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俊毅
去年入冬以來,中大豬的呼吸道疾病高發,表現與以往有所不同,主要特征是發病急,死亡率高,常規防控措施效果不好,常伴有神經癥狀等。經檢驗,在病豬體內發現大量的偽狂犬病毒。表現出偽狂犬與常見的病原菌混合感染的情況。
1 發病情況介紹
2013年12月中旬,在廣東潮汕地區某豬場了解到不同尋常的發病情況,一個600頭母豬的豬場,進入12月后,中大豬突然出現體溫升高,咳嗽喘氣,犬坐姿勢,鼻腔內有大量鼻液流出,發病較急,一般發病到死亡的經過時間為3~5 d,部分豬在臨死前表現出撞墻、轉圈、倒地四肢劃水等神經癥狀。剖檢可見豬明顯的肺水腫,類似于流感、傳染性胸膜肺炎等混合感染。豬場技術人員對此進行常規用藥,但是療效甚微,死亡數量有增無減。于是,只好抽一些血樣拿去化驗,并邀請海納川技術老師到該豬場臨診。通過對病豬的解剖發現,豬除了胸腔病變比較明顯以外,伴有大腦水腫和腦膜充血現象,因此推斷本次發病豬群除了傳統的呼吸道疾病可能存在偽狂犬疾病。所以,選擇了兩欄發病豬群做針對偽狂犬的治療試驗,緊急注射安特威(豬基因工程復合型干擾素),1次/d注射,一共注射3 d,同時配合抗生素治療。三日后兩欄豬呼吸道疾病癥狀都出現了明顯的好轉,一周后兩欄豬基本痊愈。此時血樣的報告證實存在偽狂犬病毒感染。此后,該場通過對全群肉豬緊急免疫偽狂犬疫苗,對已發病的豬只注射安特威,再配合抗生素治療方案,這場突發性呼吸道疾病已經得到基本控制。
偽狂犬病在南方,如廣東一直處于平穩狀態,即使發病也大部分集中在哺乳仔豬到保育豬階段,很少有中大豬甚至種豬群發病的相關報道。偽狂犬病的這一平穩狀態在2012年開始出現轉變,根據對2012年影響河南、河北地區的新生仔豬腹瀉綜合癥的病原調查,其中一個主要的致病因素為偽狂犬病毒的感染,部分地區甚至出現新生仔豬腹瀉同時伴有神經癥狀,發病致死率為97%。將腹瀉死亡的仔豬給狗和貓吃,幾天后狗發病,出現極度瘙癢及神經癥狀,并很快出現死亡。南方最早出現偽狂犬異常癥狀是2013年3-4月份,粵西地區出現的疑似與偽狂犬有關的豬群感染病例,以中大豬發病為主,表現為發病急,高熱,皮膚發紅,呼吸困難,鼻腔內流出清亮的鼻液,發病率約為70%,病豬死亡為30%左右。采用常規的抗生素治療效果不佳,最后通過更換偽狂犬疫苗的辦法,疫情得到迅速的控制。7-12月份,粵中、粵東地區除了表現為中大豬發病外,還有后備母豬、妊娠母豬發病的報道。
2 關于發病原因、原理的思考
偽狂犬病是繼豬瘟之后相對穩定的疾病,沒有病毒變異的報導,疫苗的毒株相對單一,也是通過疫苗免疫控制得最穩定的疾病。傳統的觀點,豬偽狂犬病只危害仔豬,哺乳仔豬以神經癥狀為主,死亡率幾乎為100%,斷奶仔豬則以頑固性腹瀉為主,部分出現神經癥狀,死亡率較高,而25 kg以上的豬,即使感染也很少表現出癥狀。那么,偽狂犬病毒在中大豬呼吸道疾病中到底扮演什么角色呢?是偽狂犬病毒發生了變異,毒力增強,還是當今豬群抵抗力下降了,或是疫苗出了問題?但2013年廣東出現的這一系列新發病例,至少為我們在呼吸道疾病的判斷中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考方向,并在防控過程中予以充分的重視。
病毒是否變異,毒力是否增加,只能等待權威認定,疫苗是否出了問題我們無從考證。但豬群的健康水平下降,免疫力低下卻是不爭的事實。所以,我們能做的除了選擇好疫苗以外,只有在提高豬群抗病能力上下工夫。
免疫系統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清除外來的致病因子,維護豬與病原微生物之間的平衡,所以,健康豬群即使接觸病原也不一定發病。但破壞這一平衡很簡單,要么是豬自身免疫功能下降,或者是病原微生物的數量突然增加或者毒力增強。在集約化的棲息條件下,不良環境導致豬群健康水平下降,免疫抑制性疾病導致的免疫能力降低,機體對疫苗的免疫應答反應能力低下,最終導致免疫失敗,使疫病的發生、發展變得異常復雜。導致豬群免疫抑制的因素很多,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普遍存在:包括藍耳病毒(PRRSV)、圓環病毒(PCV-2)、偽狂犬病毒(PRV)、豬瘟病毒(HCV)、細小病毒(PPV)等。特別是PRRSV主要侵害巨噬細胞系統,PCV-2主要侵害淋巴系統,都是典型的免疫抑制性疾病,而這二種病在豬場幾乎100%的存在,嚴重影響機體的免疫功能。
2)中毒性因素:首先是霉菌毒素的普遍存在,多種霉菌毒素可同時存在于任何一種常規飼料中引起慢性復合性中毒。霉菌毒素可以直接導致免疫抑制,損傷實質器官,特別是肝臟、腎臟,解毒與排毒功能降低,機體抗病能力下降。其次是藥物及重金屬中毒,錯誤的藥物保健以及高劑量的微量元素的應用是藥物與重金屬的慢性中毒長期影響豬群的健康,由于慢性中毒是個蓄積緩慢疊加的過程,因此經常被人們忽略,最后導致嚴重的免疫抑制,極易繼發各種疾病。
3)環境因素:中國的豬舍通風狀況令人擔憂,尤其是冬季北方豬場通風和保暖經常是不可調和的矛盾,甚至聽到某某豬場員工戴防毒面具進豬舍打掃衛生的笑話,豬舍內的空氣可想而知。人能覺察到的氨氣濃度為10 μL/L左右,當氨氣濃度達到20~50 μL/L時就會感覺頭暈、咳嗽、眼紅流淚,豬如果長期在20~50 μL/L中生活免疫功能下降,氨氣能刺激呼吸道黏膜,導致呼吸系統防疫功能下降,并且常常與豬舍內粉塵、硫化氫聯合作用誘發各種感染性肺炎。長期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氨被吸入進入血液循環,對中樞神經、心血管系統和實質器官形成毒害,發生全身性免疫抑制。溫濕度不適、晝夜溫差過大,衛生不良等因素都可導致免疫抑制。
3 有效防控方法
1)良好的環境與管理是提高豬群健康水平的基礎。首先要為豬群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做到溫度適宜,濕度控制在50%~70%之間,晝夜溫差最好在3℃以內。空氣要新鮮,氨氣濃度在10 ppm以內。減少豬群密度,保證適量的運動。從而改善豬生長環境,減少病原微生物數量,減少免疫抑制現象的發生。
2)減少飼料中霉菌毒素污染是維持免疫力的必要保證,保證飼料與飲水的質量,確保不發生霉菌毒素中毒。
3)健全的生物安全措施,防止外源及內源性疾病。生物安全并非簡單的消毒與隔離,它是一個系統工程,以維護病原微生物和動物機體的系統平衡為出發點所做的一系列工作,它包括:控制外源性感染;合理的疫苗免疫程序制定及疫苗正確選擇;科學的引種等。另外,許多條件性致病菌是豬群的常駐菌群,當個體免疫力降低時,這些正常帶菌也可以致病。預防內源性感染的關鍵點就是提高群整體的免疫力,防止正常帶菌的大量繁殖,提高對機體對病原微生物的承受能力。
4)做好合理、健康的藥物保健工作,健康的保健理念是以提高免疫力為基礎,以控制病毒為中性,盡量減少化藥、特別是抗生素的用量。
(1)仔豬健康保?。翰溉樽胸i和保育豬可以使用復合有機酸等酸化劑來補充胃酸,添加益生素等補充腸道有益菌,使用抗菌肽等產品維護腸道健康,促進腸絨毛生長,提高消化吸收能力。減少毒素的產生,中和、清除腸道毒素,保護肝功能。斷奶及轉育肥兩次轉群前后各7 d添加電解多維、氨基酸等抗應激、提高抵抗力。通過維護腸道的健康,保證仔豬高效的消化吸收能力,仔豬就會強壯,免疫力自然會提高,各種疾病自然會減少,這是目前比較可行的針對仔豬安全、健康、有效的好辦法。
(2)種豬健康保健:當豬場生產性能下降,免疫抑制問題突出,繁殖障礙頻發時,首要解決病毒的隱性感染問題,特別是控制藍耳病、圓環病毒等免疫抑制性病毒病,可使用抗病毒中藥制劑,如扶正解毒散、清瘟敗毒散等,使用免疫增強劑、多種維生素等全面調整豬狀況,提高豬群的健康水平。如抗菌肽類、電解多維、特別是優質維生素C、復合氨基酸類、微量元素添加劑等,一般需要使用15~20 d,具有提高自身免疫功能,同時具有一定的解毒排毒、保護肝臟功能等作用。對于附紅體、弓形體等血液原蟲性疾病嚴重的種豬,還要使用鹽酸多西環素、磺胺類藥物等,但使用的時間一般為5~7 d。如果調理得當,一般使用15~20 d后,皮膚毛孔鐵銹色斑點基本脫落,淚斑基本消失,皮毛光亮,流產、死胎減少,產后炎癥發生率下降,新生仔豬健康,奶水充足,發情配種基本恢復正常。
經過這樣的調理后,豬群健康水平恢復正常,生產基本平穩,此后可定期采用提高免疫力與抗病毒保健方法。通常的做法是所有種豬每2個月調整一次,可使用中藥、細胞因子、抗菌肽、免疫增強劑等非抗生素類的藥物,每次使用2周左右時間。用以上方法,不僅能解除免疫抑制對豬場的困擾,維持良好豬群的健康水平,解決各種繁殖障礙問題,可以維持豬場生產平穩、新生仔豬健康。
5)發病時的快速控制措施
(1)注射:緊急注射干擾素等。另一側頸部可注射頭孢、氟苯尼考等抗生素,注意不可與干擾素在同一側頸部注射。此外也有些發病的豬場通過調整免疫程序或更換疫苗后,可以有效控制病情。
(2)飼料添加:替米考星、氟本尼考各1 kg/t,使用3 d后,用量減半,再連續用4 d;扶正解毒散或清瘟敗毒散等提高免疫力的中藥制劑連用15 d。
(3)飲水:添加電解多維等用到痊愈。效果觀察:在環境管理正常,基本無霉菌毒素中毒的情況下,疾病基本能得到有效控制。
樹立健康養豬新理念,采用以上綜合防控方案,以改善豬的生存環境、提高免疫力為根本,合理使用疫苗,配合科學的藥物健康,才能徹底解決豬偽狂犬病與呼吸道綜合征的混合感染問題,實現健康、高效、快樂、輕松養豬的心愿。(編輯:狄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