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焱
種好梧桐樹,不愁鳳凰來。
國家眼科診斷工程中心、聯合出版集團中國區總部、車聯網創新中心、亞洲頂尖自體免疫細胞實驗室近日相繼落戶北京亦莊開發區。
創新要素正加速向北京亦莊靠攏,推動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迅速與中關村形成南北呼應、兩翼聯動的協同創新格局,成為北京這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支撐。
聯合出版集團建中國區總部
“我們要打造開發區文化產業的地標性企業。”近日,記者從聯合出版集團了解到,聯合出版集團將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打造囊括出版產業全產業鏈的“中國區總部及中華商務研發生產基地”。
據介紹,聯合出版(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總部設在香港,跨地域、多領域發展的中資文化產業集團,于1988年在一些歷史悠久的海外出版文化機構基礎上組建而成,現已成為香港最大的國際化跨地域綜合出版集團,也是國家在境外最大的文化機構。業務涵蓋圖書及音像產品出版、出版物發行與零售、云計算數字出版、印刷及RFID產業、電子媒體、書畫藝術品經營、教育培訓等多個文化產業領域。在中國澳門、臺灣、內地及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澳洲等地均設有子公司和分支機構。
此次在亦莊開發區建設的聯合出版集團中國區總部及中華商務研發生產基地項目,總建筑面積9.4萬平方米,其中中國區總部功能定位為京港文化交流中心、聯合出版教育培訓中心、藝術品展覽展示收藏中心、數字出版中心;中華商務研發生產基地功能定位為RFID研發生產中心、智能標簽及智能卡生產中心、數字印刷技術研發及服務中心、文化創意中心、數碼信息媒體中心。
項目建成后,將集出版、發行、數字出版、研發、設計、制作、教育培訓、書畫藝術品、音像等相關文化產業于一體,具備投資、孵化、設計、制作、培訓、交易等各種功能,形成以高科技為載體、智力高度密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產業特色鮮明、資金投入產出效率高的技術型、創意性高端產業,進一步促進中外出版業文化交流,增強中華文化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
國家眼科診斷工程中心落戶
日前,伴隨同仁醫院2014年第十九屆愛眼日在北京亦莊生物醫藥園的啟動,國家眼科診斷工程中心正式落戶開發區,也意味著北京亦莊將正式開始對我國邊遠地區農村患者進行遠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篩查模式。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早發現和早治療可以有效降低失明風險和治療成本。然而,我國大量的糖尿病患者分布在農村,醫療條件的限制使得他們無法做到糖尿病眼病的早發現。
為了有效緩解日益加重的這種需求矛盾,北京同仁醫院眼科研究所會診中心嘗試了可及性的遠程眼病篩查模式——基層醫院利用數碼眼底照相機獲得當地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的眼底像,通過互聯網技術上傳到上級眼科中心,并對之進行分析評價,做出診斷和治療建議并反饋給基層醫院。遠程醫療使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篩查模式簡單、快捷、方便、及時,提高了農村患者醫療服務的可及性,使邊遠地區的患者可以享受到大醫院眼科的醫療服務而不再受地域的局限。
伴隨國家眼科診斷工程中心的落戶,位于生物醫藥園的篩查中心與作為示范網點的河北承德市平泉醫院進行了聯網,標志著國家眼科診斷工程中心將正式對全國各地糖尿病眼病患者提供遠程服務。
此外,據了解,目前用于支持防盲治盲技術研發、推動防盲治盲科普宣傳的光明基金也已經在國家眼科診斷工程中心正式啟動。
中交興路聯手IBM
共建車聯網創新中心
6月18日,北京中交興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與IBM聯合共建的車聯網創新中心正式成立。雙方強強聯手,通過優勢互樸,加強協同創新,將大幅提升中國車聯網行業的創新能力和整體競爭力。
據介紹,注冊于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北京中交興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大物流、大金觸、大服務”車聯網服務體系為品牌發展戰略的車聯網服務企業。隨著業務的快速增長、用戶及流量的大幅攀升,中交興路車聯網服務平臺將基于移動技術,整合第三方服務資源,為用戶提供更多元、更深層次的服務,構建中國規模最大以及最優質的車聯網服務平臺。
中交興路負責人表示:“通過攜手IBM共建聯合創新中心,雙方將共同進行前瞻性的技術研究和行業解決方案開發,并借助IBM在移動互聯等方面積累的技術,構建一個穩定、開放、可持續發展的車聯網服務運營平臺,服務于整個車聯網產業鏈。”
車聯網聯合創新中心的成立,為車聯網產業快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未來,中交興路車聯網服務與應用平臺不僅可接入貨車、車主、司機,還能夠將物流、保險公司等也納入其中,實現在現有平臺上發展新服務的靈活性、構建合作伙伴關系的開放性。
目前,雙方不僅對如何打造開放平臺做出了明確的規劃,還將在該平臺上開發簡單、易用且面向平臺上所有使用者的移動應用,致力于將其打造成為一個功能全面、集成能力強的移動支撐平臺。
亞洲自體免疫細胞
制備頂尖實驗室落地
匯龍森33號樓B座,一座在亦莊開發區極為普通的商務樓宇,6月18日卻出現了捷克衛生部長斯瓦托普魯克·捏麥切克的身影,讓捏麥切克造訪的理由便是祝賀舒迪安中國實驗室的正式落成。
該實驗室作為目前亞洲最頂尖的自體免疫細胞制備實驗室,投入使用后將用于研究開發更多腫瘤療法,助力中國腫瘤治療的發展。
免疫治療是最終攻克癌癥的希望之一,已經成為醫療領域研究熱點。而舒迪安公司采用的正是基于活化樹突狀細胞進行的自體免疫治療技術。據了解,舒迪安生產工藝是將從腫瘤細胞中提取出來的多種抗原和來自患者自身血液的樹突狀細胞放在一起培養。在培養過程中,樹突狀細胞被激活從而使其能夠識別出患者自身癌細胞中的抗原。一旦分化成熟,樹突狀細胞將通過皮下注射方式作為抗癌治療劑重新導入患者體內,提升腫瘤治療效果。
舒迪安通過完整的技術轉移,將歐洲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管理規范轉移到中國,在北京亦莊開發區匯龍森國際科技產業園建成了舒迪安中國實驗室。
記者了解到,中國是舒迪安進入的第一個非歐洲國家,該實驗室占地面積超過3500平方米,并配置了先進的醫療設備及頂尖的技術人員。
“我們的目標是讓這些生產設施成為捷克與中國醫生和科學家們合作的一個平臺。”舒迪安全球CEO拉吉斯拉夫·波多尼切克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