴大就業規模,為人民提供最好的服務是政府努力的目標。正確發揮政府的職能,對推動就業有重要的意義。
三、政府推動就業的重要意義
(一)有助于民生政府的形成
強化了民生職能的政府叫民生政府。政府通過發揮其自身的職能,把更多的資金投向人民。保民生、順民意,推動社會的不斷進步。而就業對于人們來說十分重要。一方面,就業是一個人生存的基礎和前提,良好穩定的就業,會使一個人在生存中不斷成長,進而為社會的發展承擔責任,做出貢獻。另一方面,社會為人民提供了就業的保障,可以增加人民對政府的信任和滿意度,會積極響應國家的政策,而政府也能成為真正的“民生政府”。
(二)有助于我國經濟的發展
促進就業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國家的經濟狀況也會有所改變。就業問題的根本解決要靠經濟的發展,就業問題解決了,經濟也發展了。
(三)有助于促進社會穩定,國家長治久安
創造就業機會不只是經濟政策的副產品,而是宏觀經濟戰略和國家政策的總目標,就業不僅是生存手段,還是融入社會的、給人們帶來機會和希望的手段。就業能夠平復那些無法就業而對社會不滿、對生活充滿失望的人的心理,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保障國家的長治久安。
四、推動就業的方法與措施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必須認識到:在當前和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我國都會面臨十分沉重的就業壓力。針對我國就業情況,對于改善就業問題我們可以采取一些方法與措施。
(一)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加快就業立法,為社會提供一個宏觀有效的就業環境。主要要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以建立就業“安全網”和推進“特群特政”。首先,要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逐步實現城鄉統籌;其次,要實行低標準準入制度,增強社會保障制度的靈活性;最后,實行社會化的管理體制,建立以社區為基礎,直接面向勞動者的社會保險管理服務網絡。同時,政府還應該根據各項政策為社會提供一個有多渠道就業途徑的環境,對社會進行宏觀調控。如“西部大開發”以及“振興老工業基地”計劃的實施,不僅刺激并推動了經濟,也提供了很多的就業機會,因此,國家應多出臺此類的政策。
(二)推行高質量的就業。實施更為積極的就業,推動實現高質量的就業,是當前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實現包容性就業增長并協調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從宏觀層面上講,實現高質量就業,就是國家應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創造平等就業機會,提高就業素質的“量”和“質”的并舉,努力實現充分就業;從微觀層面講,實現高質量就業,就是就業更穩定,就業機會更均等,勞動者技能層次更高,勞動關系更和諧,工資福利待遇水平更平等,生活質量更高。對此,政府應加大對教育事業的投入量,提高勞動力的素質,還要開展各類學習和在職培訓,全面提高勞動者的就業水平和業務熟悉水平。為國家培養更多的應用型人才,以促進國家的發展。
(三)統籌兼顧農村富余勞動力的的就業。我國擁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政府應根據我國國情合理利用我國所具有的資源,加強宏觀調控,從對勞動者的“管理”逐漸轉變成對勞動者的服務。政府還應該指導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合理流動。我國的小城鎮是勞動力大量存在的場所,因此,加快小城鎮的建設,使農村富余勞動力從大城市轉向小城鎮是很重要的,同時,要穩妥、有序的向大中城市轉移。
(四)通過就業推動創業。中國現在最大的問題是供求關系的不平衡,對此,政府可以通過鼓勵創業創造出更多的崗位,以滿足人們的就業,從而促進供求關系的平衡。特別是對高校畢業生以及退伍人員的相關政策要確實的落實到位。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創業的過程中,要正確把握方向,特別要把握好“走多遠”的問題,否則會產生更多的失業現象。對此,我國政府應發揮自己的職能,提倡人們進行合法、合理和長遠的創業,進而推動就業。
(五)完善和落實再就業持續政策
再就業,是資源的重新整合。合理的利用,有利于社會的穩定。對此,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進一步發揮宏觀政策對再就業的促進作用。第二,通過制度建設促進就業再就業。第三,加速完善我國就業調查統計制度和工作系統,為就業政策制定提供科學依據。第四,重視建立對就業政策等政府公共政策的科學評估制度,促進政策實施效果的提高。第五,完善政府業績考核標準,考核應強調工作質量和效率。第六,進一步完善就業失業人員管理監察系統。最后,完善小額信貸操作辦法,進一步發揮其在再就業中的積極作用。
中國目前的就業是很復雜的,因為無論是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還是轉型國家所存在的就業問題在我國都能找到。所以,我國政府所承擔的責任也是巨大的,要合理的利用自己所擁有的職能,在發揮其作用的時候,要做到不越位(政府不能包辦一切,要做“有限的政府”。)、不缺位(不能什么都不管)、不錯位(政府不能既當規則的制定者,又當執行者)。我們的目標是共同富裕,政府要強化民生職能,不斷促進就業,推動社會的進步,最終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小康社會的目標。所以,政府在促進我國就業方面有著重要的職能和責任。(作者單位:云南民族大學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關小梅.我國目前的就業形勢及促進就業的策略選擇[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
[2]夏書章,王樂夫等;行政管理學(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