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桂南 周應林
摘要 [目的]研究12.5%氟環唑懸浮劑對水稻紋枯病喝稻曲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通過大田試驗研究了不同藥劑對水稻紋枯病和稻曲病的防治效果。[結果] 12.5%氟環唑懸浮劑450 ml/hm2、12.5%氟環唑懸浮劑300 ml/hm2防治水稻紋枯病、稻曲病效果較好,病蔸率均低于其他處理。[結論]12.5%氟環唑懸浮劑可因地制宜地推廣應用。
關鍵詞 12.5%氟環唑懸浮劑;水稻紋枯病;水稻稻曲病
中圖分類號 S435.111.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4)03-00755-01
Abstract [Objective] The research was aimed to study the control effect of epoxiconazole 12.5% SC formulation on rice sheath blight and sheath blight. [Method] The control effect of epoxiconazole 12.5% SC formulation on rice sheath blight and sheath blight was studied through field experiment. [Result] 450 and 600 ml/hm2 epoxiconazole 12.5% SC formulation had good control effects on rice sheath blight and sheath blight, the ratio of diseased hills of rice lower than that of other treatments. [Conclusion] Epoxiconazole 12.5% SC formulation could be applied according to actual situation of field.
Key words Epoxiconazole 12.5% SC formulation; Rice sheath blight; Rice sheath blight
隨著國家惠農政策的持續加大,農民種糧積極性逐年高漲,然而,水稻紋枯病、稻曲病一直是困擾山區水稻生產的2種高發病[1-2]。針對這一問題,筆者于2013年進行了12.5%氟環唑懸浮劑防治水稻紋枯病、稻曲病的田間藥劑試驗。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安排在香田鄉黃龍村破港組余延生農戶的一季稻田中進行,該試驗田水源豐富,肥力中等,面積1 251 m2。
1.2 供試藥劑
一季稻品種為天優華占。12.5%氟環唑懸浮劑、13%井·水楊酸鈉水劑、5%井岡霉素水劑和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
1.3 試驗設計
共設6個處理。①12.5%氟環唑懸浮劑450 ml/hm2;②12.5%氟環唑懸浮劑300 ml/hm2;③13%井·水楊酸鈉水劑1 500 ml/hm2;④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 500 g/hm2;⑤5%井岡霉素水劑3 000 ml/hm2;⑥清水(對照)。每小區面積為50.5 m2,小區之間用30 cm寬、30 cm高的田埂隔開,田埂用塑料薄膜包住,以防施用參試藥劑后保水期小區之間藥水相互滲透,每處理重復3次,隨機排列。
1.4 田間管理與調查
5月20播種,6月22日移栽,各小區施肥、施藥(除參試藥劑外)、除草等操作時間、用量和方法一致。施用參試藥劑時,各小區間在保水期間不能相互滲水。參試藥劑的施藥時間:第1次7月16日,第2次8月15日,第3次9月8日。10月8日收割,按小區單割、單打、單曬計算實際產量。調查方法:每小區由東向西的第5行定為調查行。紋枯病調查2次,8月20日調查病蔸率,10月7日調查死穗蔸率;稻曲病調查1次,10月7日調查病蔸率及每蔸的病粒率。
2 結果與分析
2.1 對紋枯病的防治效果
由表1可知,處理①對紋枯病防效最佳,發病蔸率為1.10%,死穗蔸率為0;其次為處理②,發病蔸率1.90%,死穗蔸率為0;再次為處理③,發病蔸率2.10%,死穗蔸率0;最差為CK,發病蔸率37.20%,死穗蔸率為8.80%。這表明12.5%氟環唑懸浮濟防治紋枯病的效果明顯優于其他參試藥劑。
2.2 對稻曲病的防治效果
由表1可知,使用12.5%氟環唑懸浮劑的處理①、②對稻曲病的防治效果明顯高于其他參試藥劑的防效。處理①的病蔸率為1.80%,病粒率0.80%;其次為處理②,病蔸率為2.20%,病粒率為1.15%;再次為處理③,病蔸率為2.70%,病粒率1.2%,最差為CK,病蔸率為28.40%,病粒率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