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麗娟
1 茼蒿病毒病
病毒病為茼蒿的重要病害,分布廣泛,發生普遍,零星發病,對生產影響不明顯。但干旱年份或少數地塊發病嚴重,顯著影響產量,降低產品品質。此病還可侵害菊科的其他多種植物。
1.1 癥狀
本病全生育期都可發生。多表現全株受害,病株明顯矮化,葉片褪綠或葉色濃淡不均,呈輕花葉或重花葉狀。有的病株表現葉片皺縮、畸形,有的表現頂芽或腋芽簇生,內外葉大小比例嚴重失調或葉片退化成線狀或窄條狀,隨病情發展,病株由下向上萎蔫枯死。
1.2 防治方法
及時滅蚜防病,在有翅蚜遷飛前及時防治蚜蟲,控制蚜蟲遷飛傳毒,參見桃蚜、瓜蚜等防治。加強管理,干旱年份注意適時澆水追肥,可因地制宜噴施葉面肥,促進植株早發快長,改善田間生態條件,增強寄主抗、耐病能力。
發病初期,及時清除重病株,并配合適當的藥劑防治,可噴灑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1%抗毒劑1號水劑250~300倍液,或1.5%植病靈乳劑1 000倍液,幼株期7天左右1次,視病情防治1~3次。
2 茼蒿褐斑病
褐斑病是茼蒿的主要病害,分布廣泛,發生普遍,全國各地常年發病,露地及保護地種植均受害。一般發病率20%~40%,輕度影響產量,降低品質。嚴重棚室或地塊,100%植株發病,重病株完全失去商品價值。
2.1 癥狀
此病全生育期都可發生,以生長中后期病害重。一般危害葉片,病斑圓形至橢圓形,有時不規則,病斑中央灰白色,邊緣黃褐至褐色,有的病斑顏色由外向內深淺交替,略顯寬輪紋狀。空氣濕度高時病斑正背面均產生灰褐色霉狀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后期病斑相互連接成片,致葉片枯死。嚴重時全株發病,較短時期內病株枯死。
2.2 防治方法
收獲后徹底清除病殘落葉,重病地區實行與非菊科蔬菜輪作。發病期保護地種植應注意通風排濕。發病初期進行藥劑防治,可選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農利靈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或6%樂必耕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或50%敵菌靈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或80%大生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40%多硫懸浮劑500倍液噴霧。
3 茼蒿灰霉病
灰霉病為茼蒿的普通病害,分布較廣,發生也較普遍,但多零星發病,對生產未造成明顯經濟損失。南方主要在春季露地梅雨后發病,北方多在冬春管理粗放的棚室內發生,嚴重時造成一定經濟損失。
3.1 癥狀
此病在各生育期都可發生。苗期發病,多引起死苗爛棵,在病苗上產生許多灰霉。成株期病菌多從下部老黃葉,或積水的、受傷的葉片開始侵染,形成水漬狀不規則腐爛,病情發展迅速。短期內即可引致成片植株發病壞死,隨病情發展,病組織表面均產生灰色霉狀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3.2 防治方法
收獲后徹底清除病殘落葉妥善堆漚處理。在種植或定苗前用65%甲霉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40%施加樂懸浮劑800倍液,或45%特克多懸乳劑1 000倍液,或50%溶菌靈可濕性粉劑400倍液均勻噴灑棚室地面、墻壁、棚膜等,進行表面滅菌。
發病初期進行藥劑防治,可選用65%甲霉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40%施加樂懸浮劑800~1 000倍液,或45%特克多懸乳劑800倍液,或50%敵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霧。植株茂密時選用防治灰霉病粉塵劑噴粉防治或采用常溫煙霧施藥防治,效果較好。噴藥后注意通風降濕并適當控制澆水。
4 茼蒿霜霉病
霜霉病是茼蒿的主要病害,北方保護地以冬、春季發病稍重。一般對產量無明顯影響,僅個別棚室或地塊發病較重,顯著影響產品質量,重時可減產20%~30%。
4.1 癥狀
本病主要危害葉片,一般由基部向上發展,全生育期都可發病。初期病斑為淺黃綠色圓形至不規則形,邊緣界限不清晰。隨病害發展病斑逐漸枯黃,病葉背面產生白色霜狀霉層,即病菌的孢子囊梗和孢子囊。病害嚴重時葉片背面布滿霜狀霉層,隨即黃化枯死。
4.2 防治方法
收獲后和種植前徹底清除病殘落葉集中妥善處理,漚肥必須經過高溫發酵滅菌。采用高畦、高壟或地膜覆蓋栽培,適當稀植,澆小水,嚴禁大水漫灌,雨后及時排水,保護地雨天注意防澇,有條件的地區采用滴灌栽培技術可較好地控制病害。
發病初期進行藥劑防治,可選用69%安克·錳鋅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或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或50%溶菌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66.8%霉多克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噴霧,施藥時應盡量把藥液噴到基部葉背面。發病初期或前期可選用5%百菌清粉塵劑15千克/公頃噴粉,或選用45%安全型百菌清煙霧劑7.5千克/公頃熏煙防治效果更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