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玉

拿破侖于1802年8月加冕,他將共和八年憲法,改為終身執政。1804年11月6日,公民投票通過共和十二年憲法,法蘭西共和國改為法蘭西帝國,拿破侖·波拿巴為法蘭西人的皇帝,稱拿破侖一世。同年12月2日正式加冕,他并不是由教皇庇護七世加冕,而是自己將皇冠戴到了頭上,然后還為妻子約瑟芬·博阿爾內加冕為皇后。一年之后,他又在意大利由教皇加冕為意大利國王,但是他沒有時間去管理這個王國,于是他讓自己的繼子歐仁(約瑟芬與前夫的兒子)成為意大利副王管理意大利。
從1803年開始,拿破侖就開始構思通過法國海軍穿越英吉利海峽以圖侵略英國,從此他的戰爭,開始逐步從正義的自衛戰爭轉變成為大資產階級謀奪利益的非正義的侵略戰爭。他為了侵略英國這一作戰計劃煞費苦心,也在海軍方面任命了一些相對能干的指揮官。但是拿破侖本人對海戰絲毫不精通,作戰計劃不切實際,以及英國人的抗戰決心,導致了最后的失敗。在1805年的特拉法爾加海戰中,英國將軍納爾遜(也就是在征埃戰爭中摧毀法軍艦隊的那位海軍上將)陣亡,但是法軍指揮官維爾納夫被俘,法國海軍幾乎全軍覆沒,從此法國喪失了和英國的海上爭霸權。但是,拿破侖已經沒有時間去管這種事了,因為英國為了解海上之圍,已經挑動奧地利和俄國等歐洲大陸國家組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拿破侖只得放棄侵略英國的作戰計劃。
1805年8月,奧地利、英國、俄國組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拿破侖于是在9月24日離開巴黎,親自揮軍東進,到10月12日法奧斯特里茨戰役軍已經占領了慕尼黑。10月17日法蘭西第一帝國和奧地利帝國在烏爾姆激戰后,反法同盟投降。之后法蘭西第一帝國又在12月2日,即拿破侖加冕一周年紀念日中以7萬人的弱勢兵力打敗了9萬俄奧聯軍的強勢兵力,取得了奧斯特里茨戰役的勝利,反法同盟再度瓦解,并且迫使奧地利帝國取消了神圣羅馬帝國的稱號。拿破侖隨后聯合了德國境內各諸侯國組成“萊茵邦聯”,把它置于自己的保護之下。
次年秋天,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俄國、普魯士組成了第四次反法同盟,10月14日,拿破侖率軍攻打普魯士軍隊,在耶拿戰役中他集中了9萬人的兵力對普軍發動進攻,但是,這根本就不是普軍的主力。在奧爾斯泰特,法國的達武元帥的2萬法軍劣勢兵力遭遇了普魯士國王親自統率的5萬人的主力,達武元帥奮力指揮這2萬人馬擊潰了普魯士軍隊,普軍幾乎全軍覆沒,普王和王后倉皇逃命。拿破侖因此取得了德國大部分地區。1807年6月法軍又在波蘭在艾勞會戰和弗里德蘭戰役大敗俄國軍隊,拿破侖與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會面,雙方簽訂了和平條約,在此前一年拿破侖頒布了《柏林赦令》,宣布大陸封鎖政策,禁止歐洲大陸與英倫的任何貿易往來。自此,法蘭西第一帝國在歐洲大陸的霸主地位得到了確立。拿破侖一世兼任意大利國王、萊茵邦聯的保護者、瑞士聯邦的仲裁者,并分別封他的兄弟約瑟夫、路易、熱羅姆為那不勒斯、荷蘭、威斯特伐利亞國王。
人教版歷史八年級上冊第13課《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課內知識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