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丫
新一輪燒錢開始?百度錢包解讀
眼看著騰訊和阿里巴巴(以下簡稱“阿里”)在移動支付領域殺得風生水起,一邊燒錢一邊卻又大獲其利,作為搜索引擎巨頭的百度也終于坐不住,想要在其中分一杯羹,急忙忙上線了“百度錢包”,并利用一系列“組合拳”想要趕在這兩大巨頭將市場瓜分完畢之前得逞。但即便如騰訊阿里這樣的互聯網航空母艦,也需要用燒錢大法來打開市場,而初來乍到的百度錢包顯然也需要下血本來獲得用戶的認同。好在百度無論是資金還是平臺,都早已就緒,接下來所需要研究的,只是它該如何出招。
百度公司百付寶的總經理章政華強調,百度錢包對于用戶而言是一個“優惠無所不在的錢包”。為此百度錢包將首批面向用戶發放價值10億元人民幣的“百寶券”,用戶在百度錢包中領取百寶券后就可以在特約商戶中享受現金優惠,所有消費后的用戶還能獲取錢包積分,并在后續任意一家百度錢包合作商戶中抵扣現金。
除此之外,在接下來即將到來的五·一小長假中,百度還將推出“五一半價游”活動,讓用戶使用《手機百度》購買到最低半價的全國5A景區門票。
而從長遠計劃來看,百度錢包“做移動端的奧特萊斯”的口號實際上已經昭告天下其未來愿景—通過捆綁團購、實物商品、生活服務、以及百度音樂和文庫的VIP會員卡等百度輕應用,讓用戶都可以在《百度錢包》會員權益平臺中獲得一系列優惠。
劍挑騰訊阿里,百度錢包有花招
當然,想要參與瓜分移動支付市場這塊蛋糕,光燒錢和擁有一個美好愿景是遠遠不夠的,百度必須要找出這個市場中被騰訊阿里吃剩下的“蛋糕末”,并在其中發掘到真金,好在百度擁有自己的優勢。
如果說《支付寶錢包》的出現顛覆了用戶的支付習慣,將貨幣甚至銀行卡都可以放在家中束之高閣,那么《微信》則是在財付通與支付寶大戰敗北之后,迅速意識到了自己在支付領域的復興不能寄希望于和阿里硬碰硬,因此轉而取長補短,利用《微信》整合平臺,成功使一個社交APP成為了阿里在移動支付領域最大的競爭對手。
而百度顯然從騰訊挑阿里的過程中找到了自己的求勝之道—尋找三者之間的差異,并在其中大做文章。
那么百度是怎么做的呢?我們知道騰訊的殺手锏是其強大的社交平臺,而阿里則是一再成為改變用戶支付習慣的先鋒兵,相對于這兩者,百度擁有的則是自己的搜索用戶群,即底層用戶,這同樣是騰訊阿里所垂涎卻難以追上的優勢。利用這一優勢,百度發展出了像百度音樂、百度文庫和百度百科等不同的產品,這使剛剛誕生的百度錢包不需要依靠一個單獨的《百度錢包》APP去和《支付寶錢包》和微信支付硬拼,而是可以作為手機百度等億級用戶APP的底層支付工具,根據用戶的搜索需求和使用場景隨時隨地調用支付功能—背靠大樹好乘涼,昔日微信支付正是這么迅速壯大的。
星火燎原,百度會面對怎樣的挑戰?
現如今,騰訊和阿里已經在一堆稻草之中燒了一把大火,讓各大媒體的焦點一度只能圍著他們轉,前一陣轟轟烈烈的打車之戰折射出了他們已經成功地將這把火燃燒到了整個移動互聯網。百度所能做的其實就是在一個稻草堆中點燃一把把小火,雖然看似孱弱,但若是能克服其中的種種困難,那么一旦燒起來也同樣能發揮可觀的能量。
首先百度在支付領域的相關經驗顯然與騰訊和阿里不在一個層面上。除了依靠搜索引擎來盈利外,文庫、音樂、網盤、視頻和游戲等領域看似產品很豐富,但都沒有實現壟斷,用戶沒有必要必須通過使用《百度錢包》來獲取某個資源。而百度曾經高調推出的生活消費產品百度有啊更是在慘淡經營了三年之后黯然退場,《百度錢包》是否也會像它的前輩一樣雷聲大雨點小,是許多業內人士所關注的問題。
其次,在騰訊阿里對掐的同時,百度所要面對的并不僅僅是他們,京東也同樣推出了自己的支付產品“京東小金庫”,以自己的網銀錢包為依托,主打理財產品的出售。一個相對于淘寶來說新興竄起的交易平臺新貴,雖然平臺沒有百度大,但是在移動支付領域的經驗卻未必比《百度錢包》少。
最后,正如我們剛剛所說,《百度錢包》的上市是在百度十四個億級APP打好江山之后才終于借助這十四個通道問世,雖然這等于讓它的前途上了十四條安全帶,但漫長的等待期也使其喪失了競爭市場的先機。從這點來看,天時地利人和,百度錢包都有所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