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濤
【摘要】 伴隨信息技術與我們國家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前行,我們國家電子商務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并且發展勢頭良好。本篇文章以電子商務佼佼者阿里巴巴為例,對阿里巴巴的競爭現狀展開了深刻的分析與研究,對阿里巴巴面臨的問題進行探討,對我們國家電子商務未來的發展進行展望,并提出了一系列參考性的建議。
【關鍵詞】 電子商務 金融問題 阿里巴巴
前言:電子商務指的是運用電子手段進行商業貿易相關活動的方式。它的涵蓋面非常之廣泛,其中包含有商業信息獲取、數據交換、商品交易與支付等等一系列與商業貿易相關聯的活動統稱。究其本質,電子商務的本來面目就是商務,可以說是企業用以展開商業活動借助的工具以及手段。我們結合它的特性把它劃分為以下三方面:直接展開的電子商務,間接展開的電子商務與作為第三方參與的電子商務。
一、以阿里巴巴為例對我們國家電子商務問題的分析
我們國家電子商務的應用誕生于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因為它具有低成本與高效率等優勢,被受消費者與企業的好評,進而快速的發展壯大起來。一九九九年,馬云創建了阿里巴巴,它以網上交易平臺的方式呈現在大家面前,累積十多年,它現在是我們國家當之無愧B2B、B2C、C2C平臺與第三方的支付平臺的龍頭老大[1]。
1.1自身競爭力的下滑
阿里巴巴是我們國家最大規模電子商務的平臺,它旗下產業包括有淘寶網,支付寶,天貓商城與阿里巴巴商城等等多個品牌,伴隨規模逐漸擴大與服務內容逐漸拓展,在阿里巴巴就職的管理與銷售團隊人數也在逐漸遞增,企業運營成本與上下級溝通成本消耗都是十分驚人的,維持相關溝通渠道暢通與管理對策效率可以說是阿里巴巴企業的當務之急。還有,以綜合性較高電子商務的平臺這種身份出現于大眾面前,可以看出阿里巴巴每個網站都包含有種類繁多的行業,甚至可以說是上有天文下有地理,這在某種程度上將業務分類復雜度大大提升上去了,在操作與流程方面想要把它做得專業、細致與徹底就比較困難了,也為消費者采集信息提升了難度,照這種情形發展下去客戶流失也會不可避免的增加了。最后,阿里巴巴在入住商家誠信度審核當中做得不夠徹底,致使旗下的網站商家雖然無所不包,但是卻是魚龍混雜,以次充好、假冒偽劣的現象比比皆是,特別是淘寶網站,大小規模的商家都可以在網上售賣商品,沒有信用的商家也難免會混入其中,更有甚者直接叫賣偽造產品,這把阿里巴巴管理方面的漏洞暴露無疑,假使不盡快想出對策嚴格把關,企業良好的形象將會蕩然無存。
1.2外界競爭壓力不斷增加
伴隨網絡技術的逐漸普及,相關產業比如像電子商務在各企業之間也應運而生了。我們可以將電子商務視為對企業在市場當中提升綜合競爭力與占有率的工具以及重要手段,在前景良好的電子商務的市場當中,會有更多企業直接或者間接加入進來,在網絡媒體上進行自我推銷,會給阿里巴巴電子商務領域首屈一指的地位有所打擊[2]。首先,很多企業加深了對電子商務重要性的認識,直接開展了相關的業務,對產品進行銷售而無需通過類似阿里巴巴這樣的中間商。其次,作為第三方的電子商務在服務領域大行其道,這對阿里巴巴會造成更嚴重的影響。
二、我們國家電子商務產業的發展對策研究
電子商務給傳統商務活動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對其經濟結構變革也有很大好處,不僅使貿易成本大大降低了,也使商品交易效率大幅提升,我們可以把它視為經濟發展必然走向來看。在這種大前提下,政府與企業應當與時俱進,積極想出應對措施發展自己的電子商務事業[3]。在從事電子商務的活動時,企業應采取規范化管理經營模式,可以試著從下面幾點進行努力:首先,企業要將管理與經營模式改革作為重點,組建客戶管理的系統與供應鏈的管理系統,拓寬和合作伙伴在交流溝通方面的渠道;其次,針對網絡安全的問題,企業在這方面應當加大投入力度,組建專業性人才隊伍并對系統軟硬件做優化配置處置,構件防火墻阻斷危險訪問來襲,確保交易可以在安全的前提下進行;再次,移動的電子商務發展是未來發展的大方向,企業只有審時度勢,及時把握機會才可以先發制人,所以應當通過技術變革,研發新技術體系為適應移動的電子商務在未來的發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電子商務可以說是可變性很高,并且不斷創新發展的領域。我們國家的電子商務企事業單位,應該認清現實,仔細審視自己,無論是通過借鑒的方式,亦或是通過創新的方式,最終都要以找到自己的發展方向與盈利模式為未來目標。該篇文章不單是以理論為基礎,用全新視角來衡量我們國家電子商務行業的快速發展,還為代表型電子商業的企事業提供了一些在實踐方面帶有一定策略性的意見,以期可以給電子商務的交易者、提供服務商等有關的組織機構有一定的借鑒作用,希望為我國電子商務事業貢獻出一些微不足道的力量。
參 考 文 獻
[1]何燕. 中美電子商務商業模型比較研究——以阿里巴巴和亞馬遜為例[J]. 東方企業文化,2010,12:216.
[2]薛逸飛,譚曉雯. 基于電子商務平臺的小額信貸發展研究——以阿里小貸為例[J]. 知識經濟,2014,01:68-69.
[3]黃紹川. 第三方B2B電子商務平臺交易安全管理研究[J]. 中國商貿,2011,20:87-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