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采涵
多多今年八歲,非常不喜歡上學,才小學二年級,就已經是個逃課大王。老師找來多多的媽媽婉婷到學校懇談。老師告訴婉婷,多多不僅不愛上課,跟同學也很少互動。每次遇到分組活動,沒有同學想要跟多多同一組,除非老師指定誰跟多多同一組,不然,多多可能又自己偷偷跑到操場去玩了。
婉婷只好帶著多多去做全面的身心檢查,經過多項檢測,心理醫生告訴婉婷:“多多是比較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所以人際關系方面會有些問題。”心理醫生詢問婉婷:“多多是獨生子嗎?”婉婷回答:“我只生這一個!”醫生繼續問:“多多是你親手帶大的嗎?”婉婷據實以告:“多多上小學前都住在爺爺奶奶家里。”醫生說:“可能是爺爺奶奶過度寵他,才讓他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這樣的孩子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比較不容易融入人群,我們稱他們為‘螃蟹孩,比較橫行霸道的意思。”
婉婷想起多多五歲時,她帶多多到公園里玩,多多看見一個弟弟正在玩“吹泡泡”,他一把就搶走弟弟的泡泡玩具,害她不斷向小男孩的母親賠不是。
現在獨生子越來越多,很多孩子又都是被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帶大,老一輩容易過度寵溺孩子,所以,“螃蟹孩”越來越多。他們的特征是,只關心自己,內心又比較孤獨。當一群人在談話時,如果沒人提到他,很可能他就一句話都不說,思緒飄到遠方。這樣的孩子不是完全沒有優點,他們多半在繪畫、音樂或象棋等才藝上擁有極高的天賦,但父母仍應教導他們,早日離開只有自己的世界,少胡思亂想,多關心周圍的環境,盡可能合群一點,多替別人著想……
一位小學老師說,現在幾乎每個班級都有一至兩位像多多這樣的學生,她說:“只要老師與家長攜手合作,經常教導孩子學會體貼別人,多替他人著想,這樣的孩子就可以跟正常孩子一樣,融入群體環境。”
孤單的“螃蟹孩”的確比較容易陷入憂郁的情緒中,做父母的要認真觀察孩子與同學相處的情形。一旦發現自己的孩子有“螃蟹孩”的傾向,應該馬上帶他或她去看看心理醫生,透過心理的輔導,他們會漸漸融入人群,日子也會過得比較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