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璇

十幾年前,趙寶剛在一次訪談節目中曾提起自己準備拍部電影。然而直到如今,這位電視劇“大咖”導演的電影處女作《觸不可及》才終于姍姍來遲。無獨有偶,另一位在電視劇領域叱咤多年的名導高希希,繼其十年前電影導演處女作《公正的心》之后,最近又將拿出另一部電影作品《露水紅顏》。影片即將于11月7日上映。
經驗是把雙刃劍
9月下旬,《觸不可及》正式在國內上映后,各路評論紛至沓來。總體來看,反響還是負面多于正面,比如“節奏控制欠佳”“對于愛情的表現過于理想化”等等,甚至有人評論說,趙寶剛“將電影拍成了電視劇”。
對于后者,這多少有點“戴著有色眼鏡看人”的意思。事實上,無論之前從事何種行業,導演多年積累下來的經驗和習慣必然會被其帶到電影創作之中。“假如導演是編劇出身,電影可能就會更側重敘事。像馮小剛是美術出身,對畫面的構圖和色彩或許就會考慮更多”,在時代今典院線副總經理吳鶴滬看來,電影是一門綜合藝術,單個導演很難在這門綜合藝術的每個方面都出類拔萃。在他看來,《觸不可及》至少“確實是一部電影,而不是電視劇”。
其實在內地影視圈,電視劇導演拍電影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早一點的有楊亞洲、張一白,近一些的則有柳云龍、滕華濤。就連馮小剛早期也有《一地雞毛》這樣的電視劇代表作。
2012年,滕華濤的《失戀33天》在內地票房大賣。當時,曾有人開玩笑說滕是“代表電視劇來拯救電影的”,該片的制作班底也是全部來自電視劇領域。不過,趙寶剛在拍攝《觸不可及》之前,卻選擇刻意與電視劇保持距離。他說自己在電影開拍前還特意“凈化”了一段時間,強迫自己忘記電視劇的相關經驗。
問題也由此而來:對于跨界電影的電視劇導演來說,之前的成功經驗到底是優勢還是劣勢?
就此,高希希的回答是正面的,“電視劇的經驗對我拍電影有幫助”。在他看來,關鍵尤其在于對現場關系的把控,“這一點電視劇和電影是一樣的。”同時電視劇導演敘事方面的能力是其優勢所在,“電視劇更鍛煉導演講故事的能力,中國電影最缺的也正是這點。”
在橙天娛樂集團首席執行官伊簡梅看來,近年來電視劇導演更多地參與到電影創作中是由影視劇市場的客觀變化所決定的,“加上網絡方面的傳播,這幾年電視劇得到的市場化鍛煉特別充足。很多電視劇導演都很關心年輕人喜歡的東西,而且電視劇的受眾比電影更加廣泛。”
滕華濤曾表示,其在《失戀33天》中對于現代都市題材的成功把控同樣是得益于之前在《雙面膠》和《蝸居》等電視劇作品中所獲得的經驗。而張一白、尚敬等導演將自己之前的熱播電視劇改編成電影,在運作中無疑也具有更多的品牌優勢。
然而,電影與電視劇產品畢竟存在很大差別。題材、受眾、作品氣質、影像風格和手法均不可同一而論。在影評人沙丹看來,關鍵還是在于導演對影像的操控能力,“電視劇對于影像的要求不是特別高,而電影的核心元素就是影像能力。有些導演特別想拍電影,但是拍出來又像電視劇,這就是因為其電影化的水平不夠。”
“電影化水平不夠”對于電影的藝術創作來說固然是減分項,但“一個拍得像電視劇的電影”的票房好壞,在如今中國內地的市場環境中卻很難判斷。伊簡梅表示,“中國電影市場現在還處在一個動蕩期,沒有形成規則。即使像《爸爸去哪兒》這樣的紀錄片也能大賣。這只能說明中國觀眾仍處于一個充滿渴望、但口味并不明晰的狀態。可能還要有一段時間,大家才能弄明白我們想要的電影到底是什么樣的。”
市場大勢催生跨界
管虎曾經說過,“電視劇當飯吃,電影當酒喝。”這句話似乎既關乎精神取向,也關乎物質需求。如今,電影市場正在迎來一個前所未有的“黃金時代”,因此電視劇導演越來越多跑到電影圈“找飯吃”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另一方面,電視劇領域最近出臺的“一劇兩星”等政策,無疑也助長了這股跨界的潮流。兩年前,高希希還說“拍電影真不如拍電視劇賺錢”,但在今時今日,他卻坦言此次《露水紅顏》的跨界“和市場有關”,“一直以來沒有覺得電影市場很好,但現在覺得確實更好。”高希希還透露說自己未來的工作重心將會放在電影方面。
其實除了電視劇導演,廣告、MV導演,甚至像韓寒、郭敬明這樣的作家也都在選擇跨界拍電影。沙丹認為,相比之下,“電視劇導演的影像構圖和敘事方式肯定要比這些作家強多了。”不過目前看來,相比電視劇導演,廣告、MV導演轉型拍電影似乎還是有更明顯的優勢,相關的跨界成功案例也更多,如寧浩、丁晟、李蔚然等內地青年導演都是來自廣告和MV領域。“廣告的影像感覺與電影更加相通,都更為強調視覺表達,也都需要在短時間內沖擊觀眾”,影評人鄒波如是分析。
不過在沙丹看來,電影的好壞關鍵還是要看導演個人的實際水平,與其之前從事的行業并無太大關系,“徐克、許鞍華、杜琪峰以前都是拍電視劇的。有些人就是‘天生神力,影像操控能力特別強,而且電視和電影本來也不存在什么鴻溝,加上現在拍攝設備也都差不多了。”
實際上,近年來在好萊塢,電視劇導演殺入電影圈不乏成功案例,例如去年《雷神2》的導演艾倫·泰勒就曾執導過熱門美劇《權力的游戲》和《大西洋帝國》。與此同時,最近兩年,很多電影導演對電視劇也開始產生濃厚興趣,知名的涉足者包括大衛·芬奇、詹姆斯·卡梅隆和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等頂級名導。“現在美劇的電影感越來越強,因此這些導演在兩者之間轉換也比較容易。”此外,在鄒波看來,美國奉行的“制片人中心制”也彌補了導演跨界電影、電視劇后可能出現的經驗不足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