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茹君 趙殿輝
近些年來,省級以下的新聞媒體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競爭壓力。通訊和交通的快速發展讓國家級媒體和省級媒體幾乎可以和地方媒體同時對一些地方上發生重大的新聞事件進行采訪報道。同時國家、省級媒體目前在市場競爭中又普遍注意貼近百姓,這使得地方新聞媒體在本地新聞報道上速度優勢降低,貼近優勢降低。同時國家與省級媒體人才優勢較地方媒體更突出,目前人才流動加快,地方媒體因為待遇、生活環境與國家、省級媒體都存在差距,造成一些優秀人才在地方上培養成型后往往走向國家級臺與省級臺。人才的差距使地方媒體在競爭中處于更大的劣勢,策劃能力、新聞采編能力、節目制作水平等各方面與國家、省級媒體差距不斷拉大。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電視普及以后,地方廣播媒體普遍在電視和報紙競爭的夾縫中求生存,近些年來網絡媒體的快速發展給所有的媒體都帶來了更大的沖擊,在這種形勢下,地方廣播媒體的生存正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呼倫貝爾人民廣播電臺正值競爭的低谷時期,年廣告收入不足二十萬,在基層采訪時經常遇到冷落。電臺的領導與職工前赴后繼努力拼搏,終于在近幾年的競爭中有所改善。通過努力探索,廣播從業者對于如何在新形勢下辦好廣播,爭取更加主動的競爭位置有了深刻的體會。
1996年在全國調頻廣播重新引領新一輪廣播發展熱潮之時,呼倫貝爾人民廣播電臺也適時組建了調頻廣播,新調頻廣播的所有從業人員都是從各行各業新招募進廣播隊伍的,廣播媒體工作在他們心中完全是空白,這雖然是劣勢,但是同時他們心里沒有絲毫過去廣播節目的模式,又成為他們的優勢,上崗之前,調頻廣播所有的從業人員直接到北京等發達地區學習先進地區廣播經驗,開辦節目后形式上即與傳統廣播有了較大的差別,開辦了新聞熱線、熱線點歌、心理服務等節目,這些節目因為直接為本地的百姓提供了服務,因此調頻廣播在很短的時間里就得到了當地群眾的高度評價,憑借調頻廣播呼倫貝爾廣播電臺在地方媒體中的重新爭取到了一些有利的條件。對于調頻廣播的成功當時我們總結認為是調頻廣播新的發射手段、全新的節目形式、欄目常換常新帶來的。但是經過近六、七年后的運行,呼倫貝爾廣播電臺的編輯記者們總結發現,并不是所有的新節目都獲得了成功,不管是新人辦的節目,還是原中波臺所辦的節目,只要服務百姓的能力較強,就始終能受到百姓的青睞,能夠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一些對象性節目因為服務性較弱或者欄目針對的群體過于狹窄,最終都因為沒有獲得社會的認可而被取消。 尤其是2002年呼倫貝爾人民廣播電臺中波603頻率節目改版以后,一些與百姓距離較遠的傳統欄目被取消,欄目按新興的調頻廣播設置,也獲得了巨大成功。這使得編輯記者們認識到,發射技術手段的更新只是廣播媒體競爭力很小的組成,地方廣播能否在競爭中獲得更加有力的地位,關鍵在于你設置的欄目、播出的內容能為受眾提供多大程度的服務,服務的越周到,越細致,廣播就會獲得更好的發展結果。
以新聞節目為例,在呼倫貝爾人民廣播電臺調頻廣播1996年開播后不久,就設立了廣播熱線節目,直接接聽百姓反映情況的電話,關注了當時黑液化汽公司欺騙海拉爾八百多戶市民等一批民生熱點話題,憑這借這檔節目和調頻廣播開辦的評論類節目《新聞視點》,調頻廣播新聞節目在社會上、在百姓中間形成了較好的形象,一些廣播節目覆蓋不到的地區也有人給我們打電話反映情況、提供新聞線索。這檔節目的成功其實是廣播內容重要性比形式更加重要的有利注解。
一些廣告信息類節目的成功則堅定了“服務是新時期地方廣播媒體核心競爭力”的認識。呼倫貝爾調頻廣播始建時,開辦了《信息廣場》欄目,為百姓播出尋物啟事,房屋買賣信息等等,最初這檔節目并沒有引起我們的關注,但是經過幾年的運行后發現,多次經過聽眾調查該節目始終名列前茅,近幾年來更是在當地百姓中間形成了丟東西到電臺播信息,租賃、買賣房屋、車輛、找工作到電臺播信息的固定社會模式,一檔以服務為主,收費為輔的欄目不僅在當地經久不衰,而且為廣播電臺爭取了很好的社會口碑,聽眾群也越來越廣泛。
2003年起呼倫貝爾人民廣播電臺從領導到普通編輯記者在創辦欄目、節目內容等方面的服務意識不斷增強,在環節干部競爭上崗時甚至有人專門提出了打造一檔專門的服務類的頻率的設想,因為上下意識的統一,近幾年呼倫貝爾人民廣播電臺設置的很多節目,比如:新聞類的《行風熱線》、《新聞視點》、社教類的《農牧林天地》、《148法律熱線》、文藝類的《聽我唱歌》、廣告類的《海霞幫您選飯店》等等都強化了服務性,通過提高服務地方的能力,使呼倫貝爾人民廣播電臺在媒體競爭中獲得了自己的一席之地。總結起來是百姓信任需要,地方黨委政府認可,廣告收入不斷增加。2007年呼倫貝爾市政府實施了廣播覆蓋工程,在十三個旗市建設了轉播臺,2009年投資為廣播電臺實現上星。
近兩年來,中國之聲、內蒙古新聞廣播等國家、省級廣播紛紛在呼倫貝爾實現了落地,這使得地方廣播媒體面臨的競爭更加激烈,總結前幾年的成功經驗,作為地廣播媒體我們認識到,要最大程度地爭取受眾,最有效的方法仍然是抓好服務這個中心。因為拼人才、拼節目內容的豐富性、廣泛性、深刻性、拼新聞報道速度等等,全都是地方媒體站在不利的位置,但是國家級媒體、省級媒體不管如何強大,他們不可能具體地服務某個地方,也不可能為一個地方提供長期的事無巨細的服務,而這卻恰恰是地方廣播媒體最大的空間和最好的空間。為地方百姓提供貼身保姆式的新聞信息服務,不斷擴展服務面、擴展服務的內涵、提高服務質量,正成為呼倫貝爾廣播人的自覺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