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彥
足不出戶,百里之外的農田就有收成;鼠標點點,農產品就可以配送到家;種什么也是自己說了算……這就是現在流行的“私人農場”。
浙江杭州的陳小姐,在網上點點鼠標,就成了安徽績溪縣半畝農田的主人。為此,她需要支付2400元,而她所得到的收獲是,從4月份開始每個月(持續一年時間)收到這塊地上的作物,快遞每月分兩次來到,每次收到當月一半的作物。
比如4月份的作物是5斤青菜和10個土雞蛋,5月份的作物是7斤黃瓜、12斤西紅柿和10個土雞蛋,6月份的作物是4斤黃瓜、9斤西紅柿、7斤長豆角、20斤菜籽油、10個土雞蛋等。
為了方便“地主”們查看作物成熟進度,網上甚至還開發了一個手機APP,登錄后能通過大棚里的攝像頭看到作物,還能遠程遙控給自己心愛的作物澆水。
對于當地農戶來說,“出租”1畝地,每年能領到700元至800元左右的租金。此外,當地的種田能手被聘請來耕作這些租出去的土地,每個月還能領到近3000元的工資。
不過,除了偶爾嘗鮮過一下當“地主”的癮,更多的人,定制自家農場是為了吃到更新鮮放心的蔬菜。
現在,都市里的人們都對健康產品有著巨大需求,電商參與農產品生產銷售投資的熱情也隨之高漲。剛剛登陸美國股市的京東,最近也宣布聯手北京18家果蔬基地,在網上推出私人農場訂制的服務。大家種、本來網等都是電商加農戶私人定制的結合,加上阿里巴巴推出的一系列私人農場服務。當然,很多消費者也愿意付出相對更高的成本,去購買相對更安全放心的農產品。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安玉發認為,“電商幫種地”的形式以小錢撬動大錢,改造傳統農業,其作用不可小視。“前期的消費者‘訂制讓企業降低了投資風險,而高品質的種植管理也增加了農產品的附加值,保證了收益”。
農業部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底,全國承包耕地流轉面積3.4億畝,流轉比例為26%。中共領導層提出要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各界對土地改革的推進有頗多期待。
盡管電商投資私人定制農場也有了一定的規模和人氣,但是多數認購用戶仍然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要形成穩定的商業模式和盈收平衡,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