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超文
果桑是以結果為主、果葉兼用桑樹的統稱。桑椹“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營養豐富,酸甜可口,具有生津止渴,祛病強身多種功效。自古就作為水果或制干代食。桑椹能加工成果汁飲料、果凍、果醬、桑椹酒等特色產品;桑葉可用來養蠶、做藥、作飼料等,用途廣泛。種植果桑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前景廣闊。果桑栽培技術要點如下:
1 立地條件
桑樹根深喜肥,在土層深厚、肥沃,保水排水良好,腐殖質含量高的壤土生長最好。果園宜建在光照充足,無嚴寒,通風條件好(無強風),運輸及灌溉方便的地方。平原、丘陵、低山區均可發展。以集中連片建園最好。
2 品種選擇
以鮮食桑椹為主,宜栽無籽大十和紅果2號。前者果味佳,成熟早;后者產量高,較耐寒。以加工桑果汁等為目的,宜選用紅果1號、紅果2號,8632。紅果1號耐寒,特高產。
3 桑樹行向
根據地形、水土保持和作業方便等條件,并考慮日照和通風。一般以南北向光照、通風良好。盡量使行向與道路垂直,便于機械作業。
4 栽植密度
密度及行距,因立地條件、桑樹品種、樹形結構等而定,既要有利于桑椹高產優質,也應有利于機械作業。無籽大十品種枝條較軟,樹形松散,采用行距150厘米、株距120厘米,每畝370株。其他品種枝條直立,樹形緊湊,采用130厘米×100厘米或130厘米×130厘米。平地,株行距200厘米×100厘米,畝栽330株;坡地,株行距200厘米×150厘米,畝栽220株。
5 配置授粉樹
果桑一般是雌雄異株,風媒花,專用果桑園必須配置5%~8%的雄株作授粉樹。品種:大十配早生的育2號、胡桑等,其他品種配中晚熟新一園、西鄉2號等。
6 栽培要點
6.1 栽植時期
秋栽桑樹落葉后至土壤封凍前。春栽在土壤解凍后至桑樹發芽前。
6.2 挖溝施肥
栽植挖50厘米深、40厘米寬的溝槽,施入有機肥(每株10千克以上)和磷肥。整平土地,把購回的桑苗大小分開,逐株等距栽植,栽后澆足水。
6.3 植后管理
冬前栽植的,要對苗干埋土防凍。開春桑樹發芽前,距地面40厘米高平剪。6月初,對生長健壯的枝條留15~20厘米平剪,促發側芽。當年加強水肥和防蟲管理,使其快速成長。
7 樹形養成
低干桑:主干高30~40厘米,第一層支干20厘米,第2層支干20厘米,樹干總高度 70厘米,單株留條數15~18個。每畝留條數4 500~5 400個。
8 桑葉利用
第3年以后可合理利用桑葉養蠶。春蠶5月25日前后收蟻,小蠶期采用授粉樹上的桑葉飼養,大蠶期就可采結果樹上的葉。秋蠶9月初收蟻,采葉時要摘葉留柄勿傷桑芽,枝條梢端留5片以上葉養樹。
(作者聯系電話:13892626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