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世彤
快到年底了,一些電視臺開始對明年的工作進行準備,主要涉及頻道的定位規劃,任務分解,也有一些務虛的會議,討論來年行業發展趨勢等。當然,為下一年度準備一張新的節目單和廣告價目表則是所有這些工作的最后成果。
多年來,我也參與了部分電視臺的頻道定位和規劃會議。總體感受是大家討論自己多過討論競爭對手;討論同級或同區域頻道多于討論其它交叉覆蓋的電視頻道;討論如何減輕責任多過如何扛下更難的任務;討論內部矛盾多過討論如何協作發展。
一次,我和一位臺灣地區著名的收視研究專家講到省臺和市臺的競爭,他給我的答案是:電視的競爭應該像在戰場,No Mercy(沒有憐憫)。但臺里的領導馬上會說:“我們是兄弟臺,下不了這個手呀!”再說,這些臺都是一級行政機構,盡管有競爭也不會被斗垮。國內廣電系統目前的四級結構,是以行政級別為基礎的,競爭是不能以你死我活為目標的。
在單一收視率和總體收入的評價體系下,各級電視臺都以綜合頻道的形式展開激烈競爭。千臺一面早為社會各方詬病,卻長時間無法改變。毋庸諱言,競爭使得各級電視臺煥發活力,創造性極大發揮。許多電視臺在發展過程中,創造了許多為觀眾喜聞樂見的電視作品,但惡性的同質化競爭卻一直是電視臺領導的心頭之痛。
很多電視臺的專業頻道虛有其表,少兒頻道沒有多少兒童看的內容,體育頻道全是下棋打牌。有些真正的專業頻道還不能通過有線或無線最直接的路徑到達普通觀眾家庭。
改變這一格局成為最近幾年電視界的一個課題,三網融合的推進也讓一些電視臺看到希望。從技術角度講,四級電視臺都能覆蓋全國已經成為現實。全國360家電視臺、2000余個頻道將有可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如何規劃這些電視頻道和競爭市場是個現實問題。
電視頻道數量情況本來應該是件非常清楚的事情,特別是有收視率調查公司參與調查。但是在國內卻是本理不清的帳,核心原因是一些地方存在所謂“黑”頻道的現象。而當下的中國有線電視網整合工作遠沒有結束,覆蓋方式復雜,使得對頻道的管理相對粗放。
要在三網融合時代搞好電視的發展,私以為首先要對競爭環境進行整頓和清理。讓參與者明白他的工作界限,了解他的競爭對手。而類似上海廣播電視臺成立公益媒體群的做法應該推廣,保證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還能留存文化類的、小眾類型的電視頻道和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