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吳懷琴,女,安徽含山,安徽財貿職業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方向:信息管理。
摘要:由于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在新時代下三農現狀又處于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隨之而來的又會產生一些新的問題,本文就農村專業合作社在不斷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做一些探討和研究,提出一些解決方案和對策。
關鍵詞:農民專業合作社;問題;發展現狀;對策一、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和形式
1.1、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原因
當前農民專業合作社正在快速的發展,就其現象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第一,由于城市的發展需要和農民自身勞動力解放的原因,在城市的工資收入大于從事農業生產,所以大量的農民工走向城市的建設大軍,導致農村土地荒廢,資源浪費,所以為了整合資源,提高生產效率,農民土地進行流轉、承包走合作社的道路是必然的選擇。第二,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成立,有利于形成規模經濟,降低社會成本,提高資源利用率,而且能夠帶動農民經濟收入的提升,增強農業的競爭力,有利于農業相關的加工、包裝等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帶動農業經濟的創新實現超額的利潤。
1.2、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主要形式
第一種形式是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就是一個針對某一行業進行更大的聯合,它們主要分布在江蘇、河南、湖南、北京、甘肅等省、市及山東、黑龍江的部分地區。
第二種形式是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會。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會是在民政部門登記注冊,是一個非盈利性質的社會法人團體單位。它是在我國出現最早并且影響力也是較大的一種合作社形式,但以此聯合會名義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組織幾乎遍及浙江、安徽、河北、上海等省、市。
第三種形式是農民專業合作社協會。合作社協會是社會的中介組織,這是勞動的社會分工和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產生和發展的結果,反映了各行業的企業自我服務、自我協調、自我監督、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要求。
農民專業合作社在不斷發展,相關的問題也就漸漸顯現出來,其問題主要有:一是專業合作社的數目很多但是卻沒有經濟實體,二是財務管理制度不完善。三是缺乏專業性的人才。
二、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主要問題
2.1、合作社的相關政策落實不到位
自從2007年《合作社法》實施以來,國家相關部門相繼出臺的有關于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稅收、優惠政策等法律法規,但是在實際實施時,卻因為種種原因不能及時落實到位。當前我們國家許多省、市甚至是縣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很多成立是無實體的,只有掛牌,以安徽省宿松縣為例,目前有600多家合作社,有實體的不過100多家,做得較好的,也只有40幾家。大多數合作社還是很脆弱的。雖然實際上國家在很多政策上對農業是有很大傾向的,但是實際情況非常復雜,主要體現在農民專業合作社注冊資金不到位,農民專業合作社新生產經營項目的進行也不按照要求獲得金融機構的貸款評估,很難獲得直接貸款,融資比較困難,所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就受到了制約,還有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收益效果也是較慢的。所以,也比較難爭取到大量的資金投資。由于合作社自身的特點及問題,使得合作社即使有很多的優勢政策,但是卻不能及時落實到位。
2.2、財務管理制度不完善
由于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組織成員,大多數是農民構成的,所以他們的文化程度不是很高,沒有很好的財務管理基礎,所以在理解和執行財務會計制度時,不能保障會計的基本原則,容易出現大量數據失真的現象,無法保證財務數據的準確性,這是一個重要地制約農民專業合作社做大做強的問題。因為農民專業合作社要想能健康快速發展,一個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2.3、農民專業合作社缺乏專業人才
農民專業合作社由于它的先天性,普遍文化素質較低,所以面對現代化的農業發展以及多變的市場競爭,不僅僅是要求他們有著較好農業技術工作經驗,還要要求他們有著較強的市場競爭意識,較高的管理知識,農產品的營銷知識等等。因而表現出了農民專業合作社普遍存在人才緊缺,主要原因是沒有人愿意在農村專業合作社供職,合作社的生存和發展也是以盈利為目的,只有盈利合作社才能生存、發展、壯大。只有更多的人才加入這個農業大軍的進程才能保障綠色、健康、安全的農副產品生產、加工和銷售,又如何實現產業化、規?;?、商品化與市場經濟對接。這也是農民專業合作社客觀存在的問題。
三、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與規范發展的幾點建議
根據上述的幾個問題,本文就目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情況,提出幾點建議。利用當前的政策,充分利用國家的金融政策,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長期學習制度,使他們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農民專業合作社不僅要意識到品牌所蘊含的價值,同時要加強品牌建設和品牌營銷,從而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更好發展。盡量在現有資源的基礎上,發展專業性人才,只有自身不斷發展才能真正地吸引人才。
3.1、完善內部管理和運行機制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農民自己的組織,農民既是合作社的主人也是合作社的主體,在組建和發展過程中,一定要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堅持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建立科學合理的利益聯 結機制和利益分配機制,為組織成員提供有效服務;做到利益 共享、風險共擔、產權明晰、運行規范,互利互助,確保社員利 益不受損害。
3.2、強化實施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支持政策
按照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要求,中央和地方財政應當分別安排資金,應該根據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特點,建立特有的評價機制,盡量根據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特點來有目的性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融資和貸款。同時把農民專業合作社全部納入農村信用評定范圍,鼓勵有條件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信用合作。
3.3、積極引進人才
引進先進的管理人才,農業技術指導,從而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根據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實際情況,人才的培訓是合作社取得長遠發展的核心所在,沒有高素質、高技能的人才是無法保證合作社長遠戰略的實施,不能真正為合作社開發完成所有的工作。對于合作社發展和客觀情況,與一些高等院校簽訂專業人才培訓項目,同時應該鼓勵一些從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服務型公司的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可以將自己的一些業務承包給第三方。
3.4、開展業務培訓指導
充分利用政府給的公益性資金,全面落實理論知識的培訓與實踐考查。主要是針對農產品經紀人、合作經濟管理及再生資源領域的,還有其他一些專業性較強的,例如,茶藝、煙花爆對象,以提高經營管理和市場運作能力為 重點,加強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員培訓工作;以提高農民 素質和參與能力為重點,強化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人力資 源的培養;突出重點培訓內容,參考國內外交流合作和其他形式的組織發展政策,市場經濟和企業經營和金融理論的培訓等。
四、結束語
當前,隨著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不斷發展,問題顯現的越來越多,但是這是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我們只有把握它們的特點和問題的根源,尋癥下藥一定會取得比較好的結果。農民專業合作社應該抓住當前國家的大力支持的契機,加強聯合、協作、互助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才能夠取得長遠發展,才能夠真正帶領合作社的成員走向可持續性發展的道路,才能夠真正實現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作者單位:安徽財貿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杜吟堂.《中國農民合作組織歷史和現狀》[J].經濟研究參考,2002,(25)
[2]張曉山.《合作社的基本原則與中國農村的實踐》[J].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1999,(6)
[3]曹碧鵬,以聯合壯實力、靠品牌謀效益[J],中國合作經濟,2010(1):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