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管理模式,是在一定經濟制度下,對財務活動的各方面進行組織管理的制度和方法的總稱。它包括管理權限的劃分、財務管理機構的設置、財務制度的制定等內容。高校財務管理,是高校依據國家、地方法規制度和辦學方針,以實現學校辦學目標為中心,組織各項財經活動,處理各種財務關系的一種管理活動。其內容包括機構設置、預算管理、經濟政策、財務分析與預測、資金管理、組織收入與內部控制等。高校財務管理模式包括財務管理體制,及在財務管理和運作中的各種制度和方法。
英國:董事會監督高校理財
在英國,大學和學院是獨立的實體,可以自主地從各種渠道籌集資金。但對于高等教育整體來說,英國高等教育撥款委員會撥款、公共資金籌集和學費是高校基金來源的主要途徑。
英國高等院校內部的預算安排和管理極為嚴格。以倫敦城市大學為例,學校成立了由高校教職工和校外的社區成員組成的校董事會。在財務方面,倫敦城市大學董事會的主要職責是討論通過學校的年度預算,監督學校的財務收支情況,聽取財務和審計工作的有關匯報,保證學校的財務管理工作符合法律,使學校資金投向符合學校長期發展的需要。在內部管理體制上,每個學院都是實體,每個院長負責組織本院收支計劃的制定,必須保證預算平衡。在預算管理方面,倫敦城市大學將財務政策印成小冊子發給每個教職工,學校的撥款程序是高度透明的。
英國高校的財務管理分校、院、系三級,由校長、院長、系主任分別負責各自受托的財務管理范圍。校長主管整個學校的預算,校區教務長主管校區預算并負責將經費分配到各學院,系主任掌握本系的開支。學校只開設一個銀行賬戶,各二級學院和其他單位通過計算機結算不得開設銀行賬戶,做到財力集中;同時,為增加二級單位的自主權,對預算經費及課題經費的支配權可適當進行下放。
美國:適用不同會計規則
美國將大學分為政府型大學和非營利性大學,分別適用于不同的會計規則。政府型大學主要由州與地方政府資助,其會計規范遵循政府會計準則委員會(GASB)的公告;非營利性大學則由政府以外的經濟主體資助,其會計體系則服從于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的規定。
美國高校會計管理體制是1989年確立到現在還采用的“雙軌”模式。公立大學采用集中型的財務管理模式。學校的財權集中于校級,學院向學校申請經費納入校級預算,校級向州政府申請預算撥款,學校的預算需報州政府審批后執行。私立大學普遍實行分散型的財務管理模式。高校獲得的大部分經費由其下設的學院直接管理,校部統籌的只是各學院上交的小比例經費,以用于高校的人員工資、校舍建設及其他公共財務支出。學院才是學校的辦學實體和管理重心,在財務上是相對獨立的核算單位,在很大程度上具有辦學自主權。
美國高校會計核算在傳統上就使用“基金會計”模式核算。“基金會計”是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將收到的各類資源按照提供者限定的用途分為幾類基金,每類基金賬戶各自獨立,分別登記收入、支出、劃轉、資產和負債,并在會計期末結出余額。最常見的基金類型包括:
(1)權益流動營運基金,是為了完成學校主要任務(如教學、科研和公共服務)的經濟資源,該基金一般分為限制性的和非限制性兩類。
(2)房屋與設備基金,用來更新學校長期資產(如房屋或土地),或者為償還長期債務而儲備的資源。
(3)貸款基金,用來向學生、教師和雇員提供借款的資源。
(4)留本及類似基金,是指從捐贈人處獲得的,只能花費本金獲得的收益,卻不能動用本金的捐贈款。
(5)年金和終生收益基金,指附有延期贈予協議的基金,收到捐贈的人必須要等到特定時間以后,或是協議規定終止后才能使用該基金。
(6)代理基金,學校充當保管員,為存款人(學生組織)保管錢的一種基金,可隨時支取。
上述六類基金中,“流動營運基金”是用來核算學校主要經營活動的賬戶,記錄的都是日常業務活動,一般包括教學、科研、輔助企業和獨立經營部門等。在流動營運基金中,發生的所有業務都采用權責發生制,按照復式記賬法的原理進行核算。行政當局會根據學校收支狀況和學生培養成本的變化,向學校董事會提出調整或提高學費的財務報告,獲得通過后方可實行。
加拿大:實行分類管理
具體來講,加拿大高校財務管理主要分為三大類。
第一,與學術無關的財務往來管理,如采購管理。高校一般都有一套完整的采購規章制度。
第二,與學術活動有關的財務往來管理。例如,加拿大大學行政當局會根據學校收支狀況和學生培養成本的變化,向學校董事會提出調整或提高學費的財務報告,獲得通過后方可實行。學校在收取學費時,一般會告知學生,校方保留在未經通告的情況下改變收費的權力。
第三,科研經費管理。大學一般都設有科研經費管理辦公室,統一管理科研經費。課題負責人一般只掌握自己的經費號碼,使用經費需要申請。除了學校本身有專門機構對科研經費的使用進行審計外,還有其他審計機構(主要是課題撥款單位)會對課題經費的使用情況進行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