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凡 崔蘭舫
黃瓜居眾多設施蔬菜生產面積的首位,病蟲害防治是黃瓜無公害生產中關鍵環節之一。如何做到病蟲害防治既有針對性,又有預見性?本文通過下面兩個案例(日光溫室春茬黃瓜霜霉病防治方案和日光溫室越冬茬黃瓜病蟲害綜合防治方案)闡述黃瓜病蟲害防治方案。
1 日光溫室春茬黃瓜霜霉病防治方案
黃瓜霜霉病又叫“跑馬干”、“火龍”、“黑毛”等,是危害黃瓜的重要病害之一。如何正確識別診斷,取樣調查發病情況,做好“提前預防,對癥治療”,是生產綠色、無公害黃瓜的關鍵環節。
1.1 黃瓜霜霉病診斷
1.1.1 典型癥狀觀察:初期葉背面出現水浸狀、腿綠斑點,后病斑逐漸擴大,受葉脈限制,呈多角形。葉正面病斑初為黃色,后變黃褐色。濕度大時葉片背部病斑上長出灰黑色霉層。
1.1.2 室內鏡檢:取發病初期葉片,保濕培養,用挑針挑取病斑背面少量霉,制片鏡檢。注意觀察孢子囊梗分枝特點及形狀,孢子囊頂端乳狀突起有無。
1.2 黃瓜霜霉病田間調查
1.2.1 田間取樣:采用5點取樣法,每點隨機取100株,調查黃瓜霜霉病的發病株數,并按病株分級標準調查病株發病程度,最后計算發病株率和病情指數,填入病害調查記載見表1。
1.2.2 黃瓜霜霉病分級標準:0級:健株;1級:病株10℅以下的葉片發病;2級:病株10%~25%的葉片發病;3級:病株25%~50%的葉片發病;4級:病株50%以上的葉片發病。
1.3 確定防治措施
1.3.1 加強通風:設施內采用最有效的通風方式,加強通風排濕。夜間氣溫穩定在10℃左右時,晝夜通風排濕。
1.3.2 四段變溫管理:晴天上午升至28~32℃高溫,促進蔬菜光合作用,高溫抑制霜霉病;下午溫度降至20~25℃,維持光合作用;上半夜溫度保持15~20℃,促進蔬菜光合產物運轉;后半夜溫度控制10~13℃,抑制蔬菜呼吸消耗,低溫抑制霜霉病。
1.3.3 控制灌水:采用膜下暗灌方式灌水,晴天上午澆水。
1.3.4 農藥使用方法:選擇晴天上午噴藥,注意噴藥質量,葉片正反面均勻噴灑。
1.3.5 增施葉面肥:結合噴藥防病配制1∶1∶200的白糖、尿素、水,每7~10天噴施葉片1次。
1.3.6 加強施肥:結合澆水沖施尿素、硫酸鉀各5~10千克/667平方米,每7~10天沖施1次。
1.3.7 藥劑防治:選擇25%甲霜靈500倍液,或64%殺毒礬400倍液,或48%瑞毒錳鋅500倍液,或72.2%普力克600~800倍液,或72%杜邦·克露(64%代森錳鋅,8%霜菌脲)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交替使用。
1.3.8 高溫悶棚:病害發生較重時,選擇晴天中午,密閉棚室,使棚溫上升至44~46℃,維持2小時。
1.4 完成病蟲害防治任務:結合生產實際,完成黃瓜霜霉病防治任務。
1.5 防治效果觀察:到溫室內觀察防治后的黃瓜葉片背面,若病斑上黑色霉層消失,說明達到防治效果。
2 日光溫室越冬茬黃瓜病蟲害綜合防治方案
日光溫室越冬茬黃瓜主要病蟲害有:霜霉病、細菌性角斑病、灰霉病、白粉病、枯萎病、根結線蟲病、炭疽病、疫病、黑星病;瓜蚜、溫室白粉虱、美洲斑潛蠅、花薊馬等。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防治方針,提倡生產無公害蔬菜,減少化學農藥用量,保護好生態環境(詳見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