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平
第一個“他”——曾經是全班倒數第一的差生。
而且,從入學開始的那一天,連著3次考了全班倒數第一。
他幾乎讓所有人失望了。
出生在貧窮的家庭,父母傾盡全力供他上學,但他卻以這樣的成績回報省吃儉用的父母。
大家都相信這個生性頑劣的孩子不會有什么出息。
第二個“他”——在數學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被稱為“東方第一個幾何學家”。
他的研究成果,在國際數學界引起強烈反響,著有論文150多篇。
他不僅是一代數學宗師,更是我國教育界的泰斗,他發明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培養優秀生三步法”,憑借這個“三步法”,他培養了一大批數學家,使中國數學家揚名世界,甚至擁有了自己的“學派”。
然而,誰也不會想到,這兩個“他”竟是同一個人。
他就是我國偉大的數學家——蘇步青。
偷偷聽課的放牛娃
1902年,蘇步青出生在一個窮苦的農民家庭。
蘇家的祖輩是逃荒過來的,世世代代以務農為生,爸爸媽媽從未讀過書,吃夠了沒有知識的苦。所以,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一個有文化的人。
可是,良好的愿望并不能改變無奈的現實。
別的孩子都高高興興地背著書包上學堂了,爸爸媽媽卻交不起學費,只能讓蘇步青去放牛,可憐的小蘇步青,就這樣戴著爸爸編的草帽,穿著媽媽做的粗布衣,一遍又一遍地跟著家里的水牛走來走去。
放牛回家的路上,蘇步青常常路過小伙伴們讀書的學堂,里面傳來的讀書聲對他而言,太有吸引力了。
蘇步青趴在學堂外面,靜靜地跟著老師在心里默念。
一天、兩天、三天……
蘇步青成了學堂的旁聽生,爸爸犯起了迷糊:兒子明明沒去上學,怎么也會背學堂里教的古詩呢?
有一天,爸爸看到了正在“旁聽”的兒子,心中一酸,回到家里,便和妻子商量:再苦再窮,也要省出錢來,供兒子讀書!
就這樣,小蘇步青走進了學堂。
倒數第一的差生
9歲那年,告別了村中的學堂,蘇步青要去縣城上小學了。
爸爸挑著一擔米,和蘇步青走了50公里山路,來到了縣城的小學。
爸爸把那擔米當作學費,交給學校就回家了。
蘇步青對周圍的世界充滿了好奇,這是他第一次從山里來到縣城,覺得什么都是那樣新奇。
他第一次見到了有肉餡的饅頭,第一次見到了燒開水的鍋爐……他覺得一個鍋爐能給那么多人供應開水,真是太厲害了,他甚至搞了個不小的惡作劇,把帶來的雞蛋打破了扔到鍋爐里,結果一鍋爐開水變成了“蛋花湯”,把鍋爐工人氣得火冒三丈……
這個頑皮的孩子,整天玩啊鬧啊,等到期末考試結束,蘇步青傻了眼:竟然考了倒數第一!
唯一不錯的是,他作文還行,小時候的“旁聽”經歷,讓他對作文很有興趣。
可是,這個頑皮的孩子給人的印象實在不怎么樣,他能寫出這么好的作文?大家都不信,這其中就包括蘇步青的作文老師,他認定蘇步青的作文是抄的,故意給了他一個很低的分數。
這下子,小蘇步青的牛脾氣上來了,老師越說他不好,他就越不好好學。
而這牛脾氣引發的后果就是:連著3個學期,小蘇步青都穩坐全班倒數第一的交椅。
好在這時候,一位老師拯救了他。
牛頓的歷史在“重演”
他就是蘇步青的地理老師。
地理老師把蘇步青叫到辦公室,和其他老師不一樣的是,地理老師并沒有批評他,而是和顏悅色地給他講起了故事。
“以前,在英國有一個叫牛頓的孩子。”地理老師給蘇步青講著,“12歲那年,牛頓和你一樣,從農村轉學到城里,學習非常不好,大家都瞧不起他。有一天,牛頓忽然醒悟了,覺得自己不能再這樣混日子了。他堅信只要自己肯努力,絕對會把成績趕上來。后來,牛頓發奮圖強,竟然考了全班第一。再后來,牛頓成了英國最偉大的科學家。”
“我覺得你也非常聰明,只要好好學,肯定也能成為全班第一。”老師望著蘇步青說,“爸爸媽媽為了給你交學費,省吃儉用,又累又辛苦,你這樣天天玩,怎么對得起爸爸媽媽?”
蘇步青見老師不但沒批評他,反而還給他講故事,心里非常感動。那個頑皮的小孩子不見了,眼淚就像斷了線的珠子,嘩嘩流個不停。
從這一刻,蘇步青暗下決心:一定要好好學習,不讓爸爸媽媽和老師失望!
牛頓的故事在他身上重演了:在期末考試中,蘇步青如愿考了全班第一!
為救國,學數學
很快,蘇步青上了初中。
初三那年,一位留學歸來的數學老師在課堂上沒有講數學,而是講起了中國的危難:“同學們,今天的世界列強,仗著自己的大炮輪船,企圖瓜分中國,中國滅亡的危險就在眼前。中國想要拯救自己,必須發展科學技術。而數學又是科學的開路先鋒,為了中國,大家一定要學好數學。”接著,老師又講起了數學在各個領域的應用。
這一堂課,蘇步青終身難忘。
就是從這節課開始,蘇步青心中升起一團火:為了祖國,一定學好數學!
拜房東大媽為師
17歲那年,蘇步青買上一張船票,前往日本留學。
到日本后,他身上只剩下了170塊錢,這170塊錢,要維持3個月的生活。3個月后,就要參加入學考試。
有錢人家的孩子,都在請老師輔導學日語,而蘇步青呢,別說請老師,連吃飯都成了問題,為了省錢,蘇步青一天只吃兩頓飯。請不起日語老師,他拜房東大媽為師,和大媽一起去買菜,和大媽一起練習對話。
3個月后,考場上的蘇步青用流利的日語回答了主考官的所有提問,最終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日本的名牌學校。
5年后,蘇步青又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日本帝國大學數學系。
大學畢業后,他免試直接就讀研究生。
賣報、送牛奶、做雜志校對、當家教……為了學費,蘇步青多苦多累的活都去做,但是這些,沒有阻擋他在數學上的大放異彩。
他連著發表了40多篇論文,開辟了新的數學領域,被稱為“東方國度升起的燦爛的數學明星”。報效祖國,培養人才
1931年,蘇步青博士畢業,世界上許多著名大學、著名科研機構都爭相聘請他,但他毅然回到了戰亂中的祖國。
當年的差生,如今學成歸來。一方面,他繼續著他的研究,數學成果層出不窮,被同行稱為“東方第一個幾何學家”;另一方面,他肩負起培養學生的責任。從1931年到1952年,蘇步青培養了大約100名學生,有5人被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很多人成了中國數學研究的骨干力量。
當時中國非常落后,戰亂不斷,蘇步青他們連飯都吃不飽,為了避難,甚至在山洞里面鉆研數學。然而,就是在這極端惡劣的環境下,他們取得了別人無法想象的巨大成就。
從此,中國數學領域煥然一新,世界重新認識了中國的數學力量。
今天,為了紀念蘇步青在數學領域和教育領域取得的巨大成就,教育部設立了“蘇步青數學教育獎”。
蘇步青教授堅韌的意志,鉆研的決心,以及他對數學教育的貢獻,極大地改變了中國數學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