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從小接觸和學習優秀傳統文化是很有意義的事情。傳統文化的核心精神,是弘揚崇高的道德,追求完美的人格,以及對于真善美的一種渴望。這些東西是我們民族最核心的精神內涵,都非常好地蘊含在我們的經典里面。
誦讀經典,是孩子們得以傳承優秀文化傳統的一個有效途徑,它對孩子們是春風化雨般浸潤的過程。這種浸潤,甚至會影響他們的一生,對他們學會做人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學家和心理學家的一些實驗證明,小學階段的孩子,在做人方面一定要打下牢固的基礎,尤其是在思想情感方面。
當然,在給孩子選擇可誦讀的經典作品時,應盡量讓他們接觸正面的內容。里面所夾雜的負面部分,在孩子能夠進行批判的認識以后,再逐漸地給他們解釋。比如,傳統文化里面一些專制體制方面的東西。
毋庸置疑,無論孩子將來從事人文社會科學還是自然科學的工作,都有對民族文化認知、理解和把握的必要。我國已故著名數學家蘇步青就兼通文理,對于傳統文化傳承頗多,這為他后來從事科學研究和文學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一生與詩結緣,曾出版《蘇步青詩詞鈔》、《數與詩的交融》等著作。在談到習文對自己一生治學的滋養時,他說:“深厚的文學、歷史基礎是輔助我登上數學殿堂的翅膀,文學、歷史知識幫助我開拓思路,加深對數學的理解。以后幾十年,我能吟詩填詞,出口成章,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初中時文理兼治的學習方法。”
(李申申 河南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