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紅梅
摘 要:雞痘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種接觸性傳染病,此病發病急,但是死亡率低,影響雛雞的生長發育,引起蛋雞的產蛋率下降,造成的經濟損失很大。如果此病和其他傳染病、寄生蟲病并發,死亡率較高。本文根據我市一家養雞場的發病情況,介紹了雞痘的預防治療措施。
關鍵詞:雞痘;偽膜;雞白喉;混合型雞痘
雞痘作為病毒性傳染病,典型的特征就是在皮膚、口角、雞冠等部位出現痘疹,在口腔、喉頭和食道黏膜上,發生白喉型偽膜。此病發病急,但是死亡率低,對雛雞的生長發育、蛋雞的產蛋量影響很大,引起產蛋率下降,造成的經濟損失很大。如果此病和其他傳染病、寄生蟲病并發,死亡率較高。本文根據我市一家養雞場的發病情況,談一下雞痘的預防治療措施。
1 發病情況
我市某鎮的王某飼養蛋雞5棟大約有6 000多只,其中雛雞有兩棟,日齡為50日齡左右,大約有3 000只,其余的都為產蛋期的成雞。王某按照免疫程序對雞群注射了馬立克、新城疫、法氏囊病、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喉氣管炎等疾病的疫苗,來預防這些常見疫病的發生,但是沒有對雞痘進行預防接種。在2014年3月12日,雛雞50日齡的時候,兩棟雛雞開始有異常現象出現,有少數的雛雞打噴嚏、咳嗽、呼吸伴有雜音,晚上稍安靜,白天癥狀明顯。逐漸病雞開始增多,在雞冠、肉垂,爪等處出現痘疹。在19日,發病率達到30%左右,從每天死亡幾只上升到十幾只,王某用紅霉素、土霉素等抗生素進行治療,沒有明顯效果。后來我處咨詢,確診為混合型雞痘,采取相應的對策進行治療,控制了疫病的發展。
2 臨床癥狀
雞痘的潛伏期大約為4~8 d,在雞群中死亡較多的是喉型、眼型和混合型的病雞,單獨只有皮膚型癥狀的不會死亡。病雞精神萎靡、縮頭呆立,有的病雞流淚,眼角有粘稠的膿性分泌物,嚴重的使眼瞼粘連,不能睜眼。有的病雞為皮膚型病變,在冠、肉髯、眼瞼、口角等處長出由小而大的結節,然后融合成大的痂塊,突出在皮膚的表面,呈棕褐色,干而粗糙,脫落以后留下疤痕;有的痘長在眼瞼和口角,影響視力和采食,病雞因為饑餓而死;有的病雞在口腔和咽喉部黏膜上發生小結節,而后融合成一層黃白色干酪樣偽膜,這俗稱雞白喉。偽膜逐漸增厚,影響呼吸和吞咽,甚至嘴不能閉合,病雞張口呼吸,發出嘎嘎聲,有時偽膜脫落,吸入氣管引起窒息死亡。病雞大多為混合型病變,只在皮膚上有病變的較少。
3 剖檢特點
對10只病死雞進行了解剖,在口腔、咽喉、氣管上有干酪樣的偽膜存在,顏色為黃白色,氣味較臭,不容易剝下來。外部沒有羽毛的部位有丘疹結痂,其他臟器上沒有明顯變化。有個別的雞只在食管、腸道也發現了偽膜的存在。
4 診斷
根據發病雞的典型臨床癥狀,例如在雞沒有羽毛的部位出現痘疹、在咽喉部位有黃白色干酪樣的偽膜等特征就可以做出診斷。還做了實驗室檢測,取病雞眼、咽喉部的病料組織,對20日齡的易感雛雞做了感染實驗,進行冠劃痕、翼刺和毛囊接種,大約6 d后在接種的部位出現了大小不等的痘疹,可以確診為雞痘。
5 治療
對于皮膚型病變的,可以用消過毒的鑷子對痘痂進行剝離,然后用碘酒、紅汞或紫藥水涂在傷口部位;對于長在眼部的痘診,如果眼球沒有損傷的可以進行治療,先擠出里面的干酪樣物質,然后用消毒液沖洗干凈,常用的藥物有2%硼酸溶液或l%高錳酸鉀溶液,最后用5%蛋白銀溶液滴眼;對于長在咽喉部的雞痘,用消毒的鑷子把偽膜剝掉,然后用l%高錳酸鉀溶沖洗干凈,在吹上少許“喉癥散”粉,每天一次,連用3 d,效果不錯。在治療雞痘時要特別注意,對于剝下的假膜、痘痂或干酪樣物質,都要做無害化處理,嚴禁亂丟,以防疫病擴散傳染。
對于有發病雞的雞群,可以用板青連黃散飲水,連用7~10 d,病情可以控制。同時在飼料中添加多種維生素、維生素A等,提高雞體的抗病力,促進傷口愈合。一般要連續飼喂一周的時間。
通過采取以上措施治療,雞群的病情基本得到了控制,7 d后雞群恢復了健康。
6 小結
1)雞痘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種傳染病,痘病毒對低溫和干燥的抵抗力很強,病變部位的痂皮4℃保存時,長時間具有傳染性。此病一年四季都有可能發生,但是秋、冬兩季發病較多,秋季皮膚型病變較多,冬季白喉型多發。不同品種、年齡、性別的雞都可以感染,尤其是雛雞、育成雞容易感染,成雞一般很少發病。
2)雞痘主要通過皮膚和黏膜感染此病,吸血昆蟲蚊子,在傳播中有巨大的作用,它們吸吮病雞的毒血以后,帶毒的時間可以長達10~30 d,如果這期間它們再刺吸健康雞,就會引起發病。雞舍飼養密度大,潮濕、空氣污濁、飼料中缺乏維生素、礦物質、體外有寄生蟲等都可以促使此病的發生和使病情加重。在發病過程中,和霉形體病、傳染性鼻炎等混合感染,可以造成大批死亡。
3)預防此病最好的方法就是接種疫苗了,目前最常用的就是用雞痘活疫苗(鵪鶉化弱毒疫苗)皮下刺種。
4)王某的養雞場之所以發生此病,就是在雛雞階段沒有接種疫苗,又由于當時有一個飼養員請假,雞場人手少,清潔衛生不到位,消毒次數減少導致疾病的發生。
(編輯:何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