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志偉
長期以來,化學藥物、抗菌素同時與疫苗免疫相配合的獸醫防疫體系是我國養禽業用于防治禽病的主要模式。在這種情況下,禽類產品易出現化學藥物、抗菌素和激素殘留問題,不僅不利于養禽業的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們的身體健康。隨著獸用中醫藥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中獸藥以其副作用小、無耐藥性、可提高畜禽免疫力和改善肉蛋品質等優勢在禽病防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本文介紹了中獸藥在常見禽病防治中的應用情況,以供參考。
1 中獸藥在呼吸道疾病防治中的應用
1.1 流行性感冒的防治
流行性感冒以冬春季節多見,禽群易受寒濕侵襲而發病。以往常采用利巴韋林、金剛烷胺等抗病毒類化藥進行治療,但近年來已被國家明令禁止生產和使用。而中草藥及其制劑在流行性感冒的防治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此類藥物多具有清熱解毒和辛溫解表等功效。在制定具體的防治方案時可根據禽群的感冒類型及病情嚴重程度采用頭孢類等抗生素并結合麻黃散、扶正解毒散以及清熱解毒散等中草藥制劑對其進行治療,可取得良好的療效。
1.2 慢性呼吸道病的防治
養雞生產中出現慢性呼吸道病的可能性較大,這是一種消耗性疾病,禽源雞毒支原體(MG)是其主要致病原。禽慢性呼吸道病發展至中晚期常繼發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感染,進而出現“包心和包肝”現象,患禽心包膜、肝臟表面會出現纖維性假膜覆蓋并與腹膜相粘連,導致肝、腸等臟器功能出現嚴重損傷,單純使用化藥和抗生素難以獲得滿意的治療效果,如與白頭翁散、黃連解毒散等中草藥制劑配合使用不僅可調節臟器代謝功能,還能防止繼發性感染進一步性發展。
2 中獸藥在腸道感染性疾病防治中的應用
2.1 原發性感染
蛋禽、種禽的飼養周期長,在環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下易因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引發原發性感染,出現輸卵管炎、卵巢性腹膜炎等疾病。如單一采用抗生素治療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禽群的產蛋性能,同時還會出現藥物殘留和抗藥性等負面影響。在飼料中加入三黃散、白頭翁散等中草藥制劑可取得良好的防控效果,其療效也好于單純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
2.2 繼發性感染
慢性呼吸道病、傳染性貧血、淋巴性白血病等傳染病發展至中晚期通常會繼發嚴重的腸道感染,此類疾病的治療周期較長,易產生耐藥。此時在抗炎、抗病毒干擾治療的同時加用三黃散、白頭翁散、黃連解毒散等中草藥制劑進行配合治療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如在上述基礎上使用首烏、黃芪和熟地等藥物可起到提高禽群機體免疫力的作用,同時還有利于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治療恢復。
3 中獸藥在寄生蟲感染疾病防治中的應用
3.1 雞球蟲病
球蟲病是養雞生產中的常見疾病,其中小腸球蟲早期發生時不易發現,待患雞死亡時可發現其小腸、十二指腸均損傷嚴重,此時若使用化學藥物治療會對腸黏膜造成強烈刺激,可導致患雞迅速死亡。如采用青蒿、常山、黃柏、黃連等藥物組方進行治療可獲得較為穩定的療效。
3.2 蛋雞卡白細胞病
本病是一種血液性原蟲感染性疾病,以溶血性貧血為主要特征。我國長期以來一直采用大劑量的磺胺二甲氧嘧啶進行治療,雖可獲得較好的療效,但會影響患雞的產蛋能力并且不易恢復。治療該病時可適當減少磺胺二甲氧嘧啶的使用量,同時使用青蒿、常山、黃芪、黨參、白芍、當歸等藥物組方進行治療會獲得十分顯著的療效且不會影響患雞的產蛋性能。
4 中獸藥在代謝性疾病防治中的應用
4.1 免疫力降低
免疫抑制性疾病對禽群的亞臨床感染近年來呈現出明顯的增長趨勢,導致患禽的免疫器官受到損傷,在禽流感等傳染病的常規免疫過程中免疫應答降低,導致免疫保護抗體水平低下。有相關實驗研究表明,采用黨參、首烏、黃芪等為主的提取物及制劑可促進免疫器官發育和淋巴細胞分化,對于調節禽群的機體免疫力具有積極意義。
4.2 產蛋不良綜合癥
禽群生殖系統及卵泡發育不良、卵泡營養性發育遲緩是引發產蛋不良綜合癥的主要原因。應在提高禽群飼養管理水平的同時采用肉蓯蓉、菟絲子、淫羊藿、當歸、丹參、黃芪等組方的中草藥制劑進行調理可促進其生殖系統及卵泡發育,進而獲得良好的調理效果。
(編輯:何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