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新曉 蘇詠梅
摘 要:在漫長的馬鈴薯貯藏期間,采用冷庫貯藏馬鈴薯綜合管理技術,只要嚴格掌握好溫濕度等技術要點,就能使馬鈴薯在較長的貯藏時間內,貯藏時間延長而且保鮮效果良好。
關鍵詞:冷庫貯藏 馬鈴薯 延時保鮮
馬鈴薯是我市傳統種植的主要經濟作物之一,常年種植面積在5萬畝以上,由于品質好營養豐富,一直受到廣大消費者的歡迎。隨著種植面積的擴大和上市時間的集中,廣大種植戶和中間商對馬鈴薯貯藏技術的要求越來越迫切。如果貯藏技術管理不當,會引起晚疫病、環腐病、軟腐病及干腐病等病害的發生,經濟損失嚴重。要想減少貯藏期病害的發生,讓馬鈴薯的貯藏時間不但延長,而且保鮮效果好,就要采取適宜合理的貯藏技術。為此我們在總結當地多年的貯藏管理經驗的基礎上,學習借鑒外地先進貯藏管理技術,總結了一套冷庫貯藏馬鈴薯綜合管理技術,推廣應用后效果良好,受到了廣大貯戶的歡迎。本文將從馬鈴薯的采收開始,系統介紹采收時間,采后處理,薯塊入庫以及貯前處理和貯藏管理等方面的綜合管理技術措施。
1 薯塊采收與處理
1.1 適時采收
對于決定要貯藏的馬鈴薯,適時采收是非常重要的。采收時間不能過早也不能過晚,采收過早薯塊中的干物質積累少、薯皮薄、不耐貯藏且產量低;采收過晚,薯塊易受凍害,貯藏中容易腐爛。具體采收時間,要根據馬鈴薯植株長勢的特點來判斷,當植株的莖葉大部分由綠轉黃,開始萎焉時,就是采收的最佳時間。這時的塊莖已經停止生長,并且容易與植株脫離,便于采收操作。
1.2 精選薯塊
為了保證儲存質量必須精選薯塊。把病薯、爛薯、蟲蛀薯、畸形薯和傷皮薯全部挑出,防止入庫后傳染其他無病的薯塊。為防止病菌帶進庫里,影響貯存保鮮效果,可將精選出來的薯塊用藥物進行處理。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2%的農用硫酸鏈霉素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均勻的噴灑在薯塊上,待晾干后裝袋。為便于透氣,貯藏要用尼龍網袋,將處理好的薯塊裝袋時要輕拿輕放,避免薯塊碰傷,造成新的傷口。
1.3 貯前冷庫消毒
因為冷庫在使用后會造成一些污染,這樣就容易使新入庫貯藏的馬鈴薯感染病菌造成腐爛。所以在薯塊入庫前,一定要進行冷庫消毒。首先要將庫內打掃干凈,然后用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灑墻壁和地面,施藥后密閉冷庫48小時,然后打開庫門通風,2天后薯塊才可入庫。
1.4 薯塊入庫
馬鈴薯入庫時要輕拿輕放,防止碰傷。為了便于通風透氣,存放薯塊的網袋要擺放整齊,且要一袋一袋的錯開碼放,堆高在1.3~1.5米,太高了下層的薯塊容易被壓壞。薯堆的寬度在2~3米之間,每堆2~3米就要留出20~30厘米的通風道。另外在薯堆與墻壁之間也要留出20~30厘米的通風道。這些措施可以保證薯堆的通風透氣,以免堆內熱量的散發受阻,使堆內溫度過高造成塊莖腐爛。
1.5 貯前預冷
由于剛入庫的薯塊體溫較高,如果直接將庫溫降到貯藏要求的溫度,就會出現冷害現象。要使薯塊保持新鮮品質,提高耐藏性,就要逐步降溫。因此薯塊入庫后,要先進行預冷處理。具體方法是:先將冷庫里的溫度降到12~14℃,然后每天降溫2℃,經過5天時間,達到貯藏所需要的溫度。此項技術在冷庫貯藏階段要認真負責,嚴格掌握冷庫內溫度、濕度、通風狀況等標準,如果管理不善直接影響到貯藏的結果。
2 貯藏溫濕度要求
2.1 溫度
實踐證明,馬鈴薯在不同的環境里呼吸活動程度是不同的,在5℃時薯塊的呼吸旺盛,皮孔開放,個別霉菌開始活動,薯塊的重量也會減輕。在8~12℃時薯塊呼吸更加旺盛,各種菌類迅速繁衍,為病原菌和腐生菌的侵染創造了條件,薯塊極易發生腐爛,并且在貯藏中后期薯塊還容易發芽長出須根;如貯藏溫度在0~1℃時,薯塊中的淀粉易轉化為糖分,味道會變甜,影響薯塊的食用品質;貯藏溫度在-1~-2℃時,薯塊會受凍,薯塊皮層中的薄壁細胞會受到破壞,薯塊會脫水萎縮失去實用價值。把貯藏溫度控制在1~4℃之間,馬鈴薯的薯塊呼吸微弱,皮孔關閉,各種病原菌類不宜發展,塊莖不發芽,重量損失最小,貯藏效果最好。因此在這個溫度范圍內貯藏馬鈴薯是最適宜的。
2.2 濕度
貯藏馬鈴薯濕度也很關鍵。馬鈴薯塊莖在貯藏期間如果濕度過低,塊莖失水嚴重,品質變差,并且濕度過低還有利于干腐病的發生。如果濕度大造成庫頂滴水,水滴在薯塊上,也會導致病菌繁殖發生腐爛。通過多年的實踐證明,庫內的空氣相對濕度應保持在80%~90%之間較為適宜。
2.3 通風
馬鈴薯在貯藏期間還在不斷地進行呼吸,吸收氧氣放出二氧化碳、熱量和水分,如果不及時通風換氣,庫內氧氣就會減少,二氧化碳就會增加,妨礙薯塊的生理活動,引起病菌萌發侵染,導致薯塊腐爛。因此在貯藏期間要根據庫存數量和冷庫設計要求確切掌握好換風時間和換風次數,確保薯塊貯藏良好。
3 三段式管理
馬鈴薯塊莖入庫預冷后,按照貯藏時間要求,可分為三個階段分段管理。在貯藏期間要嚴格按照兩頭防熱,中間防凍的原則來管理。不同階段嚴格控制好不同的庫溫,以達到貯藏時間長,保鮮度好的目的。入庫后的第一個月是貯藏的第一個階段。第一階段后的三個月為貯藏的第二個階段,再以后就是貯藏的第三個階段了。貯藏初期的冷庫溫度最好控制在1~2℃之間;貯藏中期的庫溫控制在3~4℃之間;貯藏末期的庫溫最好控制在1~3℃之間。各時期的空氣相對濕度應該保持在85%左右,最低不能低于80%,最高不能高于90%。當相對濕度小于80%時就要及時通過向冷庫的地面和墻壁上噴水來提高庫內濕度。在噴水增濕時,一定不能把水噴到薯塊上,以免發生腐爛。當冷庫內的濕度過高時可以將生石灰均勻的撒到地面上,吸水降濕。在馬鈴薯的貯藏管理過程中,要每隔一周左右對薯塊進行抽查一次。抽查中如果發現有問題的薯塊,要及時挑出,抽查后要封好袋口。
采用這種貯藏方法,可以將馬鈴薯貯藏半年以上,在這段時間里貯戶可根據市場具體需求情況隨時上市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