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久平
世界日新月異,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逐漸滲透、深入到我們生活、工作的各個方面并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信息技術同其他學科相比,它不僅實踐性較強,而且知識更新快。在信息技術人才培養過程中如何依據其特點高效地組織教學,提升教學質量,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我們不能因循守舊,墨守成規,應積極實踐探索,順應時代發展,培養社會需要的實用型合格人才。好的方法是成功的關鍵。
毋容置疑二十一世紀最貴是人才。在職業教育中教師是關鍵,學生培養的質量高低,教師起決定性作用。職業學校需要的是雙師型一體化教師,要求教師既能夠講授理論課程又能夠帶學生做實訓實踐操作,能文能武,做到授課內容要與社會需求相一致,滿足用人單位的崗位需求。
為師者要傳道授業解惑,信息技術教師授課和技能水平的提高不是朝夕之間就能夠達到的。缺硬件設備可以籌集錢款去購買,而一個合格的教師不是僅僅通過金錢就可以培養出來的,要對專業的授課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與培訓。我們學校應在這方面有系統性規劃,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各種與職業教育相關的培訓,開闊視野,接觸最新的職業教育前沿信息;鼓勵教師勇于參加各種技能大賽,增進了解,相互對照,取長補短;我們學校不但應在寒暑假把骨干教師送到企業中頂崗實習,更是應做到把年輕新入職教師整學期不安排課程,專門送到企業中去鍛煉,深入到企業的生產實踐一線中去。我們的教師一定要走出去,不能閉門造車,不能周而復始進行那種從學校再到學校、沒有具體實際應用價值落后的學科教育;要讓老師到企業中去進行調研,進行頂崗實習,融入到企業的生產實踐中去,搞清楚弄明白企業到底需要什么樣的人才、需要什么樣的專業技能。學校應該制定政策去獎勵那些能文能武的講好課的優秀教師。
有針對性做好教師培養工作,做好每位教師的職業發展規劃。學校實行學科帶頭人制度,讓學科帶頭人引領每個專業的發展方向,使用各種激勵措施促進年輕教師快速成長,在資金和獎懲制度上積極鼓勵教師去提高學歷和職業技能水平,加強日常對專業授課教師的指導與鼓勵。教學上有問題不堆積,發現了問題就要及時加以解決糾正,應該充分發揮教研組長與學科帶頭人作用,調動教師的工作熱情,該表揚的就及時表揚,不打擊教師的工作積極性,要為教師提供實習操作的便利條件,畢竟有些實訓實踐課程必須提前做多次才能拿到課堂上講授。
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知識更新很快,可能計算機專業教師一年前掌握的知識到了今天就已經陳舊、落伍了。我們又要求學高為師,怎么辦?每個人的學習的主動性差異很大,即使想去學習,他也有可能由于他的工作層面原因沒有危機意識,缺乏進取上進心,這就需要學校去引導或是強制性的,給教師提供不斷的培訓去跟上時代的步伐。我們要給每位授課老師具體分工教授幾門課程,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個人的精力、能力再怎么有限,只專攻一部分總會有心得體會,有收獲的。
校企融合能夠把企業中的先進理念和人才培養模式引入到學校教學,提高教師授課水平。通過對校企融合,分析研究企業中對人的需求,從而改進提高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幫助教師在專業上更快的成長起來,改革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全方位增進教學效果,培養企業需要的現代職業人,實現企業實際工作崗位需求無縫對接。將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將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對接,探索構建計算機網絡專業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體系。
不可回避的現實,職業學校生源基礎差,是職業學校必須面對的,我們不能也不應報怨,要積極應對,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興趣,端正學習態度,要想辦法把學生培養成合格的產業技術工人。我們職業學校所招收的學生素質普遍不高,難于管理,但我們學校則是要求在三、五的時間里把他們培養成德能兼備的現代職業人、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具體實施起來真是很難。生源的質量不是我們所能改變的,那我們能改變什么呢,做什么呢?我們職業學校生大部分來自于遠郊區縣、普通家庭,家長眼界可能不是很高,但自己的孩子到底處于一個什么樣水平他們心里很清楚。學生家長的對學生期望或者說是對學校要求的很簡單,就是希望通過你學校培養讓學生掌握一門技術,將來能給孩子推薦到一個好的就業崗位,從而也就造福了一個家庭。
學校要有名氣,要有名師,更要有高徒,我們在教學中有目的的重點培養一批精品學生,實行分層次教學,要把培養任務具體落實到每位授課教師身上,每位教師實行師傅帶徒弟或是導師制形式進行專門化訓練,對這部分學生在學習環境上開綠燈,提供便利條件,通過把這批人培養成材闖出這個專業特色,從而帶動專業建設發展。我們要相信絕大部分學生都能夠認真學好;堅信只要幫助學生發揮最大潛能,學生都能夠進步。對學生而言有一個良好的就業前景,比什么都重要;你給學生出路做好了,相應的管理力度、執行度就能夠順利執行,單純的說教對學生吸引力、教育效果都很有限。無論是在招生還是在日常學生管理、教學中事實總是勝于雄辯;學生都是有思想,會思考的;我們要在學生中樹立愛學習、努力鉆研技能的典范。
職業學校就是要讓學生有一技之長,學會工作,到了用人單位能很快適應到崗位角色中,做起工作得心應手。我們學校要一直堅持“走出去,請進來”教學教研思路。我們要把企業的專家、能人請到課堂中來進行講座、授課,讓學生清楚的知道學習每一門課程的重要性,知道企業中需要什么樣的員工;組織學生到企業參觀學習;寒暑假要把在校表現優異學生送到校企合作單位進行頂崗實習;盡一切可能讓學生在校內學習階段就能夠參與融入到自己將來的就業崗位,以干促學,學中干,干中學,以生產帶動教學。通過校企融合合作模式幫助學生理解零距離用人單位對人的需求,努力讓學生在真實的場景中感受職業崗位要求,勤于實踐,真正達到無障礙就業上崗,勝任崗位需求。
職業教育中核心問題就是人的培養,職業教育應為人才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撐。深化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基本要求就是要做好職業教育中的的五個對接。企業需求的是可持續發展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職業技能可以在短期內通過強化培訓速成,但職業素養不是一蹴而就的,職業學校對學生的素質教育至關重要。職業學校不同于一般的培訓機構,不僅僅是職業技能的培訓,更為重要是職業素養、能力的培養,對人的培養是全面的;要傳授給學生專業技能,還要使學生學會方法,能夠終身學習,符合產業發展和技能型人才成長需要。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就是要因材施教,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作為重點,根據大多數學生的情況,合理調整教學計劃與內容,改革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全方位增進教學效果。金杯銀杯不如學生口碑,與時俱進,教學相長,職業教育一定會綻放出炫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