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清貴

習近平總書記對民航安全極為重視,近期專門做出了“民航安全事關重大,要站在國家戰略和國家安全的高度,加強對我國航空安全保障體系建設的總體規劃和統籌協調”的重要批示。
這對民航安全的準確定位、對民航安全建設的總體思路指明了方向。發生民航安全事故,不能等同于一般的交通運輸事故,它不僅會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和大量的人員傷亡,還會造成很大的社會負面影響,削弱行業的發展速度。因此,要將民航安全納入國家戰略和國家安全的總體構架,在航空安全保障體系建設上,切實抓好綜合規劃、統籌協調和分步實施等工作上。
在國家層面,要切實抓好“國家安全方案”(SSP)建設。按照2013年11月14日生效的國際民用航空公約附件19《安全管理》的要求,國際民航組織(ICAO)締約國應該建立并實施“國家安全方案”,這個方案是一個國家對其民航安全進行管理的一個管理制度。該方案包括“國家的安全政策與目標”、“國家對安全風險的管理”、“國家的安全保障措施”和“國家的安全推廣措施”4個組成部分及11項相關要素。
對于“國家的安全政策與目標”的確立,要切實抓好國家安全的立法框架建立,建立完善國家的安全責任和問責制,繼續抓好飛行事故和事故征候調查工作,在執行政策上不能出現“見著紅燈繞道走”的現象。
在“國家對安全風險的管理”上,要抓實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服務提供者安全管理體系”必須滿足安全需要;二是抓好與“服務提供者”之間的安全績效協議的制定、考核工作。
在“國家的安全保障措施”上,一要加強安全監督,建立有效的安全監測機制,建立可確保服務提供者能遵守既定的監管措施(要求、具體的運行規章和實施政策)來查明危險并管理安全風險的機制。這些機制包括檢查、審計和調查,以確保安全風險的監管措施被適當納入服務提供者的安全管理體系中,按設計要求付諸實施,且監管措施對安全風險發揮預期作用。二要抓好安全數據的收集、分析和交流工作。三要根據安全數據側重對具有更大安全關切或需要的領域進行監督。
在“國家的安全推廣措施”上,要加強內部培訓、交流和傳播安全信息。國家應提供安全培訓,促進安全意識和安全相關信息的雙向交流,要支持在民航管理機構內部建立一種促進國家安全方案的文化氛圍。同時,要在服務提供者之間建立外部培訓、交流和傳播安全信息的機制。
在民航運輸企業層面,要切實抓好安全管理體系(SMS)建設。這個體系包括“安全政策與目標”、“安全風險管理”、“安全保障措施”和“安全推廣”4大部分及12項要素。
在“安全政策與目標”方面,要切實落實好管理層的承諾和責任,全面實施安全問責制,選拔任命好關鍵的安全管理人員,做好應急預案的協調實施工作,完善安全管理體系文件;在“風險管理”上,要切實查明安全隱患及危險源,抓好安全風險評估工作,落實相應的安全緩解措施;在“安全保障措施”上,通過安全績效監測與衡量,突出對運行變化的管理,不斷完善和改進安全管理體系;在“安全推廣”方面,一抓培訓與教育,二抓安全交流。
我國民航的安全水平,已經跨入世界民航的先進行列。2008年1月~2012年2月底,我國運輸航空百萬架次重大事故率為0.11,而同期世界平均水平為0.5,同期美國平均水平為0.33;我國億客公里死亡人數為0.003,世界平均水平為0.01。
在成績面前,我國民航人,絲毫不敢有所懈怠,通過實施“國家安全方案”和“安全管理體系”,夯實安全基礎,努力實現從民航大國向民航強國的飛越。
(本文作者系中國民航科學技術研究院總飛行師、機長,中國民航特聘專家,中國交通運輸部專家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